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盟战略是美国防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战略要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冷战的开始 ,美国联盟战略作为实现国家目标的有力工具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几十年来 ,美国已经在世界上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联盟体系 :在北大西洋地区 ,美国与其他十几个欧美国家结成北约 ;在亚太地区 ,美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等国结为盟友 ;在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美国绝对的盟友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 ;另外 ,美国与许多国家保持的各种非正式联盟关系更是灵活多样。当前 ,世…  相似文献   

2.
2010年2月10日,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丹尼斯·布莱尔在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听证会上公布了《美国情报界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从美国的全球战略着眼,对2010年世界上主要国家、地区以及一系列与美国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民间交往的回顾 ,全面阐述了我党为打破国民党的严密封锁 ,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更真实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 ,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与美国开展民间交往的过程 ;系统阐述了与美国的民间交往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并总结了我党正确处理国际事务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陈辉 《华北民兵》2004,(9):54-55
日本步美国后尘,也重弹“中国威胁论”,居心显然很险恶;一贯追随美国的菲律宾在伊拉克提前撤军,打了美国一个“闷棍”,使美国哭笑不得;美国军演、邀请台军上航母训练,都是冲着中国,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朝鲜研究部署中程弹道导弹,也许是被大国逼得无奈之举,“州官能放大火,百姓也就会点小灯”;印度筹划成立太空司令部,提醒世人面对未来的“星球大战”,各国要未雨先备伞。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中旬,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向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本·拉登的国际恐怖网是对美国国家安全最急迫、最严重的威胁”。他认为,尽管美国通过与西方盟国的合作,挫败了一系列恐怖活动的阴谋,但是,本·拉登的国际恐怖网络正处于飞速的发展壮大之中,其蔓延的速度远远快于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美国高层领导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以本·拉登为首的国际恐怖活动正在迅速成为美国的头号威胁。 美国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 美国的这种担心并非是风声鹤唳、草木  相似文献   

6.
何兆勇  兰芬 《国防科技》2003,(10):94-95
乔治·马歇尔,曾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陆军总司令、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军衔为五星上将。1902至1903年在美国驻菲律宾的步兵部队供职;1917年至1918年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持制定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性战役计划,为最终取得二战胜利做出了不朽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国军事问题研究兴起的原因作了探析,指出中国的掘起和未来发展方向引起了美国深切关注;美国把中国人民解放军视作了潜在对手;美国官方的强烈需求促成了中国军事问题研究的繁荣;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美军事交往的恢复与发展为这一研究的繁荣提供了契乱。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美国国防部公布了由国防部长罗伯特·M·盖茨签发的新版《美国国防战略》文件.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美国国防部第二次发布《国防战略》报告。报告正文共23页.包括前言.简介、美国的战略环境、战略框架、国防部需要的能力和手段、管理风险以及结论等7个部分.主要阐述了美国的战略环境.战略目标以及如何实现战略目标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韩增林 《军事历史》2021,(4):97-103
冷战时期,面对美国的长期遏制攻势,苏联采取了坚决抵制、刚性回击的战略制衡政策.地缘制衡方面,通过主导塑造联盟战略支撑下的周边安全环境,制衡美国地缘围堵;制度制衡方面,着力推进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制度斗争,防范美国渗透颠覆;军事制衡方面,全面投入核威慑条件下的军备竞赛,制衡美国战略优势;危机制衡方面,强势处置两极格局下的危机冲突,反制美国利益扩张.苏联的战略制衡思想和实践在一定时期内稳固并拓展了其战略空间,维持了冷战时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稳定,但其最终的失败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所谓“党军关系” ,是指执政党与军队之间的互动和主从关系。其实质是执政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控制。本文概要叙述了美国自建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冷战期间、冷战结束至现在等四个阶段的党军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 :一、美军始终处于执政党领导的文人政府的掌控之下 ;二、军队经常被卷入美国资产阶级内部政治纷争的漩涡之中 ;三、党军之间始终存在着隔阂甚至冲突 ;四、美国的军事体制处于不断的变革和完善之中 ;五、美国执政党集团牢牢地掌握了军队。  相似文献   

