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1年,兵团完成52个边境团场的7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4.73亿元"我来185团49年了,没想到能住上楼房,这正是我和老伴一直期盼的。"这是刚刚搬进新楼房的农十师185团退休职工庄奎吉老人发出的由衷感慨。被大家亲切称为"老庄"的庄奎吉老人是1963年从山东济南军区转业到185团的老军垦。  相似文献   

2.
马军权 《兵团建设》2013,(13):34-35
"王大哥,您爱人从北京回去后病情还稳定吧?告诉她一定要按时吃药,有机会了我回团场看你们。"近日,笔者来到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丛云海的办公室,他正在打电话询问十四师四十七团一位职工的病情。虽然已经结束了一年的援疆工作,但丛云海依然牵挂着四十七团的职工群众。  相似文献   

3.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2,(24):5
讲述兵团故事传承兵团精神八十六团读者李兵强今年《兵团建设》推出的诸多深度报道令人印象深刻。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怀感恩之心励奋发之志——四十七团老战士和车俊政委的"二地书"》一文。文章体现了兵团领导对老战士的关心关怀,对四十七团发展的支持。一年多来,四十七团的变化令人鼓舞,老战士们的生活改善令人感动。中央  相似文献   

4.
杨蕊 《兵团建设》2014,(10):37-38
正5月10日,三师五十三团兽医站站长牙森·肉孜忙着奔波于各个连队,查看母羊繁育情况,"团场贴息贷款200万元帮助职工发展养殖,新建了40个羊圈,今年的任务是养羊5800只,三年还本,‘排档子’(好处)归职工群众,我忙一点也高兴!"他笑着说。牙森·肉孜以及其他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汇成了三师、图木舒克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年,三师、图木舒克市以党的群众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12,(7):45
读者:我母亲是农一师六团的退休职工,1993年退休,工龄29年。父亲是"五七工",去年办的养老统筹手续。最近报纸上登载乌鲁木齐市的企业退休职工要涨养老金,我想问一下,父母的养老金是否会涨,如何涨?  相似文献   

6.
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百忙中致信十四师四十七团老战士。老战士们的"感恩之心、奋发之志,令人感动、催人奋进",他们用一生的付出和坚守为新疆、为兵团树立了一座——尊敬的四十七团老战士:你们好!收到你们的来信,得知两年来团场面貌发生可喜变化,特别是你们喜迁新居,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也衷心感谢你们对兵团党委,对十四师及四十七团党委工作的支持和肯定。你们在信中表达了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兵团发生巨大变化的喜悦, 斗,在戈壁荒滩上建起了今天的四十七团,也彰显了以"热爱  相似文献   

7.
正夕阳西下,居住在九师一六六团金汇小区的77岁退休职工朱镜洋悠闲地坐在小区凉亭里,为老伴演奏二胡,"如今的生活真是太好了,不光住上了楼房,小区里还有活动场所,环境也好,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老人感慨地对笔者说。近年来,一六六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城镇内涵,着力打造宜居宜业、产城结合、绿色低碳、生态和谐的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8.
正3月28日,傍晚时分,一师三团社区的胡杨文化公园里,跳广场舞的男女老少们个个喜笑颜开,精神抖擞。退休职工肖建玲今年63岁了,她边跳边对笔者说:"团场的日子越来越好啦,社区成了退休职工的‘新家’,在社区里,大家都喜欢跳广场舞,我现在精神状态和以前不一样啦,精神焕发……"农家书屋搭建健康平台3月29日上午,笔者在三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二楼的农家书屋里看见,三三两两地老人们正在翻阅着新到的健康类的书籍。走到退休职工王雪萍的身边,看见  相似文献   

9.
"阎海我儿,快把你们领导叫上,帮我把大衣柜挪一挪!"3月20日,一师十四团一连退休职工刘道星对着该连连长辛阎海叫道。这是该团在干部中推行"66810"服务工作法以来,全团党群、干群关系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侯万里  韩胜 《兵团建设》2012,(11):26-29
正两年时间,农十四师四十七团实现了历史上首次增盈,奏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音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60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1800名官兵,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死亡之海",胜利解放和田。此后,官兵们就地转业建立起农十四师四十七团。他们就像沙漠里的胡杨、红柳一般,把根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大漠  相似文献   

11.
正"宋先锋家兔舍里的1000多只兔子马上就要出栏了,最近市场行情还不错,一只兔子的纯利润可达到20元,这样算下来,纯收入可达到2万多元。我通过网络联系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一家客商,宋先锋去考察过,打电话给我说谈得很好,我心里压的这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这是6月7日,八师一四八团"三民"活动住连干部吴博在自己的民情日记本  相似文献   

