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出现了三次不断升级的“左”倾错误 ,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1.反右倾扩大化 ,破坏了人民群众的民主 ;2 .庐山会议对彭、黄、张、周的错误批判 ,破坏了党内民主 ,尤其是最高决策层的民主 ;3.八届十中全会 ,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 ,“左”倾错误再度发展并主宰了党的基本路线。评述这三次不断升级的“左”倾错误 ,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1 975年军队整顿虽然在“批邓 ,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中断了 ,但它的历史作用不可否定。它推动了军队建设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清除了林彪极“左”思潮在军队的影响 ,遏制了“四人帮”的反党乱军活动 ,教育了广大军民 ,为结束“文革”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是新时期军队拨乱反正的预演 ,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酝酿。  相似文献   

3.
<正>一、粉碎"四人帮"后进行全面整顿1975年下半年,全国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正确的整顿被诬为"右倾翻案风"受到批判,整顿工作被迫中断,一度出现的好转局势,再度反复。1976年,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毛泽东主席相继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极度悲伤中,国家的前途一片迷茫,在压抑的气氛中又要"奉命批邓"。为躲避这种难熬的境遇,9月下旬我同国防工办副主任郑汉涛等人  相似文献   

4.
简析1975年军队整顿被迫中断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975年军队整顿在所谓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被迫中断。这有其深刻的原因 :当时“文化大革命”仍在继续 ,党的指导思想依旧严重偏离正确轨道 ;党内生活制度依然存在严重缺陷 ;毛泽东态度的反复 ;“四人帮”的疯狂抵制和破坏 ,特别是对军委扩大会议的破坏与诬蔑等原因 ,终于导致了 1 975年包括军队整顿在内的全面整顿工作被迫中断。  相似文献   

5.
所谓“黑工程”被正名了——陈右铭在审定方案过程中,有人说,核潜艇是“黑工程”,不是毛主席批的,是邓小平批的。因为小平同志当时还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人”,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需要领导同志出来讲话。国防科委办公室的简  相似文献   

6.
所谓“上贼船”,是20世纪70年代批陈(伯达)、批林(彪)整风运动中的一个特定用语。1971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位追随陈伯达(实为林彪,当时尚未被揭露)犯了严重错误而又迟迟不认识错误的同志的检讨上作了一段批示,其中一句为“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从此,“上贼船”一词,成了“林彪死党”、“林彪反党集团追随者”的代名词。但说肖劲光“上贼船”,确是天大的冤案。 林彪反党集团被粉碎后,“四人帮”又进一步将黑手伸向海军,把矛头直指肖劲光。直接的起因是所谓选票问题。 1969年4月,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我军军事文化建设的萌芽阶段,在当时红军队伍成分复杂、环境恶劣以及“左”倾路线干扰等情况下,经过广大红军官兵的努力,军事文化建设仍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文章从军事理论文化、军事制度文化、政治工作文化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红军军事文化建设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军事文化建设的特点规律。  相似文献   

8.
艰难的复归     
从1960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开始,军队政治工作在“左”的错误方针指导下逐渐脱离五十年代的正确轨道,而向“左”偏转,终于在六十年代中期步入突出政治的迷津,卷进“文化大革命”的内乱旋涡,所造成的严重消极后果是难以估计的。但是物极必反,正当林彪反革命集团达到其发展的颠峰状态而走向衰落败亡的时候,由林彪致力推向极左的军队政治工作也达到极限,而踏上向五十年代基点复归的历史途程。我们说这个复归是艰难的,一是因  相似文献   

9.
(一)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在红4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的一支革命武装. 重建后的红25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独立坚持了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先后取得了郭家河、长岭岗、斛山寨等战斗的胜利,歼敌正规军数以万计.但是,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危害和敌人的残酷“围剿”,根据地的形势仍很严重.红25军是继续坚持老根据地的斗争还是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历史地提到了鄂豫皖省委面前.  相似文献   

10.
1933年2月至3月,蒋介石纠集了四五十万人的兵力,分三路对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其左右两路军负责“清剿”和防堵,中路军十余万人在总指挥陈诚统率下直接进入我中央苏区,寻我红一方面军主力决战。当时,红一方面军正处在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之后,部队发展到七万余人,中央苏区也进一步巩固扩大。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领导者统治了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领导机关。他们被胜利冲昏头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在军事上实行“左”倾冒险主义,并把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是法国侵略者掀起的吞并和奴役中国的藩属国越南、觊觎中国本土的侵略战争,也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前奏,为近代中国史上著名的五大战争之一。作为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建国后三十多年间史学界对它的研究却十分薄弱,专著、论文寥寥无几。自从粉碎“四人帮”,政治上拨乱反正后,学术界开始清除极左思想的影响,国内史坛才呈现出百花竞妍,众星争辉的繁荣局面。一时间,一个空前的研究中法战争史的高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确立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确立的再探讨李敦送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  相似文献   

