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初学新闻写作的人,容易走进几个误区,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忌“急于求成”。任何一门学问都有自己的系统性,都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搞新闻写作也一样,要从简单的做起,不要眼高手低。  相似文献   

2.
我是1991年入伍的兵,退伍后分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工作,这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的艰辛和挫折。从大盖帽戴到安全帽,从威武雄壮的绿军装穿到灰不拉几的劳动服,直至最终下岗失业,后来还是人武部的领导看中我新闻写作的潜能,将我于1999年调入人武部工作。我到人武部之后,第一次接触《西南民兵》杂志,就被它亮丽的装帧,精彩的栏目,充实的内容所深深吸引,我爱不释手,若逢知己。从此我以《西南民兵》为教材,不断进行新闻写作和文学作品创作,《西南民兵》也对我关爱有加,不仅多次编发我的作品,刊登配有我照片的优秀通讯员简介,还破例让我参加大军区举办的新闻骨干培圳班,得到张甲利、高  相似文献   

3.
赵军 《中国民兵》2007,(10):45-45
2003年初,我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系统工作。听老同志们讲,在武装部要想出成绩,笔杆子很重要。特别是在新闻写作上能有所作为更好。为了早点“出人头地”,工作之余,我经常加班加点写稿,想证实我这个新武装的“实力”,可一连写了好多篇都如泥牛入海,使我很是不爽。  相似文献   

4.
年初,县里组织通讯员培训班,特邀我这个“优秀报道员”介绍体会,使我想起因《中国民兵》而走上新闻写作之路并助我当上专武干部这段缘分。 2000年我从师专毕业后分到小学任教。2002年的一天,我到乡里参加教师会,在武装部长办公室发现一沓刚到的《中国民兵》杂志,漂亮的封面, 浓重的兵味,一下吸引了从小就有军营梦的我。在顺手“牵”刊回去细细翻  相似文献   

5.
入伍13年来,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部队建设事业的无比热爱,加倍努力学习,立足岗位成才,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2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7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4年被成都军区表彰为优秀七官,2006年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三等奖。学习是一个人的终身课题。为了提高自身文字水平,我利用业余时间学写新闻稿件,把每月仅有的40元津贴积攒到一起买来20余种有关新闻和文学写作方面的书籍,先后有300余篇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被多家报刊、电台采用。调到师机关担任保密员后,我报名参加了全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计算  相似文献   

6.
一周的新闻写作培训很快结束了,通过学习,我不仅对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有了了解,而且对新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7天很短,但这7天所学到的新闻写作知识却能使我终身受益。老师们结合自己深厚、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写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向  相似文献   

8.
刘洋 《华北民兵》2013,(4):64-64
每当闲暇之余,总爱翻阅自己篇篇印成铅字的文稿。细细咀嚼喜悦的同时,我的内心深处会油然涌起一番感激之情。是《华北民兵》这份历史悠久而又厚重的刊物、是《华北民兵》那些可佩可敬的编辑老师们引着我一个初学写作的"门外汉",逐渐走上新闻写作这条阳光大道,使我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2005年3月,基层连队司务长由干部改为士官,我从野战部队交流到省军区的预备役团队,这对我来说,  相似文献   

9.
郑掷 《兵团建设》2006,(2):53-53
屈指算来,从发表第一篇新闻稿件到现在,我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已走过了10多个春秋,或多或少有些成绩。其得益于《兵团建设》杂志社老师的关心和指导。近日,喜闻改版后的《兵团建设》已与广大读者见面,更是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0.
说起我和《兵团建设》的缘分,不能不提起一直支持、鼓励我走上新闻写作道路的农五师八十一团综合加工厂党支部书记张庆洲同志。我是1996年调进综合加工厂的。业余时间我爱写些小说、散文之类。张书记发现我的文字功底扎实,就鼓励我多写些新闻作品,并派我参加农五师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此  相似文献   

11.
代娣 《兵团建设》2007,(4):48-48
因为接触宣传工作不久,每次提笔写报道,我总是绞尽脑汁,无从下手。这次培训过程中,几位老师都提到新闻写作“新闻由头”的问题,使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从事业余新闻报道仅四、五年时间的后生小辈来说,达州军分区王碎别副司令员无疑是我从事业余新闻报道以来遇到的最好“导师”。 去年8月中旬,我因工作关系从北方某野战部队调到达州军分区,看过我的履历后,王副司令员便将我安排到现在这一重要位置。“一定要将我们分区的好作风、好做法宣传出去。”听着王副司令员的话,我心里沉甸甸的。在新闻写作上,我虽说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但由于军分区与野战部队在工作性质上有质的不同,并且我是初  相似文献   

13.
怀着求知的渴望,带着场领导的重托和期望,我从农六师新湖农场走进了《兵团建设》举办的新闻写作骨干培训班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在黔北有一位被山村群众称为“大伙的贴心人,敢说真心话的好记者”。他,就是贵州省习水县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退伍军人陈应洋。 1986年底,陈应洋在部队被选送团新闻写作培训班,从此,小陈便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学习,不懂就向老同志请教,一边读书,一边写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作为人武部干部被评为北京军区“优秀新闻工作者”,获得许多赞誉。我感谢组织,也深深感激《中国民兵》,是她给我带来进步的动力。 几年前,我交流到人武部时,十分惆怅,认为是当了“土八路”,产生了转业念头。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以帮助军内外基层单位培养新闻报道骨干,为新闻写作爱好者成才铺路搭桥为办学宗旨。举办五届以来,有25000余学员参加学习,取得了明显成绩。从今年10月1日起招收第六届学员。一、招生对象:凡爱好新闻写作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广大指战员、人武干部、预备役官兵、退伍军人、民兵以及地方各行各业的新闻写作爱好者,不论年龄、职务、职业,具有一定写作水平,均可报名。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工业》2014,(4):47-47
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到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我全程追随了“嫦娥“的报道,激情和惊喜在心中荡漾,思考和感悟也在心中沉淀。厚积薄发,让“硬新闻”落地有痕 越是面对重大事件.越需要宏大的视角,视角的广度决定思想的深度.决定着新闻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6年前,高考落榜的我在县人武部当了一名临时工,烧水扫地之余,总感到应该学点什么。于是我利用收发报刊的机会,每天看报读杂志,逐渐了解了一些新闻写作常识。 一天,我从政工科编发的简报中改写了一条新闻寄给了《中国民兵》。一个多月后,《中国民兵》一句话简讯栏中竟出现了自己的名字。我欣喜万分,部领导也在部务会上表扬了我,  相似文献   

19.
我与《西南民兵》这位辛勤的“园丁”,从认识到她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了。一直想写一点文字表达我对她的感谢之情,总是被一些不得不发的新闻占去了时间。时逢她的20岁生日,我想就以此作为我对她的祝福吧!说句内心话,我能够成为一  相似文献   

20.
犹如一粒种子,是否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一块田土做试验;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和写作爱好,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需要一块园地去练笔,需要编辑老师的赐教。在我从事新闻写作的路程中,就得益于《西南民兵》编辑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点。1995年春,我服满现役离开军营,异地安置到兴义市。初来乍到,人地生疏,业余时间只能靠阅读报刊打发日子。于是,我在单位的报刊架上认识了《西南民兵》,认识了这份与我从事的工作密切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