11.
由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熊伟民教授撰写的《战时美国的欧洲战略》一书,最近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11章29节,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1至9章构成第一部分,作者以时间为经、战略为纬,展现了自一战后到二战结束时不同时期美国在欧洲的战略选择及其同英、苏战略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妥协而最终贯彻实施的曲折过程。第二部分(第11、 12章)则对美国的欧洲战略进行了整体评价。比较美国战略路线同英国战略战线之间的优劣;分析英、美、苏三国战略思想之间的矛盾分歧;揭示美国欧洲战略与美国全球战略、政治与军事…  相似文献   

12.
崀山 《宁夏科技》2001,(4):88-91
2月27日,继美国逮捕汉森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以牙还牙,以非法拥有毒品为由,逮捕了美国留学生约翰·爱德华·托宾,并指出他有间谍背景。这既是俄罗斯对美国逮捕汉森的报复,也意味着俄美两国之间新一轮间谍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王谦 《现代军事》2010,(2):73-77
美国第三任国家情报主任丹尼斯·布莱尔于2009年8月(9月15日对外公布)颁布了美国情报史上的第二份《国家情报战略》。自2005年10月美国第一份《国家情报战略》颁布后,该战略就确立了自己在指导美国情报界总体建设与转型上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说起核武器,今日世界当数美国的家底最厚,但是美国一直在叫嚷受到了核威胁。美国受到威胁了吗?美国受到的所谓“核威胁”又源于何处,听听美国人是怎么说的——2002年9月23日《美国新闻及世界报道》道格拉斯·帕斯特纳克撰文“美国自找核威胁”。  相似文献   

15.
1985年国防经济正式纳入国家学科目录后,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国国防经济,受到了我国国防经济学界关注,有很多好的研究成果面世。对美国军费的研究,重点是围绕美国军费与军事技术发展、军费结构和军费管理政策与体制变化等;对其国防经济动员的研究,则涵盖了美国国防经济动员的政策、体制和机制;国防工业经济的研究内容,冷战结束前侧重于军工体制、军品贸易利润等传统问题,冷战结束后在继续研究前述问题的基础上,也关注美国军工转型、新作战背景下军火工业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2月,在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之争日趋激烈之际,现任总统乔治·布什向国会提交了新财年政府工作预算(2009财年联邦政府预算草案),再次将人们关注的焦点引向白宫。这次预算是美国历史上首度超过3万亿美元大关的预算,在目前美国经济衰退、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情况下,2009财年预算草案能否顺利落实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天测控系统的构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武小悦 《国防科技》2010,31(5):87-91
文章介绍了航天测控系统的类型与功能;总结了美国的卫星测控网、载人航天测控网、深空网和军事航天测控网等不同类型测控系统及其发展历程;最后分析了美国航天测控系统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8.
艾尔弗雷德·塞那·马汉(AlfredThaver Mahan,1840-1914)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海军理论家和历史学家,海军少将。他获得了英美等国的5个权威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书成为惟一可遵循的海军经典。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称他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可以发现经济发展的脚步与军事战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互动的。冷战前的中立战略,为美国成长为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冷战期间的遏制战略,引致赤字绵延基础上的经济繁荣;冷战后的全球干预向先发制人战略的转变,催生了美国的新经济;今天的遏制加接触战略,使美国经济繁荣与危机并存。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环球》杂志2010年冬季号载文,想定2015年中美海战情景,假想中国导弹击沉美国航母,渲染中国海军扩充预算,并开发小型航母和中程导弹,对美国造成巨大威胁。作者詹姆斯·卡拉斯卡,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陆战队政策中心调研员,曾任参联会战略规划与政策部主任的海洋政策顾问。文章认为,美国多年来在海洋政策、海军战略和削减军力结构方面的战略失误,为2015年的海战失败埋下祸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