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循环伏安法评定润滑油抗氧化性能的原理、具体方法及润滑油剩余寿命的定义,并将这种方法与其他评定方法在技术性能上进行了对比,说明了循环伏安法在评定润滑油抗氧化性能上具有分析时间短、装置费用低、操作简单、可在线分析等很大的优势,最后指出了以往文献中使用此方法预测润滑油剩余有效寿命的观点存在着不确定性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按GB/T12583—90标准,对三种坦克变速箱润滑油(50号机油,80号坦克齿轮油和18号双曲线齿轮油)进行实验室和实车评定。选择变速箱四档主动齿轮齿厚最大磨损部位磨损速率作为评定润滑油润滑效果优劣的判据:通过三台59式坦克近300摩托小时的实车试验,测定了分别采用三种润滑油的齿厚磨损速率,得出了18号双曲线齿轮油的使用性能最好,80号坦克齿轮油次之,50号润滑油最差的结论,为部队合理使用坦克变速箱润滑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装备润滑油失效分析与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装备润滑油污染物的入侵与产生、添加剂的损耗而导致的失效问题,分析了污染物的主要种类与危害,根据国内外失效润滑油再生技术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去除技术做了概括性阐述,指出探索适于装备失效润滑油再生的技术与工艺对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电谱技术是一种鉴别油品种类的新技术,润滑油是一类典型的介电材料,在不同激励频率、激励电压和激励波形下,润滑油中的不同化合物组分会产生不同的弛豫运动,表现出不同的介电谱特征信息。利用石油产品介电谱分析仪采集了49个润滑油的介电谱数据,利用数据库识别方法对这49个油品进行种类识别,正确率达到93.88%。表明介电谱信息与润滑油的整体特性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介电谱技术对不同种类的润滑油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5.
装甲车辆润滑油监测数据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装甲车辆变速箱润滑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油样中铁谱磨粒浓度和油液污染度之间的关联性,为润滑油不同监测参数间的相互验证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借鉴环境微生物工程的有关技术原理,提出了改善润滑剂生物降解性的添加剂即生物降解促进剂的新概念.以月桂酰基谷氨酸作为润滑剂生物降解促进剂,通过对促进剂影响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性的效能评价,证实月桂酰基谷氨酸可显著改善润滑油生物降解性并提高润滑油生物降解速率,表明润滑剂生物降解促进剂概念的提出思路科学,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7.
简要总结了作者近几年在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化学设计与工程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月桂酰基谷氨酸、油酰基甘氨酸、油酸二乙醇酰胺磷酸酯和月桂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等含氮和(或)磷的生物降解促进剂,可显著促进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原因在于生物降解促进剂可加速微生物生长,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在环境土壤中,矿物润滑油的生物降解遵循指数降解动力学规律,生物降解促进剂有效提高了其生物降解速率。此外,设计的润滑油生物降解促进剂还具有优越的抗磨减摩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可望成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多效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由中红外光谱能够获得不同种类润滑油的组成与结构信息.分别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润滑油的中红外光谱信息,对齿轮油、内燃机油和液压油这3大类共113个润滑油样品进行了分类识别.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其进行分类,比较了不同类间距离、样品间距离和光谱区间对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齿轮油、内燃机油、液压油及不同黏...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鱼雷爆燃的机理基础上,本文经过论证和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防止鱼雷爆燃的方案—用磷酸酯类合成润滑油代替鱼雷减压器滑油瓶内装的20~#航空润滑油。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一种新型含N杂环化合物用作润滑油添加荆时的多效性能.合成了该新型含N杂环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该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又通过热重试验、四球试验、抗氧化试验以及铜片腐蚀试验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润滑油的抗磨及抗氧抗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的该添加剂后磨斑直径较基础油降低30%~50%,高温氧化的热失重温度较T202提高约20~25℃,且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因此,该新型含N杂环化合物用作润滑油添加剂时具有高热稳定性、抗磨、抗氧及抗腐等多效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润滑油出现的高温性能差等问题,考察5W/40和15W/40两个黏度等级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在柴油发动机上的实际使用性能。在BF6M1015CP柴油发动机和柴油车辆上分别进行1 000 h发动机台架可靠性试验和高原实际道路行车试验,利用红外光谱等仪器对定期抽取的油样进行理化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两个黏度等级的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各项理化指标变化较小,均能满足高原地区大功率、重负荷柴油发动机的用油要求。使用两个黏度等级润滑油的发动机在功率和扭矩方面大小相当,使用5W/40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的发动机在高转速区(转速高于1 600 r/min)油耗率低,在低转速区(转速低于1 600 r/min)油耗率较高;但在抗氧抗腐性、高温清净性和抗磨性等方面,15W/40重负荷动力传动通用润滑油的表现略优一些。  相似文献   

12.
