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金属风暴”是一种一经击发,子弹便能够在一min内从36个枪管内发射100万发子弹的电子枪。这种“金属风暴”技术从本质上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弹道——发射技术,其基本操作系统百分之百由电路所控制,完全不受机械部分的束缚。 “金属风暴”武器系统的核心特征是在单个枪管内串联放置多个弹头,通过电子击发连续不断地将弹丸从枪管内“推”出来。在  相似文献   

2.
“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美海军发射了28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其中80%命中目标。该导弹如此精确,在飞行1600公里以后.其450公斤重弹头的弹着点通常在3米以内。中国注意到了这些武器的巨大性能,并竭尽全力获取巡航导弹。拥有大量巡航导弹可不必卷入一场重大;中突就能使中国影  相似文献   

3.
弹头变质心机动控制是通过移动弹头的质心位置,利用气动配平力矩改变弹头的飞行姿态和攻角,从而可实现弹头机动控制.在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础上,详细推导出高超音速质量矩导弹的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相应的简化,该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高超音速导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控制方式,并以此为其工程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军备动态     
美加快发展远程常规快速打击弹道导弹美国《每日防务》3月8日报道,美国防部计划为部分“三叉戟Ⅱ”远程潜射弹道导弹安装常规弹头,以使美国在近期内具备利用非核武器快速、精确打击全球任何目标的能力。据了解,美国防部的目标是发展能在一小时之内打击全球任何地点的常规弹道导弹。导弹飞行时间约为12~24分钟,因此可有效打击多种类型的目标。该导弹从8000~9600千米外的地方发射时,误差不超过10米。美国防部为这种导弹设计了两种弹头,它们都不装填炸药,而是利用动能直接摧毁目标。第一种弹头是类似于枪弹弹头的整体战斗部,可穿透坚硬目标到…  相似文献   

5.
美国《每日航宇》2000年7月 18日报道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新闻发言人宣布,7月14日进行的海军全战区导弹防御试验因为第三级助推器没有脱离而导致失败。这是首轮飞行试验中的第二次,也是首次携带有效的第三级火箭发动机进行的飞行试验,目的是对整个“标准-3”导弹进行评估,并试验作为动能弹头的“大气层外轻型射弹”与助推火箭的分离。试验在夏威夷的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由停泊在太平洋中部的”伊利湖”驱逐舰发射一枚雷声公司制造的”标准-3”导弹。海军方面称,导弹发射时一切正常,但后来因不明原因导致功能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6.
装备零讯     
《环球军事》2014,(12):72-72
美“三叉戟”II D5导弹完成第150次飞行测试 6月2日,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海域利用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发射了两枚不装备弹头“三叉戟”11D5导弹,这两次试射是自1989年导弹定型以来的第149次和150次成功飞行测试。美国海军利用导弹的飞行测试监测导弹性能,以及核潜艇大修后部署的作战能力。测试用导弹上装有一系列安全装置和飞行遥测传感器。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002年8月5日报道:由于不能确定“爱国者先进能力-3”(PAC-3)导弹在技术上是否已足够成熟,美国防部官员已决定将该型导弹的全速生产计划至少推迟一年,以便在此期间修正先前失误,并进行更多测试。这是这种导弹的第3次被推迟全速生产,原本计划在1999年第四季列装,后又改为去年年底装备部队,但最近4次重要的拦截试验失败,所以又不得不宣布再度推迟。 对“子弹打子弹”难度估计不足 “爱国者先进能力-3”(PAC-3)导弹弹长5.2米,直径250毫米,发射重量312公斤,后两者参数仅为“爱国者”PAC-2导弹的2/3和1/3。PAC-3导弹没有战斗部,主要采用高速、迎面撞击来袭飞行器,即所谓的“子弹打子弹”的方式。不过在其杀伤飞行器上装有由24个辐射状高密度钨弹组成的“杀伤增强装置”,在碰撞前将钨弹低速释放出去,以增加杀伤效果。当PAC-3导弹以  相似文献   

8.
9月11日,“爱国者”地空导弹在距真发射装置13公里处,成功地拦截了一枚正在飞行的“长矛”战术地-地核导弹(惯性弹头)。“爱国者”导弹是以3马赫的速、度飞行的,“长矛”导弹是以2马赫的速度飞行的。“爱国者”导弹是正规批生产的导弹,但其制导软件则是由普通软件改写的反导弹软件。美国陆军准备再次进行“爱国者”导弹拦截“长矛”导弹的试验,以便确定地-空导弹的反导拦截范围。这些试验将在ATM(反战术导弹)计划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导弹简识     
佳伍 《云南国防》2004,(5):42-42
导弹是依带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导弹系统由推进、制导、弹头、弹体结构和弹上电源等五个分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0.
美 国 一、弹道式导弹的弹头 MK3 见MK300款 MK4 MK4是为三叉戟(C-5)研制的新弹头,采用当量为千吨级的 W-76核装置。到1976年3月为止。用阿特拉斯和民兵导弹作运载器共已做了六次飞行试验。据报道试验全部成功。这种弹道式弹头的抗核性能已在地下核试验中进行了考核。主要承包商是洛克希德公司(它也在搞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弹头方案MK400)。 MKS 据报道 MK5是当量为一百万吨的单弹头,用以对付单目标,装在民兵 ILGM-30A上。  相似文献   

