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震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人之一。他在1926年就参加劳动童子团,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历经两万五千里,抵达陕北。本文即为老将军对长征那段艰苦岁月的回忆  相似文献   

2.
朱德与长征     
张军贤 《国防》2006,(3):72-75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为摆脱困境,北上抗日,各路红军先后离开根据地,举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共同创造的英雄壮举。为缅怀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弘扬长征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老一辈革命家与长征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从1934年10月10日到1935年10月19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精心运筹下,中央红军在清除内部错误路线的同时,成功粉碎外部围追堵截,取得了震惊中外的战略大转移——长征的胜利,把中国革命重新引向胜利的道路.在总结长征历程时,毛泽东曾自豪地说过: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相似文献   

4.
我军现代意义上的军事通信——无线电通信,诞生于1931年的红军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之前,全军拥有电台最多时达50余部,基本上可以保证军事通信联络、技术侦察、抄收新闻等项任务的需要,那时的通讯器材主要是前线部队在战争中以高昂的代价缴获的战利品。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中,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从井冈山出发,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胜利会师,转战了14个省,冲破国民党军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展开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更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永远值得纪念!  相似文献   

6.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跨越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在东方大地上奏响了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铸起了一座英勇无畏的不朽丰碑.今天,回顾红一方面军长征一路荆棘、险象环生的战斗历程,探求其对于中国革命的独特作用,总结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成海 《军事史林》2016,(12):57-61
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进行的长征,堪称是一件震古烁今的世界性重大军事历史事件.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评价长征在世界军事史的定位时精辟指出:“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另一位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则指出:“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值得研究的是,在当年参加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既有身为红军指战员的外国革命志士;又有长征初期至遵义会议召开前,掌握红军最高军事指挥大权的外国人;还有无意中被卷入长征队伍,跟随红军长征的外国传教士.而在长征结束几十年后,为探寻红军何以能赢得长征胜利之谜,又有来自英国、美国、以色列等国的外国人,或徒步重走长征路,或乘车重走长征路,长征路上不时显现出外国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军事史文摘     
陈济棠为何给中央红军长征让道? 1934年10月,陈济棠曾派出代表与红军代表秘密谈判,达成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等五项协议。10月下旬,中央红军开始突围长征,陈济棠在湘粤边境划定通路,使红军顺利、迅速地通过广东边境。这为红军突破蒋军第一道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原因何在?首先,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和对抗是他与红军签订秘密协  相似文献   

9.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这次战略转移就其主体而言,主要的还是一次军事行动,因此能否选择正确的战略转移方向、  相似文献   

10.
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的长征,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直接结果.1933年9月至1934年秋,由于党的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等先是犯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后来又犯了军事上单纯防御的保守主义错误,红一方面军未能在中央苏区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1.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终于胜利完成跨越十几省、总行程数万里的长征,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2.
张震 《军事历史》2006,(4):4-13
血战湘江 1934年10月17日,我们从雩都河畔出发,通过浮桥,离开了战斗多年的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漫漫的长征之路.苏区的父老兄弟姐妹含着眼泪,热情相送,嘱咐我们打了胜仗再回来.场面十分感人,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最远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份,攻占60多座大小城镇,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父亲刘伯承先后参加过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在同李德、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斗争中,曾两次被撤销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职务,但他大义当先,荣辱不惊,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作为红军总部的主要领导人,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他在强渡湘江中的殿后血战;在遵义会议前后的善战与智取;在巧渡金沙江中扮演主角的重复诈敌;在彝海结盟中与小叶丹的民族礼赞;在大渡河畔昭示“我们不会成为石达开”的必胜信心;在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斗争中的大义凛然……这一幕幕历史的活剧,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上留下了千古的绝唱。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也是父亲逝世20祭年。追忆历史,缅怀父亲,我尽我的所知,把父亲在长征途中的尘封往事,告诉读者,留给历史的后来人。  相似文献   

15.
从贵州黎平出发,沿着崎岖坎坷的长征路,跨越天险乌江,渡过滚滚赤水河,一直从黔北习水进入到川南古蔺,记者猛然感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跨越11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贵州虽然只是这漫漫征途中的一程,却是长征这部人类历史上气壮山河英雄史诗光辉的一章!  相似文献   

16.
汪三汉 《政工学刊》2006,(10):12-13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中央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在红军长征中,《红星》报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惟一报纸。遵义会议以前,由邓小平同志负责编辑;遵义会议以后,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红星》报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广泛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及时传播革命战争胜利的喜讯,突出宣扬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对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长征途中的“红色号角”。准确传播党的声音,统一全军思想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一幅无比绚丽的宏伟画卷,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途径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今属四川)、甘肃、陕西11个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是关系长征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事实上,红军长征最后到达陕北,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1934年10月,由于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首先作出了放弃中央苏区、红军主力突围、向湘西转移的决策。其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沿赣、粤、湘、桂边境到湘西…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是关系长征的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事实上,红军长征最后到达陕北,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首先作出了放弃中央苏区、红军主力突围、向湘西转移的决策。其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沿赣、粤、湘、桂边境到湘西…  相似文献   

20.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经极其艰苦卓绝的两年寒暑,跨越万水千山,纵横10多个省,战胜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英雄壮举和战争奇迹。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为使读者更多地了解这支英雄的部队、光荣的部队。自本期起,我们特推出“解读中国工农红军”这个栏目,希望引起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