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今年5月25日和26日北约对波黑塞族进行第8次大规模空中打击后,波黑塞族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对抗更加尖锐。为了对抗空袭,塞族军队把扣留的近400名维和部队士兵作为人质,将他们铐锁在塞军指挥所、弹药库以及军营周围。塞军认为,鉴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已超越了其权限,因此他们所抓的维和人员不是“人质”而是“战俘”。  相似文献   

2.
北约对波黑塞族实施空中打击时的精度,是利用侦察资料获得的。这些侦察资料是由卫星、间谍飞机、侦察机以及地面上用激光仪器探测目标的特种部队搜集的。  相似文献   

3.
1999年2月23日,在巴黎西南郊朗布依埃举行的科索沃和谈,经过18天紧张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后终于结束。参加谈判的南联盟塞族代表与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最终就科索沃自治达成了初步的原则协议。根据前南问题联络小组6国外长的决定,双方将从3月15日开始举行新一轮讨论,就有关实施和平协议的各种悬而未决问题作出安排。朗布依埃和谈虽然没有达成最后协议,但它使南联盟免遭北约已经准备好的空中打击,并避免了巴尔干地区局势的进一步混乱和  相似文献   

4.
题记:截至1999年5月4日,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空中打击已持续了42天,米洛舍维奇没有屈服,战事还在扩大。每天我们都能从电视、报纸或网上看到满是硝烟、焦土的战争场面,对北约、南联盟的各式武器也早已耳熟能详。这里我们将从军事战术和军事技术的角度对战争本身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防》1999,(7)
1999年3月25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面对强敌,富于反抗精神的南斯拉夫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在反击北约空袭的防空作战中,装备落后但训练有素的南联盟人民军防空部队不仅击落了北约的战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  相似文献   

6.
从1999年3月25日至4月6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3国联军对南斯拉夫联盟先后进行了12轮代号为“联盟行动”的空中打击。而且仍将继续扩大空袭规模,亦可能动用地面部队。这次“联盟行动”是美国实施新军事战略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7.
驻波黑多国稳定部队于2月28日突然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搜捕被海牙国际法庭通缉的波黑塞族前领导人卡拉季奇,结果再次扑空,连卡拉季奇的影子也没找到。据北约内部人士透露,这次行动是根据可靠的情报进行的。让多国稳定部队迷惑不解的是,卡拉季奇究竟是如何从他们的鼻子下面脱险的。3月4日,英国媒体揭开了这个谜底——  相似文献   

8.
“战斧”巡航导弹是美军研制的一种可以利用空中、陆地、海上和水下的多种平台从敌防御火力圈外发射,对严密设防区域内的各种目标实施远程打击的精确制导武器。“战斧”巡航导弹于1972年开始研制,1983年服役。自1991年首次扬威海湾以来,又曾用于攻击伊拉克、波黑塞族和打击阿富汗、苏丹境内美国宣称的恐怖主义分子基地。在  相似文献   

9.
巴尔干之战表明现代联合空袭的主角是空,海军,海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3月25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大规模、长时间的空中打击。“联盟力量”基本上实现了“天、空、海、地、电磁、网络”  相似文献   

10.
平西  赵梓伯  王炜 《环球军事》2011,(19):20-21
继2011年9月2日宣布对叙利亚实施石油禁运之后,欧盟目前正在酝酿针对叙利亚的新一轮制裁,在经济方面向叙利亚进一步施压,企图切断其资金来源,加上世界上最强大军事集团北约多次向叙利亚政府发出警告,世人不免担心叙利亚将成为下一个利比亚,将遭受北约空中打击和海上封锁,最终巴沙尔总统被赶下台。  相似文献   

