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沦落到日寇手中。日军为巩固东北阵地,强行征役中国数百万名劳工和妇女,在东北边境线上修筑了东起吉林珲春、西至内蒙古海拉尔的14个军事要塞,全长3800公里,被日本关东军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而位于中、俄、朝3国交界的吉林省珲春市五家山要塞就是该防线最南端的起点要塞。为了揭开五家山要塞的神秘面纱以及侵华日军残暴罪行,6月初,笔者前往五家山进行了实地探访。随着探访的逐步深入,五家山军事要塞的真实面目展现在笔者眼前,观其要塞全貌,听其见证人语,称其为“魔域要塞”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2.
报刊文摘     
20世纪五大军事防线马其诺防线:1929年由陆军部长马其诺组织实施,1938年完工,并命名为“马其诺防线”,全长360公里。马其诺防线给了法国人虚假的安全感,1940年5  相似文献   

3.
二战前,法国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两次遭受德国入侵。为防止德国再次入侵, 法国建造了以当时的国防部长安德烈·马其诺的名字命名的马其诺防线。然而,在短短4年时间里,马其诺防线被两次突破。 1940年5月至6月间,德军采取绕过马其诺防线的迂回战术直捣法国腹地,迫使法国败降,进而逼迫马其诺防线的主要守军投降。而4年后的1944年秋至1945年春, 美军又对据守在该防线的德军展开了一系  相似文献   

4.
法国和德国彼此仇视、互相防备、停停打打已有两个多世纪的时间,在德国灭亡波兰、入侵北欧之后,希特勒的矛头首先指向法国。 作为当时欧洲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对德国人的侵略野心是有所认识的。在众多的法国人当中他们始终认为德国是唯一的最危险的敌人。正因为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人就着手在法德边境修筑一道防御工事,即著名的马其诺防线。法国政府把大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了终战诏书,命令各地的日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但是,在中国东北与苏联交界的东宁地区,日本关东军虎头要塞内的日军拒不投降,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直到8月29日,几乎所有的日本兵都被打死后,战斗方告结束。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用无数中国劳工的生命构筑起来的号称“东方马其诺”的防线。在这座要塞中,安装着日本陆军口径最大的410毫米榴弹炮和射程最远的240毫米列车炮。如今,这两种巨大的火炮已经难觅其踪,只剩下残破的工事,任人唾骂。那么这两种日本威力最大的火炮到底是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研制的?又是何时安装到这里的呢?  相似文献   

6.
提起希特勒的“巴黎大炮”(又称“炸巴黎”),知道的人可能不少。然而,对希特勒曾下令制造比“巴黎大炮”更大的“多拉”巨炮,就鲜为人知了。希特勒上台后,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企图称霸世界。他最早想的是进攻法国。但法国早从1928年开始,在法德边界筑起了世界闻名的马其诺防线,全长390公里。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达3.5米厚,装甲炮塔厚度达300毫米,可抗两发直接命中的420毫米迫击炮弹。因此,马其诺防线就成了希特勒德国攻击的第一个目标,于是他命令重新制造比“炸巴黎”更大的超级武器——“多拉”巨炮。希特勒为什么想首先干掉法国,这得从…  相似文献   

7.
作战指导错误保守观念陈旧,军事思想落后,企图用过去成功或不太成功的经验套今天的战争,也是外军反突袭作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德军突袭法国前,法军囿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阵地防御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从而在战略上否定了进攻的意义,在战前耗费每千米100万美元的巨资,在阿尔比斯山至色当构筑了一条马其诺防线,重兵把守,进行坚守防御,并一厢情愿地认为“任何欧洲冲突的决定点都在马其诺防线。”因此,当德军越过阿登山区,向  相似文献   

8.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稳固其对中国东北的占领,并与德国法西斯相呼应,伺机夺取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沿中苏、中蒙边境先后构筑了 17个筑垒地域,形成了总长达 1000多公里的防线。这条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防线并没有能够挽救日本帝国主义覆灭的命运。 1945年 8月 9日凌晨,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东北,只十余天的时间,日军苦心经营达十余年的筑垒地域就被彻底粉碎。 一、侵华日军中苏边境防线概况   日本帝国主义在完成对东北的占领之后,鉴于当时社会主义的苏联对伪满政权和日本政府的态度,以及苏联在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9.
美军对日军实施的“饥饿战役”贾晓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对日作战中发现,切断日本各岛屿之间和日本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海上运输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三年间对日军的战略消耗,到1944年底,美军认为破坏日本经济的战役时机已经成熟。然而,由于...  相似文献   

10.
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用武力占领中国东北后,为了达到长期霸占中国东北,并逐步实施为扩大侵略战争,向苏联进攻的军事基地的计划,1933年10月1日,日军参谋本部作战课长铃木率道视察"满苏国境",决定沿边境地带构筑军事要塞。自1934年开始,陆续在中国边境地区构筑要塞阵地14处,其  相似文献   

