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23日,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政府计划于3月出台新版武器出口规定,规定删除了现行“武器出口三原则”中“禁止向共产主义国家和;中突当事国出口武器”的表述,大幅放宽武器出口限制。  相似文献   

2.
声音     
《环球军事》2010,(21):5-5
“受现行的‘武器出口三原则’限制,日本难以在下一代战斗机等项目中参与国际合作研制工作,在军工领域日趋落后。(日本政府)不能坐视不管,任由防卫相关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继续恶化。针对目前情况,我将基于和平国家的理念,提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类似‘新武器出口三原则’之类的文件。” ——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10月10日称,他有意修改日本政府目前奉行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并将向美国方面说明其设想。  相似文献   

3.
2011年12月27日上午,日本政府同意大幅放宽基于“武器出口三原则”形成的禁运政策。这就意味着日本始于1967年推行的“武器出口三原则”而形成的禁运政策,尤其是1976年开始形成的全面禁运政策将彻底被松绑,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4.
2011年底大幅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以来,日本加紧防务政策调整,大力扩充军备,发展自主国防工业,高新武器纷纷亮相,日本武器在全球军火市场崭露头角,日本自卫队作战能力远远超出"专守防卫"范围,其谋求对外扩张的野心昭然若揭,复活军国主义的步子越迈越大。解禁"武器出口三原则"调整防卫政策彻底放宽武器出口限制。2011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决定大幅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为参与装备研制、生产和国际合作大开绿灯。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称,"今后日本企业将可参与美国、澳大利亚和北约国家的武器研制和生产,有助于提升日本国防产业生产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防务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7日报道,日本三菱重工计划向美国出售一种高性能的感应器,美国将把它用在出口到卡塔尔的爱国者2型导弹系统上。这将是今年4月日本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之后,首次批准武器出口。报道称,日本政府应该会在本月底宣布此项决定。  相似文献   

6.
闻舞 《环球军事》2014,(8):52-54
去年12月27日,日本决定大幅放宽基于“武器出口三原则”形成的禁运政策,这意味着未来日本将可能对外出口武器。众所周知,日本自卫队使用的本国产新式武器由于价格昂贵,装备数量很少。这其中日本武器不能出口,新研制的武器只能供本国使用,使得武器总产量低,平摊到单件武器上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过高,即使是采用低利润政策,售价仍让日本政府无力采购。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召开由首相野田佳彦主持的安全保障工作会议。会后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宣布,日本将采用新的武器出口政策,即大幅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允许日本参与国际武器装备联合研制和生产项目,允许日本参与以人道、和平为原则的国际援助。日本放松武器出口禁令,对于亚太乃至世界安全局势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萧萧 《环球军事》2013,(7):60-61
出于密切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日本政府近期持续放松“武器出口三原则”,认定日美公司合作生产乃至出口F-35战斗机零部件,不在“三原则”限制的范围,同时积极研究从美国进口更多武器生产技术,以便提升国内军工综合体的产能。  相似文献   

9.
秦鸥 《环球军事》2013,(23):56-57
今年的日本,似乎把太多精力花在军备及与邻国的军事摩擦上,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逐渐挣脱“武器出口三原则”限制的日本正谋求向盟友澳大利亚输出潜艇建造技术,这一举动竟然引起台湾当局的“非分之想”。  相似文献   

10.
二战以后,日本因受"武器出口三原则"政策的限制不能公开在国际市场出口武器,但是日本一直钻政策的空子,在武器出口市场上有着不同于别国的特点,例如轻武器贸易活跃,并且利用出口技术和民品的方式出口武器技术和零件.日美联合开发导弹防御系统是日本武器出口政策的一个转折点,日本很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扩大武器出口的规格和数量.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日本修改了自二战以来一直约束其军事发展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并计划进口F-35等先进武器装备。美国传统基金会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成斌表示:“日本采购F-35主要是为了应对歼-20和歼-3l等中国第五代战机和先进的地对空导弹系统。”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日本暗流涌动:通过"有事法制"7法案,抛出2004年《防卫白皮书》,修改和平宪法,修订新《防卫计划大纲》。日本这些重大举措的核心是:抛弃和平宪法,扩大自卫队的职权,设置"自卫军",恢复天皇制度,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使日本的防务政策从"专守防卫"向"先发制人"的"攻击型防卫"发展,使日本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国际社会认为,日本走军国主义老路,将会危害亚太安全。  相似文献   