12.
正3月17日星期一晴我们3月13日正式住进十四师四十七团各连队,由兵团、师、团三级机关组成的工作组和当地干部进行了简朴热烈的座谈后,我们的"三民"活动就此拉开序幕。开展好"三民"活动的基础是访民情。3月17日,我们十四师四十七团六连工作组在做好制定整体工作方案、阶段性工作计划和确定走访工作内容的等务虚工作的同时,四十七团"三民"活动工作组领队雷新阳就带领工作组成员,先期对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四老人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六连连长肖雷杰在一同走访过程中向工作组反映,民族小队职工艾比卜拉12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心涣散、矛盾多多的后进连队,在短短两年里,转变成无上访、无刑案、无事故,职均收入达1.08万元的先进连队。2003年连队党支部被评为兵团先进基层党支部,这个党支部就是农十四师四十七团二连党支部。深化改革效益增四十七团二连地处墨玉县北部13公里,有职工90人,耕地2200亩。2001年,由于多种原因,连队生产上不去,职均收入才3500元,二连成了团场困难大、矛盾多的连队,成了干部职工眼中的"烂摊子"。2002年初,四十七团党委果断调整了二连领导班子,年轻有为、锐意进取的舒万新和宋兴福分别被选拔到连长和指导员岗位上。走马上任的新班子认为:必  相似文献   

14.
杨丽娟 《兵团建设》2012,(13):12-13
7月2日清晨,农十四师四十七团老战士王传德带着重外孙在北京援建的小区里散步。回想曾经住过的地窝子、土坯房,再看看眼前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马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楼房、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富民安居房,老战士的眼眶有些湿润,"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有了新生活"。60多年前,二军五师十五团的1800名官兵解放和田后,建立起四十七团,他们像沙漠中的胡杨一样,把根深深地扎进了大漠戈壁。他们住地窝子、喝涝坝水、吃苞谷面,在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和田艰苦创业,一辈子无怨无悔。2010年3月,全国对口援疆的号角吹响。在兵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市启动对口支援农十四师四十七团工作以来,出台多项措施,全力推动四十七团经济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北京市对口支援四十七团棚户区改造工程各项总投资达7200万元,建设规模4.24万平方米,包括水、电、交通、通讯等设备设施齐全的400余户现代住宅楼,出资1000万元建成的四十七团敬老院,以及投资700万元建  相似文献   

16.
蓝图正铺展     
【视点】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团场的变化太大了!我们两代人都住上了楼房。"10月28日,农一师十团退休职工许家骅悠闲地在文化广场晒太阳。说起团场的变化,许家骅一下子提  相似文献   

17.
金秋时节,七师一二九团到处都是一片秋收的忙碌景象。机关干部们也纷纷住连入户,帮助职工秋收,为职工进行技术指导、答疑解惑,忙得不亦乐乎。"我承包了15亩葡萄,今年亩产达500公斤,这样的产量离不开机关住连干部的帮扶和指点。"说这话的是园艺连职工包爱英。2010年,包爱英从团加工厂转岗来园艺连承包葡萄,她错误地认为挂果越多,葡萄产量越高,因此没有剪枝疏果。结果却在果品验级上吃了大亏,由于自己种植的葡萄优级果率远远落后于其他承包户,没有客商愿意购买,包爱英不知道在地头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底的墨玉大地,胡杨披金,红枣飘香。位于和田地区墨玉县境内的十四师四十七团,与周边6乡3镇20多个村穿插接壤,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占到53%。今年3月,兵团党委组织部"访惠聚"工作组按照兵团党委部署来到这个团住连入户。如何在社情、区情复杂的团场做好"访惠聚"工作?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使工作组信心百倍,"中央对兵团提出的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  相似文献   

19.
正6月14日,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深入自己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十四师四十七团,出席指导团场党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车俊对四十七团教育实践活动和团场党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给予充分肯定,对开展好下一步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标准决定质量,标准考  相似文献   

20.
正在九师一七〇团,不论是在马路,还是在广场,人们常会看到一位老人用轮椅推着瘫痪的妻子散步。他们就是该团退休职工张印富和他的妻子闫美霞。"她就是我的精神寄托"15年前,刚退休的张印富本想清闲幸福地安度晚年,不料妻子却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瘫痪。妻子瘫痪后,张印富挑起了家庭重担。当笔者问及这些年过得如何时,张印富一脸平静地说:"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没有太大奢求,只要老伴开心,我要陪她这样过一辈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