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广大民兵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鼓舞下,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支援前线,主动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民兵历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篇章。在3年多的时间里,民兵参加大小战斗11.4775万次,参战民兵228.4861万人次,歼敌20.4727万名。民兵组织在战火的洗礼中迅速发展,从解放战争初期的220万人,发展到解放战争末期的550多万人,此外还有几千万农民自卫军。战争的硝烟虽早已散尽,但是随军转战南北的数百万民兵支前大军滚滚车流声在耳边回荡,“父送子、妻送郎”参军参战的动人情景还历历在目,民兵的英雄形象和英勇事迹还在记忆深处浮现……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盐城,国防部长张爱萍关心角斜民兵团的事被传为佳话。角斜,是黄海之滨的苏北古镇,早在1941年就建立了民兵组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角斜民兵参军参战,传递情报,锄奸反特,参加战斗数百次,为革命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1951年成立民兵团后,他们发扬党管武装和劳武结合的优良传统,民兵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66年3月24日,被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南京军区授予“红旗民兵团”的光荣称号。20  相似文献   

3.
环县是当年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山城堡战役“于1936年11月在这里发生。山城堡战役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当年环县人民积极支援前线,先后出动民工近4万人,捐赠粮秣14万石,有6130多人参军参战,47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为长征的最后胜利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正>正确处理干群矛盾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作为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发挥了交通枢纽的作用。山东人民不仅为解放战争补充了大量兵员,还在后勤保障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山东人民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定不移跟党走,积极参军,踊跃支前,“据不完全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解放区人民先后有1000多万人投入军粮的加工和运输工作,有11亿斤粮食运往前线”。[1]陈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2]。广大人民群众能与党员干部心意相通,鱼水相融,干群关系能保持良好,根本原因在于山东各级党组织的一切工作都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政策。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榆树市的史志上记载着这样一组数字: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榆树的3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军参战,其中荣立战功者2396人,牺牲3147人。然而,40多年过去了,榆树市民政部门的统计表中却出现了这样的记录:1986年,全市6036名1945年以前退伍在乡的老复退军人中,有近4000人生活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其中1140人严重贫困。 1996年10月,在榆树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人武部、预备役团的组织领导下,一个以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年轻的退伍军人(简称三兵)为骨干,带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帮助老兵脱贫致富的帮扶活动,在榆树这块大地上展开了。  相似文献   

6.
"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省武乡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战争年代,当地群众积极参军、参战,支援人民军队,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天,县人武部干部、职工,不忘当年百姓鱼水情,以"老八路"传人为己任,积极响应党和军队的号召,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新乐章。  相似文献   

7.
董建宏 《国防》2012,(11):49-50
贯彻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加快转变民兵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弄清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实质,科学把握"加快转变"的内涵。一是加快转变职能任务。机械化条件下民兵的职能任务主要强调直接参军参战支前,信息化条件下民兵的职能任务应该转向以支援保障现役部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主。换言之,构建支援保障型民兵队伍是加快  相似文献   

8.
新的《民兵工作条例》在总则中规定了民兵工作的任务,即:“建立和巩固民兵组织,提高民兵军政素质,配备和管理民兵武器装备,储备战时所需的后备兵员;发动民兵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组织民兵担负战备执勤,维护社会治安;组织民兵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抵抗侵略,保卫祖国。”认真领会这段条文的基本精神,明确民兵工作任务,是我们开展民兵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山东临沂是沂蒙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有20万人追随我军参军参战,100万人拥军支前,10万先烈血酒疆场。临沂也是兵员大市,每年有5000多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相似文献   

10.
陕西旬阳县民兵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涌现出100多名民兵支前参战英雄模范,70年代“三线”建设,他们为修筑襄渝铁路立下汗马功劳。今天,新一代旬阳民兵又投入西康铁路这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建设。1996年,伴随着西康铁路的破土动工,安康军分区和  相似文献   