11.
1999年3月24日至6月9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实施长达78天的大规模空袭.在这次"联盟力量"行动中,北约集结兵力8万余人,使用了近50颗卫星,动用各类飞机1200余架,出动3.8万架次,投掷2.3万余枚炸弹,空袭了1000多个目标,给南联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北约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空中打击,最终取得重大战果,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战前做了充分的战争动员与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高华 《环球军事》2011,(10):20-21
北约从美国手中接过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指挥权已经1个多月,空中打击非但没有使卡扎菲屈服,反而使利比亚局势更加复杂和严峻。空袭不仅造成几千平民的伤亡,50多万难民的逃离,还有2名西方记者不幸遇难。这与北约实施军事干预所选择的行动代号“联合保护者”,显得有些名不副实。目前陷入僵局的利比亚局势,使得北约进退维谷。  相似文献   

13.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军参与的几次局部战争和大的军事行动,1986年惩罚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5年打击波黑塞族的“精选力量”行动、1998年对伊拉克实施的“沙漠之狐”行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以及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怖战争,美军都是以空中打击拉开帷幕,甚至将其作为主导作战样式贯穿始终。只要有美军参与的局部战争或地区性武装冲突,美军就会挥舞空中打击的“大棒”,其因何在?  相似文献   

14.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长达78天、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空中打击行动。综观北约空袭南联盟的全过程及其影响,可以看出,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美国将继续保持其全球“军事霸主”地位,世界军事力量对比将进一步失衡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  相似文献   

15.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军参与的几次局部战争和大的军事行动,1986年惩罚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5年打击波黑塞族的“精选力量”行动、1998年对伊拉克实施的“沙漠之孤”行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以及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怖战争,美军都是以空中打击拉开帷幕,甚至将其作为主导作战样式贯穿始终。只要有美军参与的局部战争或地区性武装冲突,美军就会挥舞空中打击的“大棒”,其因何在?  相似文献   

16.
《国防》1999,(6)
1999年3月24日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侵略战争。持续两个多月的空中打击,虽然给南联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和大批人员伤亡,但仍未能使其屈服,相反却增强了南人民同仇敌忾的勇气和决心。南联盟人民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和爱国精神,令世人赞叹不已。 一、在抵抗北约侵略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7.
近来,举世瞩目的波黑局势因波黑塞族武装一举攻克两个联合国“安全区”和克罗地亚政府军攻克其境内克拉桥纳塞族控制区而急剧恶化,北约制定了大规模空袭波黑塞族的军事计划,联合国下令部分快速反应部队进驻萨拉热窝,同时,有关各方正加紧外交磋商和斡旋,寻求波黑冲突的政治解决。  相似文献   

18.
吴鑫 《军事历史》2006,(11):21-27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的一个自治省,南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10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人(简称阿族),其余为塞尔维亚族人(简称塞族)等。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利用科索沃的民族问题对南联盟发动了一场历时78天的空中战争。一、科索沃战争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动因科索沃的民族问题由来已久。14世纪之前,塞阿两族和平地共同居住在科索沃。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占领科索沃后,采取民族分化政策,致使塞阿两族之间出现了尖锐的民族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  相似文献   

19.
钟华  李自力 《国防科技》1999,20(2):4-12
发生在本世纪末叶,即1999年3月24日开始的北约对南联盟的代号为“盟军”的军事打击行动中,北约动用了几乎所有现役的、代表当今最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包括了以“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大酒瓶”电子侦察卫星为代表的空中侦察与监视系统;以B-2、F-117为代表的隐身武器;以BGM-109C“战斧”巡航导弹、AGM-88“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相似文献   

20.
空中袭击已成为当今霸权主义军事干涉别国的主要手段。从海湾战争、波黑战争到现在的科索沃战争,美军无一不是以空中打击为主,甚至把空中打击作为惟一的作战样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及轰炸我大使馆,充分暴露了霸权主义者的嘴脸,也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霸权主义对我国的威胁。这种威胁将主要来自空袭。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反空袭作战的准备,未雨绸缪。首先,要强化全民防空意识,做到平战结合,军民结合。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人们产生和平麻痹思想和松懈战备观念,特别是防空观念淡薄。当前,全民防空观念不强的表现为: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