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的渡江行动不属于渡江战役温瑞茂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军委于1949年2月3日至3月20日先后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的7个兵团24个军及地方部队共100万人,准备于4月间发起渡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2.
1949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苏皖浙省广大地区。同时决定,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归第二野战军指挥,牵制白崇禧集团。总前委依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意图和国民党军的部署以…  相似文献   

3.
平津战役是在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下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共同作战,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的64天中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的52万余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唐山等地,使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使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以北的大片解放区连成一片.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力量对比,使敌强我弱的态势逆转.这一伟大胜利无论在中国战争史上,还是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战斗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在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60万兵力战胜国民党军80万,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余人,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名扬中外的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战略大决战.这次战役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歼灭国民党军人数多的鲜明特点.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140多万人,其中国民党军80多万人参战,人民解放军60多万人参战,另外,还有543万支前民工协同人民解放军作战.  相似文献   

6.
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市红桥区,是一座全面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1948年11月29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此役,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实现了就地解决傅作义集团的目标,基本上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下党及游击队在广西战役中的贡献江虹广西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追击阶段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此役,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在短短的35天中便歼灭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17.3万人,基本解放广西全境。在这次战役中,广西地下党、游击队和各族人...  相似文献   

8.
雄师战天津     
冷静 《军事历史》2006,(11):3-10
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天津攻坚战是非常威武精彩的一幕。在这场大战中,人民解放军的34万大军——步兵、炮兵、坦克兵和工兵密切协同,实施了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攻坚作战,仅短短29个小时就攻克了国民党军以13万重兵坚守的天津城,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强大作战能力。百战劲旅挥师入关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辉煌胜利后,毛泽东及时命令东北野战军取消休整,立即南下入关作战,将关内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华北就地歼灭,以免该部逃到长江以南,增加人民解放军日后渡江作战的困难。东北野战军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  相似文献   

9.
辽沈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辽沈战役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战略决战的军事思想,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1948年10月,我西北野战军为配合中原、华北人民解放军作战,发起荔北战役。此役集中使用了野战军全部5个纵队和少数地方武装,共7万余人,与国民党胡宗南集团之8个军约12万之众,鏖战于陕西省大荔县以北地区。我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把握战场主动权,歼灭胡宗南集团2.5万人,击落敌机3架,击毁坦克2辆。我伤亡9600余人。经过此役和此前不久的澄郃战役,将胡宗南集团箝制在西北战场,而不能抽兵增援其他战场。荔北战役的胜利,是在兵力、火力和机动条件上敌优我劣的情况下取得的;也是西北野战军首次在平原地带进行的较大规模作战。战役第一阶段按原计划实施,并迅速、圆满地达成歼敌目的。在第二阶段虽然给敌第65军以歼灭性打击,但未能速决全歼,且自己伤亡较大。其经验和教训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1949年4月20日傍晚 ,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 ,百万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直下江南 ,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仅3天即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 ,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胜利捷报传到北平香山 ,毛泽东主席欣然命笔 ,写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大气磅礴的不朽诗篇。南京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渡江战役中 ,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国民党军在兵力及财力、物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 ,仍下了许多本钱来加强防御。1948年底 ,国民党南京卫戍总司令部组建了南京…  相似文献   

12.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在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打击和中共济南市委的争取下,济南国民党守军西守备区总指挥、整编第96军军长兼整编第84师师长吴化文于19日率整编第84师第155、第161旅及独立旅等部共2万余人举行战场起义.  相似文献   

13.
陕北三战三捷,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于1947年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毛泽东和彭德怀等指挥下,从3月24日至5月4日相继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地区进行的三次歼灭性战役。此役,我军以两个纵队另两个旅共2.6万余人的兵力,抗击近10倍于我的敌军,以伤  相似文献   

14.
1949年2月至1950年5月,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追击(亦称"向全国进军"),是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中下游以南、汉水以北至潼关、澄城、定边、归绥(今呼和浩特市)以西及太原等地的国民党军展开的。在历时一年多的过程中,前进数千公里,争取起义、投诚、改编和歼灭国民党军及其土杂武装310万人,解放了全国大陆(西藏于1951年和平解放)和舟山群岛、海南岛及万山群岛等沿海岛屿,仅剩台湾省及南海诸岛等尚待解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闽、浙沿海有两次激烈的渡海攻占敌岛的战斗,这就是金门岛战斗和登步岛战斗.金门岛进攻作战,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8军和第29军各一部登陆金门岛,与国民党军3万余人激战两昼夜,两批登岛部队3个半团9086人,因后援不继,全部覆没.  相似文献   

16.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反动统治已濒临绝境,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已成定局。整个形势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已经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①由于和平谈判破裂,1949年4月对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在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7个兵团和地方部队共100万人,从西起江西省九江附近的湖口到东至江苏省…  相似文献   

17.
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15兵团所属第40军、第43军和部分特种兵部队,共10万余人,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发起大规模的渡海作战,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击落敌机2架,击沉敌舰1艘、伤5艘,胜利完成了解放海南岛的光荣任务。这次渡海登陆战役,在没有海空军协同的情况下,利用木帆船等简陋航渡器材取得的胜利,为我军的登陆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灵活运用陆上战术经验,进行应急训练,是取得战役胜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1949年秋,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暂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向中南进军过程中,为歼灭国民党在中南地区的余汉谋集团和白崇禧集团,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和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战役的部署和指挥上曾有过三次意见分歧。这段历史鲜为人知。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个人所见,就此问题探讨如下。一、产生意见分歧的历史背景第四野战军向中南地区进军以后,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根据湘赣战役实行战役战术的小包围、小迂回,未能抓住白崇禧集团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即“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的方针”,歼灭白、余两集团,解放广东、广西。林彪椐此作出了相应的部署:  相似文献   

19.
全国解放战争(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推翻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余人,解放了除西藏、台湾、澎湖、马祖、金门、西沙、南沙等岛屿,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胜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给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举世瞩目的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野战军在543万人民群众及地方武装支援下,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浴血奋战66天,以伤亡13.6万人的代价,取得歼敌55.5万余人的伟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蒋介石22年的反动统治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