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刊文萃     
中国开国上将:还有12位 随着中国军队一代名将、原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的谢世,中国五十年代授予的57名开国上将目前还有12位。 1955年9月,中国军队首批授衔时,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之后,晋升中将2名、少将560名,到1965年以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军1614名。 1992年5月,聂荣臻作为最后一位元帅离开人世。在这之前,10位大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冀中仁,翟志玲)2018年1月13日,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在京举行第一届第四次理事会议。军事文化研究会总顾问唐天标上将、刘振起上将、郑申侠上将,高级顾问姜吉初、李栋恒中将,王秉伦、王鸿生、邵伟正少将;研究会副会长曹育民、崔福兴、李体林、张宝明、查金路上将,会长助理郝湛秋、李晓华少将;江志顺少将等10名常务理事,肖平大校等18名理事,王毅大校等4名会员;于本城少将等13名相关单位领导和各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的还有,特约嘉  相似文献   

3.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1914年投笔从戎.抗日期间,率部抗战,屡建殊勋.张自忠1935年4月9日授任陆军中将,时任陆军第三十八师师长,1939年5月2日晋任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1936年以后,中国军队将官军衔等级设置为少将、中将(含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二级上将、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其中,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属于准二级上将,实际仍然是陆军中将,只是具有优先晋任陆军二级上将的资格,佩戴上将的军衔标志,起初享受陆军中将的最高额薪俸,后来享受陆军二级上将的薪俸.  相似文献   

4.
寒丁 《当代海军》2001,(1):39-40
2000年11月28日,由台湾16名退役将军组成的台湾反独促统将军大陆参观访问团抵达澳门,这支不同寻常的参观访问团由国民党军队的1名陆军上将、2名陆军中将、10名陆军少将、2名空军少将和1名海军少将组成。由众多高军阶的将领组成的参观访问团,结伴来祖国大陆进行访问,在海峡两岸尚属首次。为此,老将军们的到来,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沈力 《军事史林》2010,(1):11-17
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以下简称五五军衔制),1038人被授予将官军衔,其中大将10人,上将55人,中将175人,少将798人。1956年、1958年,又有2人被授予中将军衔:本文谈谈五五军衔制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25日至26日,“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军事学)”在军事科学院举 行,来自全军29个军事学博士生培养单位的250多名代表参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 军事科学院院长郑申侠空军上将、政委温宗仁上将、副院长钱海晧中将、副政委冯永升 中将、年福纯少将、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副部长于清吉少将、北京大学副校长林建华、人 民大学副校长袁卫、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晧明、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副部长黄  相似文献   

7.
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中,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中的“海归”人们‘比较熟悉一些。而开国中将、少将里的“海归”相对不为人熟知。177名中将是开国将帅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有10位各类“海归”人员。  相似文献   

8.
2005年5月27日至29日,全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总政治部孙忠同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长、军事科学院院长郑申侠上将和南京政治学院院长王日中少将作主题发言。军事科学院政委温宗仁上将致开幕词。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葛东升中将主持会议。抗日老战士代表、南京军区原政治委员傅奎清和原副司令员詹大南到会讲话。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会长、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靡振玉中将作会议总结。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部长曾庆洋少将宣读获奖论文名单。南京政治学院政治委员文忠民少将致欢迎词。会议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和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主办,军队和地方130余名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9.
1998年3月30日,俄罗斯颁布了新的《兵役义务与服役法》,对服役年限和服役期作出新的规定。根据该法,现役的最高服役年龄为:(1)俄联邦元帅、大将、海军大将、上将、海军上将为60岁;中将、海军中将、少将、海军少将为55岁;上校、海军上校为50岁;其他军衔的军人为45岁。(2)女军人的服役最高年龄为45岁。(3)达到服役最高年龄的军人,依据服役条例规定的办法可签订期限为10年以内的服役合  相似文献   

10.
177位中将是开国将军中的中坚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首批有175人被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共计有177人被授予中将军衔,其中陆军中将150人,海军中将13人,空军中将14人。  相似文献   

