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坦克、飞机等作战平台的行进速度迅速提高。但舰艇的航行速度却提高得非常缓慢,大中型舰艇的航速仍没有超过40节的。排水型舰艇航行所需要的推进功率,与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例如,将航速从10节提高到30节时,推进功率就需要增加27倍,而目前的动力装置难以满足此要  相似文献   

2.
前言自从焊接用于舰船建造之后,存在一个较普遍、危险的缺陷,就是焊接裂缝。尤其是焊接高强合金钢的舰体时,更为突出。实践证明,在焊接舰体时,如果不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就无法生产下去,既使勉强将舰艇生产出来送去服役,却在舰体结构内部留下发生破损事故的隐患。这种教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屡见不鲜。如美帝当时建造4694艘“自由轮”、“胜利轮”,在航行时总共产生裂缝4720条,发生事故的970艘,其中严重事故的127艘,甲板完全折断、沉没的12艘。造成事故的具体原因:因焊缝热影响区金属硬化形成裂源的占10%;因焊缝咬边、夹渣、未焊透等缺陷形成裂源的占40%;因船体结构不光顺、连续形成裂源的占30%。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种适合于高速大型船舶的船型,它由上部船体、四个支柱、左右潜体和前后水翼构成。航行时靠水翼升力和潜体浮力将上部船体托出水面,水翼后缘是可动的水平舵面,用来改变水翼升力和前后水翼的升力分配。这种船型的航速为40~50节,航行时水翼承担船重的60%~70%,潜体承担船重的30%~40%。  相似文献   

4.
推进系统柴电推进装置使该艇的最大航速可达15节,持续速度为13节,巡航速度为9节。如图4所示,推进系统主要由一台800马力的直流电机通过一台4:1行星齿轮箱与螺旋桨相联而构成,另外还包  相似文献   

5.
新型两栖军械装备在水上浮渡行驶过程中,为提高航行速度,减小车体阻力,在设计过程中加装一套高度可调式悬挂装置,该装置较好地解决了减小阻力、提高航速的问题。但是安装有可调式悬挂装置的两栖军械装备在抢滩登陆过程中,在陆地悬挂装置放下的操作时机问题,一直是困扰驾驶员的技术难题。悬挂装置将陆地行动部分放下过早会直接影响冲击过程中水上航行的速度,过晚会导致两栖装甲装备搁浅。  相似文献   

6.
利用重叠网格技术结合实验方法,研究了航行体跨界质过程中的阻力来源。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该过程中的水动力及水动力系数变化趋势以及原因,结果表明:航行体在水下速度由25 m/s下降到9.7 m/s,水动力以及系数在航行体即将出水时刻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65 kN和0.184。出水过程水动力及力系数主要受水冢现象、浮力变化以及附连水质量变化影响而呈现波动并逐渐趋向于零,粘滞力是航行体完全出水后主要的流体阻力来源。该研究为水航行体减阻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曹晓光  肖飞  高巍 《环球军事》2010,(19):46-47
T-CRAFT变形双体概念舰,是美国海军正在研制的具备舰体变形能力的未来概念型军舰。该舰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多种模式在远海、近海等海域航行,在公海海域,能够以类似于SWATH(小水线面面积双体船)双体船模式进行航行;在近海海域,又能够部分通过气垫护板进行航行,从而变成一艘气垫双体船,具有速度快、稳定性佳、适航性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超空泡航行体锥形空化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比较超空泡外形计算的不同经验公式,结果表明Guzevsky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与适用范围。建立了以减小阻力、增大空化数、增加舱内容积为优化目标的超空泡航行体锥形空化器设计模型,以权重因子法和遗传算法求解了优化问题,验证性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吻合。研究了空化数、航行体长径比等因素对超空泡航行体空化器设计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空化数是影响航行阻力的首要因素,空化数决定了超空泡长径比并使之与航行体外形匹配,通过优化设计能够在不增加阻力的情况下有效提升航行体舱内容积。  相似文献   

9.
那天,无风三尺浪的太平洋一改前几日狂傲的性格,露出少有的温顺面孔,使我们的心情格外欢畅。在这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海军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的卫勤演练又一次在南太平洋展开。8时30分,“青岛”舰在“太仓”舰右舷迅速就位,随着“叭”的一声枪响,一颗带着线绳的橡皮吸盘子弹射到了“青岛”舰的导弹发射架上,在两舰官兵的共同努力下,两舰之间很快架起了一条空中钢索。一会儿,需要  相似文献   