13.
人们的国防观念,随着战争与和平的转换而变化,这是基本的轨迹。然而,近几年人们国防观念淡化,另有其深刻的原因。1、文革时期“左”倾流毒的负效应。文革初期为了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派军队对一些地方实行军管。由于当时“左”倾思想泛滥,加之军队在  相似文献   

14.
胡筠,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边区工农革命武装中的一位优秀女指挥员。她少年时,为防身自卫,崇尚武术,练就了一定的手脚工夫。1923年冬考入平江启明女子师范学校,后来,投身革命。在战斗中,英勇机智,威震敌胆。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1934年4月不幸被保卫局无辜杀害,时年三十六岁。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党的  相似文献   

15.
莫俊鹏 《国防》2006,(10):73-75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自己用鲜血和生命建立起来的中央苏区,在《十送红军》的凄婉歌声中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程。人们都知道,长征因失败始,而以胜利终。失败是因为毛泽东被剥夺领导权,胜利是由于毛泽东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如果没有毛泽东参加,长征的结果会是怎样?中国现代史又该如何书写?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事实上,毛泽东差点儿被剥夺了参加长征的资格。差点失去参加长征的资格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左”倾路线开始了第三次在党内的统治。1933年初,因为无法在上海立足,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总负责人博古不得不将临时中央迁入中央…  相似文献   

16.
思 想政治工作既不能“越位” ,也不能“退位” ,要在“到位”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中 ,要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由于“左”的思想影响 ,思想政治工作曾一度摆在不恰当的位置 ,搞突出政治 ,政治高于一切 ,冲击一切 ,不仅损害了党的事业 ,也损害了政治工作自身形象。在新的形势下纠正了“左”的错误 ,又曾一度出现一些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关心、不重视 ,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 ,认为现在是发展生产力 ,思想政治工作无足轻重 ,因而出现思想政治工作“无位”、“退位”的现象 ,要改变这一状况 ,就要在到位上下功夫。(一 )思想认识要到…  相似文献   

17.
就事物即矛盾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个方面。即肯定自身的正面和否定自身的反面。但任何与正面相对立的反面又都有各走一个极端的两个点。如:左既与右对立,又与“左”对立,是右←→左←→“左”,等等。因此,我们观察和分析问题,不仅要看到两个面,还要特别看到三个点。事物即矛盾的正面,可称之为正道以A表示;与之对立的反面的两个点,可称之为右邪道和“左”邪道,可以B~1、B~2表示。图示为:B~1←→A←→B~2。A与B~1是显差异,A与B~2是隐差异。抓住显差异重要,抓住隐差异更重要。只有用两面三点论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才能准确全面的认识事物,才能明确在什么条件下事物能保持自身、在什么条件下必然发生正向或逆向转化,从而防止走极端,去全面准确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8.
队列训练中的难点之一是横排面的方向变换动作,即横排面如何在行进间标齐。 行进间或停止间队列向左(右)的方向变换,其横排面是以左(右)翼第一名战士为轴,其余战士均走一个扇面形曲线。按口令“左(右)转弯齐步——走”时,横排面由原方向转到新方向的夹角为90度;按口令“左(右)后转弯齐步——走”时,横排面由原方向转到新方向的夹角为180度。这样,横排面中的每个战士都需要用同样的步数(含踏步)在各自的位置点上走一个定长的弧线,且除轴翼第1名原地踏步外,第2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今天,是昨天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未来的希望和条件。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在长达40余年的征程中,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经历了由新主义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历史转变。诚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也由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犯有严重的“左”倾错误,对国际形势和国情的分析带有主观主义的偏见,因而在“文化大革命”前就有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中急躁冒进的错误,尤其是后来发生了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时…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晚年具有坚定、博大的马克思主义情怀 ,他拨乱反正 ,勇于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左”、右倾思想 ;实事求是 ,科学地评价毛泽东思想 ;解放思想 ,奋力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愈老弥坚 ,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科学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