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拉克何以速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国群 《国防》2003,(5):18-20
阿富汗战争打到第61天,美英联军终于攻占了首都喀布尔。相形之下,比阿富汗塔利班强大得多的伊拉克军队,却在伊拉克战争的第21天,便将首都巴格达拱手送给了美英联军。战争的第27天,美国宣布战争在事实上已告结束。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没有直接的外交关系。在新中国出兵朝鲜的判断和决策中,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反映出新中国出兵朝鲜的判断和决策过程、为抗美援朝作了广泛动员、配合了新中国出兵朝鲜的战略部署,但并没有引起美国方面的足够重视,中美两国最终在朝鲜兵戎相见。作为积极影响,《人民日报》为西方国家特别美国提供了一个熟悉和了解中国高层决策的重要途径,并在后来处理中美关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顾育豹 《环球军事》2010,(15):58-59
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60年间,中外反映这场战争的影片林林总总不下百部。而第一部反映朝鲜战争的影片则是美国硬汉导演塞缪尔·富勒的处女作《钢盔》,该片在朝鲜战争爆发半年后即拍摄完成。更令人称奇的是整部影片拍摄仅仅花了10天时间。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10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朝鲜从而爆发朝鲜核危机以来,世界的目光开始聚集到朝鲜半岛。2003年1月10日,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鲜核危机局势达到顶点。伊拉克战争使布什无暇同时顾及朝鲜问题,但在战争胜利后,布什又重新开始着手解决朝鲜问题。目前,在处理朝鲜核危机上,美国一方面通过外交斡旋、经济封锁的途径来迫使朝鲜妥协,另一方面也一再声称并没有放弃使用军事手段以强制达到其目的。事实上,在朝鲜战争后至今的  相似文献   

5.
自《开罗宣言》发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各国对其文本的解释基本属于“正常”,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英对《开罗宣言》文本的解释出现了“异化”。其中美国有“台湾地位有待对日和约决定”说等4种类型,英国有“环境不同”说等8种类型。美英对《开罗宣言》文本解释出现“异化”是冷战、朝鲜战争与台海局势三重历史背景叠加混合发展的产物,其模式和手法又为后续“国际条约”所继承。国际社会对美英各类“异化”解释的质疑、批驳的声音从未停止。《开罗宣言》文本的内涵和外延不能任由霸权主义国家根据自身利益进行解释,进而成为其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其文本的本意、良善愿望及庄严的国际法效力必须得到充分尊重,其条款内容和精神必须得到完全的贯彻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9月5日,大约100架美英战机对伊拉克西部大型防空设施进行了大规模袭击。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剑已出鞘。尽管国际社会普遍反对美英对伊动武,但布什政府用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的行动似已成定局。 美为“倒萨”作最后准备 在美国国内正在就是否对伊拉克动武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布什9月4日与国会领导人举行了会谈,为今后与各盟国领导人进行协商,争取国内外舆论作最后的准备。在与  相似文献   

7.
朝鲜内战是朝鲜人民内部的事,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由于美国对朝鲜内战进行武装干涉并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人民才被迫和朝鲜人民一起同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作战。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性质和战争责任问题,笔者根据已掌握的史料,作一阐述。 同盟之间的妥协,三八线的演变   朝鲜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是谁挑起的?责任在谁?历来我们都有非常明确的答案:“朝鲜的内战是美国制造的”,“是美国政府挑起了朝鲜的内战,是美国政府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见 1950年 11月 11日、 28日中国外交部的声明和伍修权在联合国大会上…  相似文献   

