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指出:“任何一次作战都离不开诡诈(即使是很小程度的诡诈)。”拿破仑则将军事实力和军事欺骗比喻为狮子皮和狐狸皮,并指出:“在战争中,狐狸皮和狮子皮同样需要,因为当实力弱小时,狡计反能成功。”而当前美军更加重视军事欺骗在战争中的作用,为此专门制定了联合出版物JP3—58号《军事欺骗联合条令》,其中强调:“军事欺骗能误导敌方军事决策者,使之误判我方军事能力、意图和行动,从而造成敌人采取有利于我完成任务的具体行动,这是实现信息优势乃至决策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双面拿破仑     
苏石 《环球军事》2013,(14):71-71
英国专业作家弗兰克·麦克林恩撰写的《拿破仑传》,是一部“纪史”性著作,侧重于“冷漠”纪实。这本书反映了20世纪后半期西方在拿破仑历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作者还专门去考察了拿破仑的出生地一科西嘉岛,发掘潜伏在拿破仑心灵深处的种种“情结”的根源,并应用当代西方极为流行的心理历史分析方法,揭示了拿破仑作为一个人的人格两面性。  相似文献   

3.
拿破仑战争,是指1799年一1815年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同欧洲反法同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的总称。在这期间,拿破仑亲自指挥的战役有60多次,几乎是所向披靡,创造了战争史上许多奇迹。恩格斯称赞他为一代“军事巨人”。对这一战争的历史与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拿破仑战争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源,具有一定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战争轶闻     
拿破仑的最后一次失误人们普遍认为“滑铁卢之战”是拿破仑一生最后的失误。其实不然,当拿破仑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收到一位亲密朋友赠送来的礼品。这件礼品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对这副特别精制的象棋爱不释手,几乎每天都与它打交道。可是,他却忽略了好友专门送棋的用意和这棋子中隐藏的秘密。直到拿破仑最后死于孤岛后,才有人发现这棋中一枚棋子底部可以拧下来,里面藏着如何从岛  相似文献   

5.
“应变力也是战斗力,而且是重要的战斗力。”这是著名军事家拿破仑的一句至理名言。那么,什么是战场应变力呢?指挥员的战场应变力,就是面对战场环境的变化而采取有效对策的能力。战场上对于随机出现的问题冷静思考,从细微之处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对战争胜负至关重要。1797年深秋,拿破仑军队进攻荷兰。  相似文献   

6.
拿破仑·波拿巴是世界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位体态优雅、肤色滑润、身高不过五尺七寸的小个子,是当时最可畏的巨人,在欧洲的军事、政治舞台上纵横驰骋,扬威近20年,令不可一世的各国封建权贵几乎都匍伏在其脚下称臣纳贡,有人这样形容:拿破仑“打个喷嚏就会使全欧洲感冒。”这非凡业绩是怎样建立的?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是,拿破仑造就了一支忠实于他的、充满斗志和豪气的队伍。  相似文献   

7.
战争轶闻     
拿破仑不拘一格用人才拿破仑一生中指挥过众多的大战役,并屡屡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不讲年龄拿破仑27岁任军团司令,30岁任法国“第一执政”,33岁成为“终身执政”,35岁便当上皇帝。拿破仑从自己的经历中,深感有志不在年高。在拿破仑的将帅中,绝大多数是年轻人。马尔蒙26岁时就被任命为法军驻意大利炮兵司令,35岁就升任元帅。苏尔特30岁升为少将,35岁获元帅衔。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后,诏封的14位现役元帅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人象拿破仑那样被众多的文学大师们描写过和议论过。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描绘的拿破仑是个“矮小的人”,既自负,自信,又有点装腔作势。鲁迅在他的杂文《拿破仑与隋  相似文献   

9.
一次作战中,拿破仑手下两个屡立战功的团队,因士兵意志动摇而丢失了阵地。拿破仑把这些表现动摇的士兵集合起来,以悲伤和愤怒的声调斥责道:你们不应该在慌张中放弃自己的坚固阵地。拿破仑说着,命令身边的参谋长在这两个团的军旗上写一句不祥的话:“他们不再属意大利方面军了。”士兵  相似文献   

10.
“天有不测风云”,气象和战争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会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拿破仑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回顾拿破仑的军事生涯,总和天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有时是上天的宠儿,有时成为老天捉弄的对象,面对变幻无常的天气,或许他也会宿命般地感慨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相似文献   