10.
“舰—舵”模拟装置是自动舵系统的控制对象——“舰—舵环节”的模拟装置,也就是模拟舰船在舵叶作用下,其航向的变化规律——舰船回转运动方程。舰船在航行中,受到的外界干扰力矩作用也可以折算为一个等效的舵角作用。因此模拟装置的基本结构应有图1的形式: 图中: α为舵角; θ为航向角;  相似文献   

11.
闻舞 《环球军事》2012,(3):47-49
“足柄”号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的宙斯盾驱逐舰爱宕级的2号舰,是日本海上导弹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该级舰标准排水量7700吨,全长165米,宽21米,吃水6.2米,主机采用COGAG形式,功率高达100000马力,最高航速可达30节。  相似文献   

12.
流血和流汗     
1981年5月26日深夜,佛罗里达以东海面,距岸100千米位置。"尼米兹"号正以5节速度航行,准备回收夜航的舰载机。天上有云,但不厚,夜空中有风,但不大,风速大约15节。地平线隐匿在一片混沌中无法看到,浓雾在低空聚集,一团雷雨云正逼近航母。对夜间着舰来说,这种环境是不讨人喜欢的。23时51分,一架陆战队的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沿下滑航线飞来,不断调整姿态压低高度,马上要接近航母着舰甲板末尾的圆端,但最后时刻它的姿态出了问题,100多节  相似文献   

13.
利器一:航空母舰 部署在海湾的“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该航母为尼米兹级,其排水量为9.3万吨,航行速度30节,飞行甲板长332.9米,宽76.8米,有两座的压水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达78.8兆瓦。主要武器有:3座MK29八联“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架,4门MK15六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防空舰炮,搭载20架F-14战斗机、20架F/A-18战斗攻击机、20架A-6E攻击机、6架EA-6B电子战机、5架E-2C预警机、8架SH-60F反潜直升机等84架各种飞行器。 部署在印度洋的“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其排水量为9.4万吨,航行最高速度可达  相似文献   

14.
为精确得到船模阻力及流场,研究了网格划分、湍流模型及船模姿态对预报结果的影响。首先,采用切割体网格技术及棱柱层网格技术划分了多套网格,研究网格尺寸大小及棱柱层参数对阻力、兴波及伴流场的影响;然后,比较了三种不同湍流模型在船模阻力及伴流场预报中的差异;最后,基于合理的网格划分及湍流模型,采用DFBI的方法预报了船模在不同航速下的姿态及阻力。计算结果表明:当Fr0.25时,不考虑航行姿态时阻力计算误差可达到18.3%。考虑航行姿态变化后,阻力计算误差小于3%;升沉和纵倾的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由此证明:采用DFBI方法考虑船体航行姿态的变化避免了网格变形或者重构,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鱼雷是一种能在水中自动推进、导引,用以攻击水面或水下目标的水中兵器。鱼雷速度则是鱼雷的一项重要战术技术指标,速度快,可以扩大使用范围并提高命中率。要想提高鱼雷速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鱼雷在水中高速前进时所受到的巨大的流体阻力。由于水与空气在物理性能上有很大差别,如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得多,在海平面上水的密度为空气的835倍。因此以同样速度航行时,在水中遇到的阻力将为空气中(海平面)的835倍。若与高空中  相似文献   

16.
颜彦 《宁夏科技》2000,(5):45-49
拉法叶级的满载排水量为3680吨,拥有4台柴油发动机,可输出31800匹马力,有2具螺旋桨和2具方向舵,最大速度46km/h。舰体上层结构为堡垒式密封设计,具有核生化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海圻舰在中国海军史上是一艘充满传奇色彩的军舰:它是中国第一艘以访问英国、美国、墨西哥、古巴等国而完成环球航行的大型军舰;在该舰环球航行期间辛亥革命爆发,舰上全体官兵在舰长程璧光带领下毅然宣布起义——出国时舰旗还是大清国的黄色青龙旗,归国时已变成了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兴起了一股"环球航行热".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是由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于公元1519年至1522年完成的.在2002年,也就是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480周年的时候,由中国海军青岛舰与洪泽湖舰组成舰艇编队,进行了人民海军史上,同时也是中国海军史上首次环球航行访问.  相似文献   

19.
1944年1月16日,德国海军格奥哈特中尉指挥的U66号U型潜艇从位于比斯开湾的法国洛里昂出航,开往西非沿岸的弗里敦至几内亚湾海域执行任务。U66号潜艇是一艘远洋ⅨC型攻击潜艇,1941年1月建成服役,水下排水量1232吨。由于在建造时它的艇体长度大幅增加,艇上燃料柜容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可储备燃油高达208吨。因此,其续航力也加大了,当在水面以10节速度航行时,其航程为13450海里。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24日,由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广州”舰和“巢湖”舰组成的出访编队经过约10小时航行,顺利驶过苏伊士运河。这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后首次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