11.
1935年以前中国军队上将数量泛滥原因剖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清末移植以日本军衔制为蓝本的现代军衔体系开始,短短二十多年,中国军队的上将军官数量多到统计不。清的地步。到1935年4月,国民政府实行新的军衔制,改变了以往实行的将校尉三等九级制,将官分少将、中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二级上将、一级上将、特级上将,比较好地控制了上将数量。本文试对1935年以前的中国军队上将数量泛滥的原因进行一番剖析,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耕海 《当代海军》2007,(7):40-41
2007年3月19日,台军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王立申上将和军备局副局长陈立嘉中将、海军司令部参谋长陈永康中将及海军陆战队参谋长王亚洲少将等人向"立法院国防委员"就"海军陆战队 AAV7战备训练状况"实施项目报告。王立申在报告时声称,AAV7两栖突击车  相似文献   

13.
苏联大将录     
李鹤 《军事史林》2010,(9):34-44
英联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置大将军衔的国家。1940年5月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命令,1935式军衔制的高级军衔改称将官,其中陆军设有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四级。大将与海军元帅及1943年设置的军兵种元帅同级。截至苏联解体,共有133人137次被授予或晋升大将军衔,其中31人后来晋升为苏联元帅,1人晋升为炮兵主帅。133人中最终军衔为苏联元帅的30人、炮兵主帅的1人、大将的98人、上将1人、少将1人、军衔被剥夺的2人。  相似文献   

14.
原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究竟是不是国民党军上将,长期以来有三种不同说法。本文在认真分析有关历史资料基础上,考察国民党军的将官军衔的晋任、授任标准以及职务军衔和叙任军衔的区别以后,认为董其武不是严格意义的正式的国民党军陆军上将,而是上将职务军衔。新中国成立后,董其武始终认为自己相当于国民党军中将的看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黄力民 《军事史林》2014,(10):36-44
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从陆军大臣自杀开始,120名陆海军将官或自杀、或被战胜国处死、或在羁押服刑期间死去、或不知所终,这是日本战败的应有后果.以下所列日本陆军将官98人(大将17、中将52、少将29)、海军将官22人(大将1、中将11、少将10),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均以军人身份死亡.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里,有一支被誉为"百将之旅"的陆军部队,这就是南京军区摩托化步兵某旅。该旅前身是最早诞生于黄麻起义后组建的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后来,第18集团军总部朱德警卫团和左权独立营两支英雄部队先后被编入该部。这是一支战功卓著、将星璀璨的部队: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转战华中、西北、华北、华东、西南,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涌现出156名将军,其中大将1名,上将13名,中将31名,少将111名。  相似文献   

17.
曾金陵上将曾金陵先后毕业于台湾“陆军官校”第39期炮兵科、三军大学战争学院1989年班、三军大学战争学院兵学研究所1993年班。曾任台陆军第226师少将师长。1992年5月任金门防卫司令部炮指部指挥官。1997年1月任陆军总部办公室主任。1998年4月任陆军总部首席副参谋长。1999年1月晋升为陆军中将。1999年2月任陆军总部参谋长。2001年任第10军团司令。2004年5月任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创下由军团司令直升上将的纪录。2006年2月台三军人事大调整,曾金陵调任“国防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里,有一支被誉为"百将之旅"的陆军部队,这就是南京军区摩托化步兵某旅.该旅前身是最早诞生于黄麻起义后组建的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后来,第18集团军总部朱德警卫团和左权独立营两支英雄部队先后被编入该部.这是一支战功卓著、将星璀璨的部队: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转战华中、西北、华北、华东、西南,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涌现出156名将军,其中大将1名,上将13名,中将31名,少将111名.  相似文献   

19.
董其武同志在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工成为3名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的国民党起义将领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董其武同志在国民党军中究竟是否被授予上将军衔却存在不同说法.比较典型的有三种:(1)中将说(1);(2)上将说(2);(3)中将加上将衔说(3).应该说,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但却都不准确.  相似文献   

20.
陈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入广州市军政部讲武学校和黄埔军校学习。参加过广东革命政府讨伐陈炯明的第一、二次东征。后任国民党陆军第10师56团团长,陆军第80师少将副师长、中将师长,陆军第2师中将参谋长,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国民党军政部中将处长,陆军预备师中将师长,陆军第71军中将副军长、军长,东北第五绥靖区中将司令、第7兵团中将司令,华中“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8月与程潜率部在长沙起义,后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21兵团司令员,第55军军长,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代表及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将军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