11.
拿破仑的流放、监禁及其死后都国平19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一个被马克思称为“真正的伟大的”“英雄人物”,这个人就是拿破仑。1815年8月8日,英国军舰“诺森伯兰”号,把这位“英雄人物”载向大西洋南部南纬十五度半的圣赫勒拿岛,他将在这个小岛上度过余生。(一...  相似文献   

12.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可以说是世界史上长盛不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重大研究课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这一时期正处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一时期,法国开其先河,最早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近现代兵役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继而在大革命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被誉为“战争之神”的时代英雄拿破仑·破拿巴,拿破仑通过他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特别是军事立法活动,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军事学…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战斗中,一个传令兵向拿破仑飞奔而来并递交给他一份裹在马鞍中的信件。拿破仑问:“你受伤了吗?”“不,我被杀死了。”传令兵回答。话音一落便死去,从马上掉下来。  相似文献   

14.
“打仗就是烧钱”,这是拿破仑留下的至理名言。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最新报道,美国自从2001年发起反恐战争以来,已消耗掉两万亿美元的军费,以至于有专家说美国下几代人要为今天的战争买单”。有鉴于此,各国纷纷琢磨如何提高打仗的“效费比”,于是一些廉价高效的武器开始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5.
炮兵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拿破仑的率领下,法国军队在欧洲战场上首次集中使用炮兵,把它当作杀伤敌人的主要兵种之一,从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因而,拿破仑也被誉为“炮兵皇帝”。  相似文献   

16.
顾此 《环球军事》2012,(12):64-66
近日,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红遍了中国,其诱人的画面、动人的解说,勾起了不少人的胃部冲动。同样,在古今中外的战场上,“吃”的重要性更是与每个士兵休戚相关。从《孙子兵法》中的“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三无”论断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到拿破仑的“士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士兵的伙食”,足以看出“舌尖”上的较量在军事后勤乃至战争成败、国家兴衰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初,欧洲正处在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拿破仑统率的法国资产阶级军队所向披靡,极大地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王朝;同时拿破仑的侵略扩张政策也激起了受害国家人民的反抗。就在这种形势下,普鲁士王国加入第4次反法同盟,向法国宣战,发誓要给拿破仑“这个来自科西嘉岛的穷小子”以严厉的惩罚。1806年10月14日,普鲁士、萨克森联军在耶拿和奥厄  相似文献   

18.
在法国,有一位夫人为说服孤注一掷的拿破仑放弃最后一拼,而被巴黎人称作“和平夫人”。她就是欧仁尼。 1815年6月18日,有“战争巨人”之称的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并没有服输。昔日以少胜多的赫赫战功、巴黎圣母院加冕的超常举动以及一枪未放就二次重返帝国的机遇都使他雄心难灭。极端自负的性格激励着他企图再次反败为胜。为此他寄希望于他的才干和毅力,决心孤注一掷,凭借着跟随身边几百名热血青年和对人民的号召力再作最后一战,与反法联军拼个鱼死网破。然而,历史却使他放弃了这最后一拼。 滑铁卢决战结束。反法联盟乘胜进逼巴黎,并向法国临时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法军必须停止战斗,拿破仑必须离开法国,否  相似文献   

19.
提起拿破仑,人们马上会想起这个小个子军事天才征服世界的野心和奇计迭出的智谋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战绩。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拿破仑一个重要的生活习惯:即使在他的军队饥肠辘辘地行军之时,他也要让人为他准备丰盛的食物,然后津津有味地细嚼慢咽。拿破仑一向与他的士兵同甘共苦,惟独吃东西他从不让人。也许正是这些丰盛的食物使他始终保持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给他智慧过人的头脑输送了充足的营养。由此看来,拿破仑既是一位“真正的军事艺术的巨匠”(恩格斯语),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军旅美食家。而如今在高技术条件下,每一个士兵都可以成为拿破仑式的军旅美食家。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英国继拿破仑战争之后头一回感受到“生死搏斗”的危机,为了变印度为军需基地和兵源地,搜罗到更多炮灰,英国人不得不在印度采取一些怀柔政策,许愿“将让印度独立”“让印军实行印度化”,这也被印度史学家认定为“印军进入现代化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