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处于突发事件中的人们进行心理救助、情绪调控、挫折调适以及心理引导,发挥心理调适功能。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调适机制包括:心理干预机制、情绪调控机制、挫折调适机制及心理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消防指战员在火场上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指战员的生理状态,影响灭火救援任务的完成。如果我们将指战员的心理调节至适度的兴奋、紧张,而避免急躁、恐惧等不良心理的产生,就能使指战员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保证在其他因素(如正确的战术、精良的装备、群众的配合等)的配合下顺利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3.
心理防御机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钟 《政工学刊》2005,(1):44-45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处于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具有自觉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基层官兵常用的心理防御方式(一)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1.升华。通过一种合理的手段间接地减弱表现本能,而将其才华和精力投入到对社会有益的活动之中,并且以此为荣为乐。升华防御方式,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防御方式,既没有不良后果又不会明显丧失乐趣。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他运用升华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结果。在基层部队,也有不少官兵运用升华这种心理防御方式,而使自己开阔了胸襟,提…  相似文献   

4.
恒固  吉祥 《武警后勤》2002,(3):32-32
处置突发事件后勤指挥,是后勤指挥员通过后勤机构对后勤保障、后勤防卫和其他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实施正确的后勤指挥,对于科学合理地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圆满完成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处置突发事件中后勤指挥应把握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警卫任务的特点决定了警卫人员始终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下,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应激是不同的,既可引起焦虑恐惧、精神抑郁、疲倦乏力等消极的反应,也可激发出斗志昂扬、精力充沛、勇敢果断等积极的反应。这主要取决于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研究应激心理对警卫人员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影响,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调控和组织处突训练,提高警卫人员心理素质,使其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从而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警卫对象在任何条件下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处置高校突发事件的重要途径,也是预防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预防高校突发事件,应建立起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并将其作为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刘世虎 《国防》2005,(12):28-28
信息化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已成为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武警部队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拳头”和“尖刀”,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处突”指挥决策研究,对于快速、稳妥、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化条件下处置突发事件,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处置环境的信息社会化。处置突发事件的客观环境,将不再是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而是信息快速流动、国内外互联互动的社会大环境。媒体对处置突发事件的传播将贯穿事件处置的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将不再是孤立的,快…  相似文献   

8.
心理压力,也称心理应激或紧张,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难或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个体高度紧张情绪状态。个体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的抵抗力降低,以致被疾病所侵袭。士兵作为军人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面临的压力源与军官有着相似的一面。但由于士兵的人生阅历、工作任务与性质等方面与军官不同,因而他们的心理压力又有特殊的一面。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究竟有哪些事件会对基层士兵造成心理压力?影响程度又如何?如何维护士兵平时的心理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培养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当前部队和心理…  相似文献   

9.
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边检机关在处置口岸突发事件时,应急处置措施的作用对象、使用强度、持续时间、法律依据等方面相对于常规状态都发生了明显扩张。论述了口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的扩张性,分析口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扩张的现实基础,总结口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扩张的内容,以利于执法部门正确行使应急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指挥员谋略心理对作战指挥的影响机制,引入情绪智力作为调节变量,对56名作战指挥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AMOS7.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探讨指挥员谋略心理对作战指挥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谋略心理与作战指挥行为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谋略心理会显著正向影响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行为;情绪智力对于谋略心理与作战指挥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处置突发事件中,指挥员运用谋略应把握好敌我情况的变化、力量强弱的变化、双方虚实的变化、战法奇正的变化和兵力分合的变化,以更好地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2.
捕歼战斗是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一种特殊战斗形式.捕歼战斗中的通信,具有准备时间短促、组织方法灵活、通信环境严酷、手段运用单一、应变能力和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这种战斗中的通信联络组织,是通信部门指挥员的难点课题之一.本文拟就捕歼战斗中通信联络组织方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海上军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环境艰苦、武力对抗性强,要求政治工作必须激发官兵的顽强斗志。海上军事突发事件处置行动常常是全时段、远海域、不分昼夜地连续进行,官兵面临的环境恶劣。同时,处置行动的武力对抗特点明显,人员伤亡、装备损坏、通信联络中断、行动受阻等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参战官兵长时间经受危险、恐惧、死亡的威胁,信念、意志、心理承受力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政治  相似文献   

14.
民兵应急分队处理突发事件,是指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部门的领导下,单独或协助公安机关对那些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聚众向党、政机关等重要目标强行冲击,扰乱办公秩序,威胁目标安全的事件实施处置的行动。由于突发事件现场秩序混乱,人群情绪抵触,行为偏激,劝解疏导往往不能奏效,处置难度大。因此,民兵应急分队要充分发挥自身人员、环境和情况熟悉等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和果断行动,正确把握和处置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5.
公安现役部队通常处于突发事件处置的第一线,掌握着突发事件处置的第一手信息。公安现役部队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机制是否健全,能否做好突发事件处置信息传播工作,不仅关系着事件能否圆满解决,还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公安现役部队良好形象的塑造。建立健全公安现役部队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机制,需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构建全程立体传播格局,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处置。  相似文献   

16.
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东宁 《国防》2002,(12):18-19
处置突发事件是省军区、军分区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所讲的突发事件,是指那些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扰乱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性和治安性事件。处置突发事件,重点是控制事态,关键在组织指挥。加强对处置突发事件组织指挥的研究,是军事机关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健全指挥功能,实施有效指挥  相似文献   

17.
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不仅依靠经验,更重要的应当依靠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以下简称《人民武装警察法》)规定: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根据执行任务的需要,加强对所属人民武装警察的教育和训练,提高依法执行任务的能力。处在执勤、处突第一线的武警官兵应增强法律意识,开展法律运用训练,编制处突法律预案,在部队基层形成处置突发事件的法律文化,从而提高依法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马进 《政工学刊》2009,(11):73-73
汶川抗震救灾全方位检验了军队各级指挥员应对媒体的能力。相关部队从少说多干到又说又干,从遇到媒体躲到积极主动请,从照着稿子背到即兴发挥讲,从害怕言多必失到能够从容自如,经受了很多考验。但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仍有少数基层指挥员存在着应对媒体能力不适的问题。有的指挥员守口如瓶、拒绝采访,想让自己在一个安安静静的环境中来处理事件;有的指挥员对有关负面舆论不屑一顾,懒得回应,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简单否认了事;有的指挥员遇事躲起来或心存侥幸,甚至推卸责任,指责他人。这些做法都是不懂媒体规则、不懂公众心理,而采取的错误的不明智的举动。为此,必须重视基层指挥员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应对媒体的能力需求,研究提高应对媒体能力的方略。  相似文献   

19.
武警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在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一直持续不断的情况下,研究探讨武警部队在局部战争状态下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后勤保障问题,对于未来在局部战争状态下有效地搞好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工作,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维持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防范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突发事件有着特殊而重大的防范功能,它不但能为防范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而且其本身就是防范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引导、心理干预、利益协调、情绪宣泄、预防文化教育和预警等方面都具有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