11.
弹头变质心机动控制是通过移动弹头的质心位置,利用气动配平力矩改变弹头的飞行姿态和攻角,从而可实现弹头机动控制.在给出变质心弹头的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动力学方程进行简化和线性化,推导出变质心弹头关于攻角和侧滑角的传递函数,在加入舵机伺服系统后,分析变质心伺服系统的性能对弹头跟踪精度和弹道命中精度的影响,最终确定变质心执行机构的动态性能参数并为今后变质心执行机构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武器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这难以计数的兵林中,智能武器这颗明珠,越发显得璀璨夺目。军事家们甚至断言,智能武器将领导未来战场。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已研制成功或正在研制的智能武器主要有以下几种。智能子弹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出膛后能自动跟踪目标的智能子弹。这种由枪管发射的自适应子弹,是通过以下两  相似文献   

13.
超精加工中压电陶瓷刀具位置的自学习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两种自学习控制方法——P积分学习控制和自校正调节器的参数学习控制,及它们在压电陶瓷刀具控制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表明,用这种先进控制方法可以克服压电陶瓷的非线性和磁滞,实现很高精度的定位和零误差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14.
自越南战争以来,美国步兵最珍贵的武器和最可靠的朋友就是M-16轻型步枪——能连续发射毁灭性高速子弹的致命步枪。然而,这种性能可靠的武器即将被一种让人“无处藏身”的新型高科技步枪所取代。美国陆军不久就将为步兵配备的这种新型战地武器,旨在通过赋予美军在实战中向各个角落射击的能力,使战术发生彻底变化。  相似文献   

15.
防务     
《国防科技工业》2012,(4):11-11
美国海军三叉戟IID5弹道导弹第137次成功试射 目前,美国从“田纳西”(Tennessee SSBN734)号潜艇上成功试射了“三叉戟II”(Trident II)D5弹道导弹。这是自1989年以来该导弹的第137次成功试射,如此之高的可靠性是其他大型弹道导弹或太空发射载具所不能匹敌的。目前,该型导弹被部署在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潜艇以及英国海军的“先锋”级潜艇上。这种三段式、采用固体推进器的惯性制导弹道导弹的飞行距离为4000海里,并能够携带“多目标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  相似文献   

16.
GPS子弹     
正听说过子弹也可以自动定位吗?据悉,设计这种GPS子弹是为了使警察在高速追逐疑犯时更加安全,能够在不危及自己和他人安全的前提下追踪疑犯。而且非常时尚的是,只需按下安装在警车内的一个按钮就能够启动这一系统。系统启动后就会弹出一个盖子来,然后发射子弹并粘贴到前方的汽车上。一旦子  相似文献   

17.
歼击机射击控制系统是用于空战中求算载机武器位置,使弹丸发射出去之后能击中目标的瞄准计算控制装置。它的性能组成应由载机的任务与使命,及其武器配备与战术要求所决定。由于目前歼击机上武器安装多是与载机纵轴一致。这样,确定武器的发射方位就变成了歼击机相对敌机的方位。发射的武器不同,歼击机攻击目标时相对目标的方位要求也就不同,在这些要求下歼击机具有不同的飞行轨迹,即是所谓的“攻击路线”。这些飞行路线有着不同的战术特性,同样也为航空射击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不同的战术技术要求。讨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西北大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上,高达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各层平台陆续打开,只见捆绑式新型大推力“长征”运载火箭昂首挺立,顶部安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由江泽民主席题名的“神舟”号。 6时30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运载火箭喷出5股红色烈焰,托举着试验飞船,呼啸着向太空飞去。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模式,即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进行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火箭系统也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等许多新技术。“神舟”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这次发射试验是我国试验飞船的第一次飞行,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关于星球大战的每一项设想都以苏联的核攻击为出发点。苏联弹头从西伯利亚发射井射出,到达美国北达科他州义勇兵导弹发射井的上空或白宫上空爆炸,飞行时间大约为三十分钟。这段时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助推阶段。例如 SS—18导弹,火箭发动机将其推起,通过大气层,进入太  相似文献   

20.
蓝雨 《环球军事》2009,(6):46-47
“阿斯特拉”空空导弹是印度为其LCA“光辉”战斗机配套研发的先进中距空空导弹,早在2003年5月就进行了首次地面发射试验,并宣称要于2005年投入生产,最后又改称2007年,直到今年,“阿斯特拉”仍在进行飞行测试,看来,这种被印度军方寄予厚望的导弹离真正投产还需时日。之南,印度国防部曾称“阿斯特拉”导弹85%的技术由自己开发,性能已经超越了第3代空空导弹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