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借接受国外媒体采访之机,公然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把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定位于“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抛出所谓的“两国论”。这表明李登辉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极其险的一步,对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构成了严重威胁。对李登辉的分裂行  相似文献   

2.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借接受国外媒体采访之机,公然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把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定位于“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抛出所谓的“两国论”。这表明李登辉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极其危险的一步,对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构成了严重威胁。对李登辉的分裂行径,中国政府和  相似文献   

3.
继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臭名昭著的“两国论”后,2000年4月吕秀莲又鼓吹“台湾的主权是独立的”,台湾与大陆是“远亲近邻”的关系,“两个华人的国家”,这些数典忘祖的分裂行径,理所当然遭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痛斥。中国人民在同李登辉、吕秀莲之流背叛民族,分裂祖国的罪恶企图进行坚决斗争,继续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同时,也对新中国  相似文献   

4.
摄影报导     
一切为了“打赢” 贵州某防军预备役步兵师,在全面加强部队建设的同时,掀起科技练兵热潮,苦练过硬本领,以实际行动驳斥李登辉大肆鼓吹的“两国论”,随时听从祖国召唤,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实现祖国统一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3月18日当选到5月20日就职,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及其幕僚在如何处理海峡两岸关系上发表了不少“善意”、“和缓”的言论。诸如:要以“改善两岸关系,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为施政要务,不宣布“台湾独立”,不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举行“统独公投”,“不变更国号”;不废除“国统纲领”和国统会;新政府放弃“两国论”的提法:一个中国可以作为讨论的议题;等等。但应当清醒地看到,这种变化并不意味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同坚持分裂的李登辉相比,在处理两岸关系上有了根本的转变。第一,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依然在坚持中国的领土主权已经分割的错误立场。5月4日…  相似文献   

6.
寒丁 《当代海军》1999,(6):10-11
6月初,台湾空军一架F-16战斗机在台湾东部绿岛西南部海域夜航时失踪,为此台湾空军的F-16全面停飞进行调查检测。然而7月间李登辉拋出“两国论”后,台湾军方为了通过炫耀武力,给台湾当局的分裂主张撑腰打气,又迫不急待于7月21日恢复  相似文献   

7.
黄爱民 《国防》2000,(1):15-16
江泽民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维护祖国的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要认真落实江主席的讲话精神,必须加大教育力度,强化以下三种意识。 一、旗帜鲜明地批判“人权高于主权”以及李登辉的“两国论”,强化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鲁隽  国海 《当代海军》2000,(1):17-18
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航迹几乎划过了地球的每一片海域,他们开着航母参加了多次战争,用弱小国家无法比拟的军事优势写下一页页罪恶的历史。在新中国迎来50年华诞的时候,台湾李登辉的“两国论”再度狂噪。这本是中国内政,但发人深思的是,就在当年8月,美国“小鹰”、“星座”号航母却再次抵近中国海域,并与韩国联合于8月16日开始举行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美国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公然允许李登辉访美,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同时也使海峡两岸的关系趋于紧张。 今年6月7日至12日李登辉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通行证后,首次到美国进行了所谓“私人访问”。美国国务院对此辩解说,这仅仅是一次“私人访问”,“丝毫不会改变我们对台湾的政策,也不会改变我们对中国的政策”,同时反而指责说“北京反应过度”。 克林顿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到底是不是美国对台政策的改变?是中国反应过度,还是美国做的太过  相似文献   

10.
李汉超 《国防》2000,(1):3-4
世纪之交,世界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科索沃战争、美国袭击我驻南大使馆;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连战声称要研制远程导弹。新世纪伊始,宋楚瑜又称两岸是“准国际关系”,等等。这一连串的事件表明,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江主席洞察国际风云,强调指出:从现在的形势看,军事斗争的准备必须抓紧,我们爱好和平,维护和平,但要准备总有一天别人会搞到我们头上来,有备才能无患!经济建设是中心,国防建设也要  相似文献   

11.
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台独势力更加猖獗,祖国统一大业受到严重威胁,已在改善着的两岸关系再度紧张,台湾的走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 据史书记载:先秦时代,中国大陆已知道台湾的存在。战国时称之为“夷岛”,秦汉时称之为“东鯷”、“夷洲”。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到达台湾。到了隋代,海峡两岸间的接触更加频繁。公元605~610年,隋杨帝杨广曾先后派朱宽、何蛮、陈棱、  相似文献   

