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连日来,一位战士母亲的名字,在豫南大地和云南边陲哨所,广为传颂。她就是河南省汝南县商业局普通女工李培英。 鸿雁传真情 1996年6月6日,一封云南边防某部的来信,飘过千山万水,飞到全国拥军模范段兰英的家乡汝南县。中共汝南县委、汝南县人民政府: 首先,我们代表驻云南35208部队全体官兵,感谢贵县对国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感谢贵县商业局李培英同志对在我部警卫连服役的儿子赵伟工作的关心和鼓励。对李培英同志在丈夫病逝后,为使儿子安心服役,强忍悲伤和痛苦,隐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单县时楼乡时楼村小学教师许福荣,在丈夫常年瘫痪在床、婆婆重病在身、家庭负债近万元的情况下,竭尽全力支持4个儿子安心部队服役,报效国家。 许福荣今年54岁,1963年从事教学工作,至今已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了34个春秋。她和丈夫时维操都是老民兵英雄的后代,为把祖辈保家卫国的传统延续下去,先后把大儿子时圣利和二儿子时岩送到部队。1992年3月的一天,丈夫时维操不幸患脑溢血致全身瘫痪。面对厄运,许福荣坚强地挺住了。1993年、1995年又将三儿子时冠军、四儿子时振送到部队。从此,家庭生活的  相似文献   

3.
在燕赵大地宁晋县,传颂着深明大义、支持儿子安心服役,而自己却用柔弱的肩膀承受着家庭的不幸,用一腔纯朴的真情为国家、为军队分忧的战士好母亲荣淑坤的事迹。 1994年12月15日晚上,宁晋县边村乡南及桥村的荣淑坤家不幸祸从天降:全家靠借贷1.5万元钱筹办的泡花碱厂锅炉爆炸,四邻房屋被炸塌,丈夫当场身亡。此时,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让荣淑坤赶快把在部队服役的儿子召回来,支撑这个破碎的家。面对乡亲们的好心劝说,荣淑坤心里非常感激。可是,她不能让军队和国家利益来服从家庭利益。 荣淑坤在料理完丈夫的丧事后,便收到了儿子贵锁从部队发来的信,询问家里及厂子的情况。荣淑坤不识字,不会写信,她让人模  相似文献   

4.
出生在“大刀记”故乡——山东省宁津县张学武的一个小村庄的孙荣英,从小受到拥军光荣传统影响,是听着唱着革命歌曲、看着军人打仗的影片长大的。在以后的20多年里,她含辛茹苦,先后支持3位亲人服役。丈夫在部队她是好军嫂,儿子当兵她是好妈妈,老人常年卧床不起她是好媳妇,用时间和行动诠释了一位普通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14日,山东省长清县委、县政府召开大会,授予赵长菊“模范军属”荣誉称号。越长菊,这位子弟兵的母亲,在1987年5月至1990年2月,不到3年时间里,相继失去了两个儿媳和丈夫三位亲人。为了让在部队的儿子安心服役,她将巨大悲痛埋在心里,用她那瘦弱的身躯承担起抚养  相似文献   

6.
李新平 《兵团建设》2013,(20):22-23
不足一米五的个头,一身的疾病,不到50岁时就满头白发,但就是这样一个妇女,撑起了一个困苦的家。在命途多舛的生活之舟上,她力举信义之帆,用血汗甚至生命坚守着一条归还借款的感人之路,她就是九师一六七团一连退休职工夏留女。1997年11月,夏留女患癌症的丈夫离开人世。安葬丈夫之后,她回到家中,与年近80岁的母亲、刚成年的儿子、8岁的女儿依旧处在悲伤之中。此刻夏留女心头好像还有一块未落下的石头,那就是丈夫生前治病的借款,再加上连队为其垫付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北峪村有个好军嫂,为支持丈夫服役,16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丈夫家的3位病重老人和3个先天性痴呆的兄弟,夫妻分别成为部队功臣和地方模范,受到团中央和全国妇联领导接见……这个寻常故事在河南省西峡县传为美谈。 爱的力量让她无所顾忌,毅然走进“苦难家庭” 1988年春,在空军某部当兵的王益探亲时与本村姑娘张荣产生了爱情,张荣特别喜欢这个诚实有为的年轻士兵。张荣父  相似文献   

8.
在沈阳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人们传颂着军人妻子单颖的先进事迹。单颖一家四世同堂,上有三位老人,下有孩子,丈夫在部队,她成了家里的支柱。她有繁重的本职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还要跟班到深夜。态了使丈夫安心服役,她既照顾好老  相似文献   

9.
当她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模范烈属”的光荣称号时,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的丈夫原是南京陆军学校的教员。为了支持丈夫安心工作,她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挑起了家务的重担。在她的全力支持下,丈夫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嘉奖。1984年,丈夫因病去世。当时,儿子正战斗在老山前线。她没有把这  相似文献   