以壬酸、油酸、新润滑油及对应的氧化润滑油为分散样品,以-10号军用柴油为分散介质,在施加64 V直流偏置电压和长时间静置的条件下,介电谱分析技术表征的不同分散体系的介电亚微相态变化规律为:0.3 m L分散样品与3 m L分散介质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的介电谱实部响应数据与柴油分散介质几乎没有差异;壬酸和油酸均匀分散体系与柴油分散介质的介电谱虚部响应数据差异极小,新润滑油和对应氧化润滑油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与柴油分散介质的介电虚部响应数据有明显差异。0.3 m L分散样品在3 m L分散介质中分散时,壬酸、油酸、新润滑油及对应的氧化润滑油体系的介电谱实部和虚部响应数据与柴油分散介质之间的差异具有不同特点,且施加直流偏置电压对分散过程有较大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证明,介电谱能够较好地表征不同分散体系的介电亚微相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结合当今世界军队油料及我军油料供应保障的现状,提出了今后我军军队装备用油的设想,认为,一是燃料油应向单一通用方向发展,对油料的研制进行全面规划,研制出单一多用途燃料油;二是发展中高档多级润滑油,研制多效通用添加剂,实现润滑油品种单一、功能齐全,达到提高油料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研究高原地区车辆发动机与油料的适应性,针对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选用10W/40高温重负荷润滑油,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能分析、350 h台架可靠性试验及高原实际行车试验。结果表明:该型润滑油具有优良的抗氧抗腐性、清净分散性和抗磨性,可满足高原地区大功率、重负荷柴油发动机的用油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油液分析的自行火炮装备性能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油液光谱分析技术的自行火炮装备磨损故障诊断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用于监测润滑油中磨损金属颗粒浓度变化的模型 ,并制定了各主要磨损金属元素的浓度和梯度界限值 ,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同时将灰色建模理论引入光谱分析领域 ,通过拟合光谱仪分析的数据 ,掌握润滑油中磨损金属颗粒浓度的变化规律 ,进而对其浓度变化规律进行预测 ,从而达到对装备进行性能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化集团重庆一坪高级润滑油公司(原一坪化工厂)始建于1964年,是我国专门从事特种合成润滑油脂和中高档矿物润滑油研究、生产和分析测试的重要基地。30多年来,一坪公司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在特种合成润滑材料和中高档矿物润滑油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有9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两项成果获得国家二等创造发明奖,11项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通过光谱数据进行工况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保留投影算法(LPP)对柴油机原子发射光谱数据降维的新方法,并对降维后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合某型柴油机实验台架,通过改变汽缸套和活塞间隙,制定了7种磨合工况,获得69个润滑油样本的原子发射光谱仪数据。利用上述方法,能较为有效地将不同工况下的油样聚类。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润滑油光谱分析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萃取-絮凝组合精制再生废润滑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溶剂精制再生废润滑油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应用极性溶剂为萃取剂、乙二胺为絮凝剂,组合精制再生废润滑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剂为正丁醇,精制时间为15 min,精制温度为25℃,剂/油质量比为5∶1,絮凝剂添加比例为1.0%。以该精制工艺操作,再生油性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黏温指数达130以上,闪点达200℃,酸值为0.05 mg.g-1,灰分质量分数降低到0.01%以下,金属元素含量显著下降,再生油产率为80.6%,各项性能基本上符合HVI150基础油指标,表明该精制工艺再生废润滑油可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2种φ2mm粉芯丝材电弧喷涂Fe-Cr-Ni涂层和7Crl3涂层以及与2种典型润滑油抗磨添加剂的协同效应,并借助X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其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DBP和ZDDP润滑油抗磨添加剂能明显地改善电弧喷涂Fe-Cr-Ni涂层和7Cr13涂层的抗磨性.添加剂DBP能显著地降低2种电弧喷涂涂层/GCr15摩擦副的摩擦系数,但ZDDP抗磨添加u剂的减摩效果不太显著.在含DBP和ZDDP添加剂油润滑条件下,涂层磨痕表面形成了摩擦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20.
FTIR测定在用润滑油碱值的快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值是监控润滑油质量变化的常规指标,表示内燃机油的清净性与中和能力,通过测定碱值可为合理换油提供依据.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快速测定在用润滑油碱值,它与标准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化学试剂用量小,精密度高,操作方便等显著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