8.
耿海军 《中国民兵》2008,(12):56-57
近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刊文称:伊朗从非洲购买数百只猴子,怀疑其用于生物武器试验。早在2003年美英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前,美英媒体就曾大肆指责伊拉克拥有生物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近来,美国媒体正连篇累牍地报道以色列可能在年底空袭伊朗。此际。英国媒体抛出这样的话题,立即引起了各界的诸多联想和猜测。而“生物武器”这一敏感话题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推到了台前。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试图分析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演变.目前国内史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无专论,这与整个朝鲜战争课题研究的发展现状是很不适应的.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明治天皇提出了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所谓“开拓”的第一个实际目标,就是一海之隔的近邻中国和朝鲜。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这就是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优秀历史题材影片《甲午海战》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郑观应的诗歌《大东沟战争感作》,是描写这一历史事件的佳作。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决策之于战争,是最核心、最精彩、最活跃的内容,是战争史研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广大读者最希望了解的东西。但是,迄今为止,专门从决策角度反映朝鲜战争的史著我们见得还不多。读完齐德学所著《朝鲜战争决策内幕》(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觉得作者在这一方面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该书包括《引言》和11章共24万字。原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为该书题词:“学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加强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原志愿军副参谋长王政柱为该书作《序》。众所周知,中国人民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帝国主义者所强加的,是被迫进行的。该书在前两章中告诉读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深知和平赢得之不易,饱尝战患之苦的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和平,全国上下开始致力于医治长期战争遗留的创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联军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迄今为止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战争,也是一场遭到大多数国家和民众(包括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质疑和反对的战争.  相似文献   

13.
探讨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必须从二战后的冷战局面和美国对苏联采取的遏制战略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杜鲁门政府在朝鲜的遏制政策是以有限的手段为支撑的,美国的战略重点依然是在欧洲与苏联对峙。朝鲜内战爆发以后,杜鲁门政府错误地估计了世界形势和中苏两国的动向,转向包括直接军事介入在内的全面遏制,从而引发了冷战局面下亚洲的一场局部热战.  相似文献   

14.
丁伟 《军事历史》2002,(3):41-45
美国当局在侵朝战争期间,曾精心策划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的计划,做好了实施这一计划的军事准备。但随着战争的发展,美国决策者除屡次声称要扩大战争外,并没有冒险实施这一计划,却最终形成了在朝鲜打有限战争的政策。美国在侵朝战争中为什么没有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未来反侵略战争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战略利益出现严重对立,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到朝鲜内战爆发前夕,美、苏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也处于激烈的对抗状态。美国决策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对台军售由来 1949年-1973年.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同时下令第七舰队侵驻台湾海峡.随后,美国第13航空队进驻台湾.1954年12月2日,台美《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签订,把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次年1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台湾问题决议案",授权美国总统在认为需要的时候可以在台湾和台湾海峡使用武装力量,台湾安全所需要的武器、资金和物资均由美国提供.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中 ,人们一般认为 ,在战争爆发之前 ,美国对台湾已经实行了“撒手”政策 ,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的爆发 ,美国将会坐视中国收复台湾的军事行动而不予干涉 ,台湾的历史就会是另外一番面貌了。然而本文通过大量的材料试图证明 ,在 50年代美国的对华战略中 ,台湾是用来与中共进行讨价还价的重要手段和筹码 ,无论有没有朝鲜战争 ,美国都需要把台湾纳入自己的战略防御圈。朝鲜战争的爆发恰好给华盛顿的干涉提供了借口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核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看似轻率地发表了美国“正积极考虑”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经过白宫的一番澄清和补救,此后,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舆论界都没有再公开论及核武器的使用问题。然而,根据美国的解密档案文件,此番言论并非是杜鲁门的一时口误,而是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期间的核政策的一部分。在整个朝鲜战争中,美国一直在考虑、策划“在危急时刻”使用原子弹的问题。那么,这项计划是如何制订实施的?它产生了什么影响?在紧急情况下美国真的会付诸实行吗?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  相似文献   

18.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伊拉克战争中,处于绝对军事优势的美英联军,在积极追求自己"零伤亡"的同时,采取"伐谋、伐交"等多种方式,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孙子兵法》传统军事谋略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从一开始到战争结束,所采取的"斩首"行动,应该是传统的"擒贼先擒王"。然而,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并不是以往任何一场战争的  相似文献   

19.
书摘     
《现代舰船》2012,(7):58
美国的国家海洋政策。奥巴马于2010年7月公布了新的《国家海洋政策》,增加了新的内容: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遗产;在全国开始沿海和海洋空间规划;加强海洋环境的恢复力,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加强北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美国实施全球海洋战略。美国将称霸海洋作为国家发展的长期国策。1812年第二次美英战争之后,美国建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在伊拉克陆地和海洋进行了大规模的扫雷。高性能与高效率的扫雷器(装置)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保障了美英联军的机动。 本文译编自俄刊《技术与兵器》,介绍了外军便携式(亦称手持式)感应探雷器的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