10.
4年中,5位亲人先后去世,为让儿子安心服役,张光华用孱弱的身体承担起家中一切,并含泪发出一封平安家信——  相似文献   

11.
那是1981年夏初,在革命老区沂蒙山南麓的苏北赣榆县,一个叫管各布的小山村里,管相善夫妇正在村西田间锄草,突然,丈夫管相善一个跟头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妻子皮秀英一见赶紧扔下手中锄头,跑过去俯下身子把他抱在怀里,哭喊着:“醒醒……”她知道,管相善在入伍前体格强健,因在部队搞国防施工,长期水中作业,留下了病根。此时,皮秀英一阵紧张呼唤后,见丈夫仍昏迷不醒,只好匆忙找来一辆板车,把他扶到车上,然后拉着他一溜小跑来到八里外的城头镇医院。经医生诊断:为脑血栓。这种病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瘫痪或死亡。医生告诉地:需要住院并先交住院费800元。此时,家中上有70多岁的公公,下有一个3岁的儿子,经济十分拮据。为给丈夫治病,她东挪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来到河南省郑州市,在援疆干部孔令辉的家中见到了他的妻子杨巧芝。笔者被杨巧芝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2010年10月的一个晚上,杨巧芝得知孔令辉要去援疆的消息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知道自己要和丈夫分开3年,更重要的是照顾家里两位老人以及女儿的重任落在了自己的肩上。  相似文献   

13.
李风今年24岁,居住在农二师29团远离营区3公里的果园内。一天,她刚从睡梦中醒来,立刻被厨房内的大火惊呆了。她8个月大的婴儿也受到了惊吓,大声啼哭起来。李风家是独家独院,当晚她丈夫又不在家中。这时大火已把家中电话烧坏。  相似文献   

14.
关爱好军嫂     
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妇女李更林,精心护理在某卫星发射基地服役中因公负伤、双目失明和失去生育能力的丈夫28年,克服了大量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忠贞于崇高的爱情。在丈夫患癌症的日子里,李更林更是百般呵护照料,以爱的力量数次使亲人起死回生,免受更多痛苦。李更林丈夫去世前后,南阳军分区首长和唐河县人武部以及地方政府一直对功臣的家庭给予了无微不至的  相似文献   

15.
知法守法     
编辑同志: 我丈夫于1999年2月身患不治之症,因治病用去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在治疗期间,邻居肖某多次给予帮助;肖某中年丧妻,我丈夫怕我和儿子将来没有依靠,托同学李某在我和肖某之间撮合。我丈夫去世后,我和肖某结了婚。去年9月,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署名李某、题为《破除封建观念,树立道德新风》的通  相似文献   

16.
绿色情缘     
吴志伟 《政工学刊》2002,(12):64-64
1972年 ,1 9岁的林楠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部队文工团团员。 1 978年 ,林楠退伍 ,分到省电台工作。 1 980年“八一”建军节 ,她成了一名军人的妻子。1 996年 ,正当林楠细心地照顾年迈的婆婆 ,无怨无悔地支持着丈夫奉献国防 ,耐心地教育着儿子 ,尽情地享受工作的快乐时 ,生活向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胃癌”———这个令人震憾、令人听后毛骨悚然的疾病出现在她的身上。经过手术 ,她的胃切除了五分之四。从此 ,林楠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婆婆把她当成了“婴儿” ,儿子也变成了“妈妈” ,丈夫转业回到地方 ,为的是能多陪陪她。林楠决定迎接人…  相似文献   

17.
昔日,我国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在儿子背上刺字,教子“精忠报国”的故事已源远流长。今日,在红军故乡的江西赣南地区,有一位子弟兵的母亲克服家庭中的沉重灾难,积极支持儿子在部队安心服役、报效祖国的事迹又广为传颂。她的名字叫李道海,人们称她是新时代的红区“岳母”。最近,  相似文献   

18.
法律辞典     
6月7日,黑龙江省鸡东县农民陈学给驻云南边防某部寄来感谢信,说他儿子陈志涛在部队服役期间被拖欠了两年的优待金终于领到了手中。  相似文献   

19.
春节过后,河南省平舆县人武部抓住春天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为契机,以林网林业工程为重点,广泛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大力推进民兵生态林体系建设。 平舆县曾经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平原绿化先进县”,民兵组织为此贡献突出。近年来,人武部持续组织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五河县申集乡妇联主任朱涛,多年如一日支持丈夫安心服役,受到了省、市的表彰和奖励。 1982年朱涛高中毕业后,被招聘为乡妇联主任,这时登门提亲的接连不断,有干部、教师、工人,可她却始终不表态,却和某部农村籍战士陈西明恋爱上了。当她的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