13.
云青 《国防科技》2003,(4):42-44
在当代,潜艇的研制发展技术被视为衡量一个“武器出口三原则”的制约,潜艇不能出口,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规模小,采购数量有限,装备后又不像美国和俄罗斯那样“大鸣大放”,所以日本的潜艇发展不为外人所知。事实上,以精锐潜艇构成的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战群,其实力已不容小视。近百年潜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正式成立武器出口管理部门2015年10月1日,日本防卫省组建的防卫装备厅(也称采办、技术与后勤厅)正式挂牌运行,负责对日本武器装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成立防卫装备厅意在将原本由多个部门管理的武器研制、生产、采购、后勤保障、出口、国防工业基础建设等工作划归一个部门统筹规划和管理,以更好地配合安倍政府"海外扩张"战略的实施。受"武器出口三原则"制约,日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凸显日本防卫政策的根本性变化,充斥着"强军、备战"气息,为安倍内阁推动"修宪、建军"和防卫政策由"守"转"攻"大造舆论,其谋求"军事大国"的野心暴露无遗7月9日,日本出台2013年度《防卫白皮书》;26日,防卫省推出新《防卫计划大纲》。白皮书首次提出"强化日本独自防卫力量",重点强化"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先发制人打击能力"和"海军陆战队功能";首次将"国防产业"作为单独一章列出,考虑"彻底修改"武器出口政策,"废除"出口三原则,全面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4,(5):10-10
日本希望打着与别国共同研发武器的“幌子”来打消国际社会对其军事扩张的疑虑。安倍此举是落实“防卫武器转移三原则”的具体举措,最终实现成为军事大国的图谋。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日本全面贯彻新《防卫计划大纲》的第一年。一年来,日本虽然经历了"3.11大地震"和政府更迭,但在防卫政策和军事建设方面延续了新大纲确定的方针,更加突出以中国为假想敌,加强西南岛屿防御,打造机动防卫力量等。同时日本一些军事新动向值得国际社会警惕,如借反恐之机在吉布提建设军事基地,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等,不断架空"专守防卫"战略,逐步突破"和平宪法"。  相似文献   

18.
况腊生  肖力 《国防科技》2014,35(4):89-94
利用战后不断演变的国际格局,以及自身雄厚的经济、技术和军事工业实力,日本不断修改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禁令,直至现在取消禁令,为重建军事工业,恢复军事政治大国奠定基础,必将对亚太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耿 《宁夏科技》2002,(7):24-29
2002年5月31日下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就日本是否可以拥有核武器问题发表评论说:作为个人,如果非要表态的话,“我认为可以拥有吧”。福田还声称:“日本目前不拥有洲际弹道导弹和核弹等攻击性武器,亦即不拥有进攻他国的手段……如果是专守防卫的话,(日本)则可以拥有核武器,不能拥有是没道理的。在宪法上或是法理上,也没写日本不能拥有洲际弹道导弹和核弹”。他竟公然宣称:有必要的话,可以修改“无核三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冷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日本的军事战略作了比较大的调整。以1997年9月3日日美发表新的《防卫合作指导方针》为标志,随着1999年4月27日和5月24 日日本国会众参两院通过《周边事态措施法案》、《日美相互提供物资与劳务协定修订案》、《自卫队法修订案》3项新“指针”相关法案,日本军事战略的调整基本完成。新军事战略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明显突破了“专守防卫”原则,转向“先发制人”;突破了日本战后宪法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的规定;突破了日本武器出口3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