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乾隆时期所采取的西北防务政策和措施主要有:军事打击,对少数民族实行因族而治的管理体制,“柔远能迩”的政治怀柔政策,重用良将和循吏。这些政策和措施,致力于统一西北的全局,加强了对西北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关乎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民族进步、国家兴亡,自古到今,莫不如此。古罗马曾是地跨欧亚非的强盛帝国,但后来腐化奢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它的土崩瓦解;清王朝也曾出现过“康乾盛世”,但由于统治阶级贪图享乐,留恋于声色犬马,从18世纪中后叶便开始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3.
陈金怀  闫明智 《国防》2002,(10):39-39
国耻,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遭受的损害和羞辱。 如今,时逢盛世,国泰民安,“天天都是好日子”,许多人是不情愿谈论国耻的,即便偶尔追忆过去,津津乐道的也往往是历史辉煌的一面。什么“四大发明”、“盛唐文化”、“大汉国风”、“康乾盛世”,为影视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戏说”题材,在大街小巷流行起“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吼声。然而,有些国人忘记了本不该忘记的中国三项世界之“最”:其一,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外国列强侵略最多的国家。从19世纪中叶到抗日战争结束,先后有英、美、法、俄、普(德国)、意、日以及瑞典、挪威、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奥地利、秘鲁、巴西、葡萄牙、墨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能够真正青史留芳、为后世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汉、唐盛世(前者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后者从“贞观之治”发展到“开元全盛”)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没有避免“盛极而衰”的结果,这一现象又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借鉴。一、汉、唐、清三大盛世的共性…  相似文献   

5.
康熙8岁登基,16岁亲政,在位61年间,稳定内政,繁荣经济,维护国家统一,开创"康乾盛世"。成就他辉煌帝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刻苦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读书方法对他治国理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他晚年总结执政经验时所说:"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领导者读书是为了治国,治国必须读书。领导者必须克服将工作与读书对立起来的事务主义倾向,工作繁忙不是不读书的借口。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对近现代中国的军事、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历史功过、是非得失,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仅就其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作简要述评。一、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组建湘军之前,清朝军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八旗,一种是绿营。八旗由满族旗人组成,是清王朝得以问鼎中原、建立全国政权的基本武装力量,在清军入关之后,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已逐渐丧失了战斗力。因此,自康熙起,清王朝实际是靠绿营维持其统治。绿营是清朝统治者入关后沿袭明代兵制组织的武装,…  相似文献   

7.
黄明 《环球军事》2014,(20):62-63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云南奋起响应,最早是滇西“腾冲”起义,接着是昆明“重九”起义,敲响了清王朝在云南统治的丧钟。辛亥革命研究权威章开源、林增平评价说:“云南省城起义,是除武昌首义之外,独立各省革命党人组织起义中,战斗最激烈,代价最巨大的一次。”革命志士牺牲150余人,负伤300余人。作为起义核心骨干力量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起义军总司令蔡锷一直在前线指挥全军,直到战斗结束。李根源指挥部下攻城时,跳战壕扭伤了脚踝不能行走,由两个士兵搀扶着继续指挥战斗。  相似文献   

8.
西汉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两个封建王朝。这两个王朝都曾出现“盛世”之乱。西汉“文景盛世”期间爆发“吴楚七国之乱”;唐朝的“开元天宝盛世”期间爆发了“安史之乱”。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是汉、唐时规模最大的战乱,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是军事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盛世”现象和“动乱”的隐伏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在府库空虚、  相似文献   

9.
综观孙中山的一生,其主要活动和贡献,是他始终不懈地运用军事手段,打击清王朝和军阀势力,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形成颇有特色而又影响广泛的军事思想。本文仅就辛亥前孙中山的北伐军事策略作一论述,以纪念国共合作北伐70周年,并望引起大家对孙中山军事思想研究的关注。 (一) 早在香港求学时期,孙中山与朋友经常聚谈的内容,就是抨击清王朝的暴虐统治,谈起他的同乡前辈洪秀全,孙中山称之为反清第一英雄,很为之没有成功而叹惜,并以“洪秀全第二”自许,畅言反清。可见,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初始,与太平天国的反清斗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们研究孙中山军事思想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俊 《军事历史》2001,(1):32-35
西藏自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后,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特别是清王朝在总结吸收前朝统治管理经验基础上,对西藏的统治管理制度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措施,开始在西藏驻兵戍防,这对于加强中央政府统治管理,阻止外来侵略,遏制分裂势力,维护多民族统一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清政府西藏用兵的主要情况   1644年,清王朝打败了李自成大顺农民政权,并平息了南明政权的反抗后,在北京建立中央政府。这时统治西藏的蒙古族和硕特部领袖固始汗和格鲁教派领袖五世达赖,派代表赴北…  相似文献   