11.
纵观人类战争的现代史。凡国家间的全面战争一般都从边境上打起,这是战争通则。要么先空战,要么先海战,要么先在边境上陆战,或者是海陆空三军一起开始打,开战就是大规模战役,就是全面入侵,但都是从边境开始。唯独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一个例外,直到日本铁蹄踏入中国6年之后,日军打到今天的北京郊外了,才开始全面战争。显然,卢沟桥之战不是当年中日军队之间的第一仗。它前面有长城抗战,之后有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之前,日军已经在中国打了6年了。早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就打了沈阳的北大营,结果,没有全面打起来。后来,日军把东北全占了,结果,也没全面打起来。  相似文献   

12.
兴登堡防线德国兴登堡防线全长近200公里,是一次大战期间最著名的防御工事。1916年德军在与协约国英、法联军争夺凡尔登要塞中损失惨重,伤亡达百余万人。有鉴于此,新上任的德军司令兴登堡元帅决定在西线紧急构筑防御工事。德国人花了两年时间修筑兴登堡防线:纵横交错的铁桩和铁丝网组成的障碍,深  相似文献   

13.
事件     
《环球军事》2013,(20):4-4
瑞士军演模拟法国入侵 9月29日,据瑞士《星期日晨报》报道,瑞士军队在最近的一次训练演习中模拟遭到法国军队的入侵。根据瑞士军方模拟的演习场景,法国在遭受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后分裂成几个地区,其中一个地区准备对瑞士展开军事入侵行动,以抢回那些“从法国偷走的钱”。2012年,瑞士军队模拟的演习场景是欧元崩溃引起欧洲大陆的社会动荡,瑞士军队将面临大量涌入的难民。  相似文献   

14.
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企图乘胜西进,一举攻占南京。"扼长江咽喉、遮断南北交通"的镇江要塞成为日军重要的进攻目标。日军计划在镇江渡江北上,遮断大运河和津浦路,以达包围和攻陷南京之目的。为此,中日两军在此进行了数日的战斗。中国守军凭借要塞工事,迟滞日军数日,直至南京城被攻破后才完全失守,使该部日军无法参与攻陷南京城的战斗,进攻要塞的日本海军也同样受到阻击。  相似文献   

15.
清军爱国将领左宝贵,1837年出生于山东省费县的一个回族家庭。早年投身行伍,治军有方,一生奔波沙场,率战有勇。1875年,清廷晋升他为记名提督,镇守奉天(今沈阳)。 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派左宝贵率奉军与卫汝贵、丰升阿、马玉昆等部进驻朝鲜平壤。左宝贵到达平壤时,清军已在牙山被日军打败。当时,败退下来的和前去增援的清军都集结于平壤,本来可以据守要塞,扼断日军北犯通道,制止其向中国边境推进,但担任清军诸路统帅的叶志超却主张“墨守城  相似文献   

16.
1941年12月,日本第二十五军在山下奉文大将的率领下向新加坡要塞进攻。次年2月15日,英国马来亚陆军总司令自思华将军率8万英军向日军投降。日军进入新加坡后,对新马华人以“大检证”和“大肃清”的名义进行了灭绝性大屠杀。  相似文献   

17.
印度陆军和保安部队最近一直在悄悄地实施一项规模空前的工程——沿印巴边界印度一侧埋设2900公里长、5公里宽的地雷阵,埋设的防步兵地雷将有数十万颗! 这道被称为“地雷柏林墙”的地雷阵从印度洋海岸一直延伸到喜马拉雅山麓。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边界防御线,连一战时期的西线地雷阵以及二战时期的马其诺防线部相形见绌。 布高地雷边民遭殃 1月11日上午,印度西部边界小镇乌拉科特农民拉吉·辛格正在家里喂牛,十几名士兵乘坐一辆破旧的大卡车来到他们的村子。张贴完告示后,这些士兵将卡车开到村外的路边,然后从车上搬下一个又一个大大的绿箱子。一些前来看热闹的村民一眼就认出了  相似文献   

18.
阴云下的九月侵华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认为,中国海军将其主力在战斗开始以后布阵于江阴要塞掩护之下,这不仅仅妨碍了其空袭南京的作战,舰队主力的“平海”、“宁海”两舰,更是对日军在扬子江下游活动的日军小型舰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必须迅速地将中国舰队,尤其是“平海”和“宁海”两舰消灭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从加利福尼亚湾到非洲东岸的这片辽阔洋面上,部署了10多万人的部队、上百艘战舰、千余架战机,有着星罗棋布的岛屿基地,编织着一条环太平洋的“海上马其诺防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驻太平洋美军;而其中的“主心骨”就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上惟一的超级舰队美国海军的主战兵力按行政序列可编为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两大战略集团。庞大的两洋舰队又下辖数目不等的舰队,其中,太平洋舰队下辖第三、七  相似文献   

20.
史放 《环球军事》2010,(23):60-61
1939年9月7日,也即德军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一周后,法国军队大举攻入德国的西部边境。如此一来,德国的后背被插上了一刀,从战争之初就处在了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中。法军的进攻是天方夜谭吗?不是。因为法国人在一开始的确就是这样做的。那么德国腹背受敌的局面是痴人说梦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