12.
自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连战又宣称要研制远程导弹,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正面临着民族分裂势力的严峻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一再强调,我们在坚持以“一国两制”的统一祖国方针的同时,决不作出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迟浩田多次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严阵以待,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粉碎民族分裂主义活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东南沿海地处军事斗争第一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深入研究这一地区的国防动员问题,对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即将过去,在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只剩下台湾问题没有解决,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尤其是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公开亮出“台独”主张之后,更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变数,形势扑朔迷离,变化多端,给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香港、澳门回归之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更是当前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国政府统一台湾政策的迁延 所谓台湾问题就是台湾回归祖国大陆,反对分裂,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的问题。而解决台湾问题的目标和政策及实现手段是经过几个阶段不断演变的。 第一个阶段:从…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个时期,李登辉及其台湾当局在继续玩弄“两国论”的同时,军事上加紧了准备加入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建立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简称TMD)的步伐。妄图借助外国的势力在台湾撑起一把“保护伞”,达到其分裂祖国、反对统一的政治阴谋。TMD是美国冷战时期的产物,它脱胎于里根政府1983年3月23日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即SDI),俗称“星球大战计划”。1993年5月,克林顿政府将SDI更名为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简称BMD)。目前正在研制的TMD系统是BMD重要部分组成,旨在保护美国驻海外部队、盟国或对美国具有重大利益的地区。该系统由预…  相似文献   

15.
李登辉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上。李登辉终于完全撕下了“追求国家统一”的伪装,彻底暴露了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真实面目。李登辉何许人也?综观其上台以来的言行,人们不难看出,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分裂祖国的本质立场。1990年,他刚上台以及以后一段时间里,就支持岛内“台独”势力的活动,流露出“台独”的意向。为此,遭到台湾国民党政府和军界高层一些人士的抨击,并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控。李登辉为保住“总统”宝座,对其“台独”言行不得不有所收敛。于是大搞两面派手法,…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台军高级将领95%以上由大陆籍人士担任。蒋家父子统治时期尤其是蒋经国主政后期,出于“革新保台”的战略需求,台籍将领逐步增多。上个世纪90年代,李登辉上台执政后,积极推行“台独”路线,竭力倡导台军尤其是高级将领“本土化”,刻意栽培本土将领,使得台籍将领迅速崛起,并逐步掌控军队。陈水扁上台后,继承了李登辉的衣钵,在提拔台籍和自己的亲信将领方面,较之李登辉有过之而无不及,致使台军将领中有“四多”现象。  相似文献   

17.
8月11日,陈水扁和李登辉同时参加了“台湾团结联盟”成立一周年大会。李登辉在会上发表演说,全力推动“台湾正名”,主张今后更广泛使用“台湾”名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的“中国”有所区别。另据消息,台湾“外交部”人员表示,台湾已经联合有邦交的国家,以“中华民国(台湾)”的名义再次申请加入联合国,企图进一步分裂中国。  相似文献   

18.
直木 《宁夏科技》2002,(10):81-83
继李登辉抛出“两个中国论”之后,陈水扁又抛出了“一边一国论”。陈水扁一言即出,海内外舆论哗然,和者寡,批者众,忧者也不少。舆论倾向认为,“台独首领”陈水扁上台以来,若论搞“台独”的招数,与“台独师傅”李登辉相比,可谓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义之声警告陈水扁:“执意玩火.小心自焚”。本文将海内外舆论做些分析,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日,李登辉鼓吹大陆与台湾是国与国的关系以来,不仅遭到了大陆的强烈反对,而且也遭到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各界人士的舆论攻击,从而导致两岸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危机。这次两岸出现的紧张局势,与1995年和1996年台湾海峡危机有所不同的是,美国再度确认“一个  相似文献   

20.
刘耿 《宁夏科技》2002,(10):84-84
随着陈水扁“两国论”的越演越裂,台湾的军备正在抓紧筹集。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近日声称,将对台湾的海军进行改制,并制定了台湾海域保卫计划。台湾已把取得“制海权”定为今后海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