11.
27、为什么要在民兵基层单位开展达标创先活动?达标创先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民兵基层单位开展达标创先活动,是民兵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基层全面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民兵中就开展了群众性的立功创模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民兵参军参战、杀敌立功的热情。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借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兵役动员经验的基础上,兵役动员策略和方式更为成熟。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财产利益的再分配,赢得了汲取人力资源的合法性;通过"诉苦"运动对解放区民众进行情感再教育,为兵役动员进行了情感铺垫。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参军热情,轰轰烈烈的参军运动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南排山海战     
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那一场场拚杀中,都写下了民兵参战支前、献身革命的光辉篇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赤卫队、少先队成为工农红军的坚强助手和后备军。他们独立或直接配合红军打仗.根据需要可随时编入正规红军。这种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赤卫队相结合的形式,为保卫和发展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时期,全国根据地的赤卫队员、少先队员已发展到250多万人,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武工队、游击队等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武装.在敌后进行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水上游击战等.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8年的抗战中,几百万民兵配合八路军、新四军作战,以劣势装备打败了优势装备的日本侵略者,创造了人民战争史上的奇迹。解放战争时期,民兵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全力以赴地担负起支援前线的任务。在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以民兵为骨干的支前大军就有500多万人.他们推着小车.挑着担子,赶着骡马,把大批的粮食、弹药、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许多民兵随军远征,部队打到哪里,民兵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元帅曾形象地评价民兵和人民群众支前发挥的作用:"淮海战役的胜...  相似文献   

14.
10、问:怎样理解“干部素质良好”的规定?答:民兵干部是基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民兵建设方针、原则和指示的具体组织者,是平时带领民兵执行各项任务、战时带领民兵参军参战的骨干。因此,民兵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军政素质。总参、总政在《关于加强民兵基层建设的意见》中对“干部素质良好”作了如下规定:“按照民兵干部的条件和任免权限配齐民兵干部,所配干部能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武系统的“兵头将尾”,民兵连长对于开展基层民兵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民兵连长一般由村民选举的村民委员会成员担任,大多为退伍军人;在城市,民兵连长一般由厂矿企业及组建民兵单位的行政负责人担任。民兵连长是民兵工作的最基层指挥员。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民兵连长在动员和组织广大民兵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抢险救灾、维护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中,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通过扩大红军、参战支前、购买公债、借谷等多种形式,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军参战、筹措战争费用和筹集粮食等作战物资,为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中央苏区反"围剿"中党的群众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形成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注入了新鲜活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反映全国民兵和预备役建设的大好形势,宣传民兵、预备役人员、人武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受训大中学生在四化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在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参军参战、以及加强国防后备  相似文献   

18.
李鹏 《国防》2001,(12):46-46
组织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广大人民群众参战支前,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是取得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根据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实施快速有效参战支前动员应做到"四要".  相似文献   

19.
综合报道     
现代战争,组织指挥难度大,参战的军兵种多,团结协同要求高,战场空间广阔,参战支前的民兵多,作战观念、样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笔者认为开展民兵思想政治工作应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理论武装,增强民兵"政治免疫力"。首先要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强化民兵的政治信念。其次要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增强民兵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再次要抓好根本制度的落  相似文献   

20.
数字忠实地记录着历史。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一份关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统计如下:投入民兵和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粮食2.15亿公斤……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走过的是那个枪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年代: 1948年11月,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达淮河的广阔地域上,对国民党军展开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此次淮海战役,国民党80万"精锐之师",在65天之内即被歼灭55.5万。听到这个消息,就连远在苏联的斯大林也惊呼:"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连同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从根本上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当时的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指挥杜聿明坦言:国民党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三大战役,"兵民是胜利之本"。"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民兵、民工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再加把劲往前推,就推出一个新中国!"陈毅元帅这句经典话语的深意令人回味。淮海战役打响后,以民兵为骨干组成的支前大队推着独轮车,高喊着"不丢一个伤员,不丢一粒粮食,不误一分钟"的口号,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