11.
庾莉萍 《军事史林》2008,(11):36-39
军机处的设立及变迁 清代随明制不设宰相,清初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它是清代前期的主要决策机构,号称“国议”,历顺治、康熙、雍正各朝,都由满族王公大臣充当其成员,表现出满族在清朝统治中占据着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2.
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战略决策陈相灵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中英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认清了清王朝虚弱的本质。他们瓜分、掠夺中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的数量创造了世界之最。当我国政府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杜超 《国防》2006,(7):8-1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人们的语言里,“盛世”成为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欣逢盛世”、“盛世华章”、“盛世华庭”、“盛世霓裳”等等,在诸多场合频繁出现。与此相呼应,许多人无止境地追求休闲和享受,娱乐时尚层出不穷,奢华斗富屡见不鲜,仿佛天下真的是一片太平盛世景象。确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单以发展速度而言,也许未来能够在亚洲甚至全球独占鳌头。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无疑是进入了至少200多年所从来没有过的“盛世”。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以为中国真的就太平无事了;相反,经济越是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过几个“盛世”时代。例如,汉时的“文景之治”、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之治”以及清康乾盛世等。除其它原因外,这几个盛世与反腐败斗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汉代对贪污受贿的惩罚有明确的规定:“官吏贪污受贿禁固终身,其子孙不得察举”。唐朝贪赃“一尺杖百、一疋加一等,十五疋绞”等等。这些都说明有些开明的帝王注意到腐败问题会  相似文献   

15.
盛世与国防--对汉、唐、清三大盛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是当今甚为流行的一个主题词。但什么是“盛世”,“盛世”是否就意味着安逸和太平?人们还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汉、唐、清三大盛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盛世与国防之间的辩证关系,其思想观点对于人们如何定位现代中国社会,增强忧患和责任意识,颇具启迪意义。为此,我们特将本文推荐给广大读者,希望文章中的理论观点能够引起大家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6.
1911年6月,辛亥革命的风暴来临前夕,一艘悬挂着龙旗的清朝海军巡洋舰“海圻”号从位于西太平洋的中国军港起航,冲破印度洋、大西洋的惊涛骇浪,对欧洲和美洲的几个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先后到达英国、美国、墨西哥和古巴等国,历时一年有余。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引人注目的军舰出访。当1912年夏天“海圻”舰驶回祖国时,中华大地上已经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升起了共和旗帜。  相似文献   

17.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实现军事近代化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宗旨,就是在不改变中国“纲常名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军事和工业近代化,以适应“千古变局”,达到维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这一为了学习西方文化而确立的指导思想,规定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影响着洋务运动的全过程c它既对洋务派“自强”、“求富”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令人瞩目的积极作用,又对学习西方文化向深层次扩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这里,将这一指导思想的形成过程、时代背景以…  相似文献   

18.
春秋未年,处于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交替过渡的时期,是剧激震荡的“乱世”,然而又是学术空气异常活跃、诸子百家兴起的舆论自由时期。除了自奴隶社会诞生之初就已产生了的、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天命神权观念依然广有市场外,老子、孔子、孙子等著名思想家,破除了“学在官府”旧的学术研究格局,使“学术下于私人”,自“成一家之言”,分别创立了道家、儒家和兵家的理论体系,成为先秦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源头。对于他们的战争观及其与哲学世界观相互联系的考察,是对先秦军事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战争的根本性看法并…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古代曾称幼海、少海、小海和南海。它与旧金山、东京、直布罗陀、马耳他岛几乎处在同一纬度线上。19世纪80年代,清朝官员就指出:该地“上顾旅顺,下趋江浙”,或者说“上可蔽登莱,下可控江浙,盖形胜必争之地”。显然,从古到今,无论从军事还是经济角度考虑,其地理位置都相当重要。在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统治时期,胶州湾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令诸多帝国主义列强垂涎三尺,频频染指于美丽的港湾。清军在青岛的海防建设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年8月5日,英舰驶过山东半岛,长…  相似文献   

20.
川军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队的简称。清末 ,清政府编练新军。四川新军成为川军源头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取而代之的是袁世凯北洋军阀的血腥统治。而四川军政大权也落入袁世凯的爪牙胡景伊手中 ,四川军阀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