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1年8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日伪军7万余人,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一举歼灭八路军主力。面对日军的大规模“扫荡”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主力适时跳出日伪军的合围圈,使日军的合围计划彻底破产。日军恼羞成怒,遂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区“清剿”,大肆搜剿八路军,捕杀抗日群众,疯狂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9月下旬,日伪军不断合围北岳、平西地区。涞源、易县、徐水、满城4县的党政机关、游击部队和周围村庄的数万群众被迫隐蔽到狼牙山区。 狼牙山,耸立在荆轲出征刺秦王时慷慨悲歌之易水河南畔。这座大山群峰突兀连绵,壁若斧削,大沟深壑,怪石林立,宛如一群雄狮猛兽,以其险峻,雄资俯瞰着易(县)、满(城)、徐(水)、保(定)区域的山川平原。在狼牙山西边的巅崖,是数千年为远近人们所景仰的充满美妙传说的名胜一棋盘陀。在抗日战争时期,狠牙山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东部制高卢、,在历次反“扫荡” 中,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和附近群众常到山中  相似文献   

2.
从若干材料看我军在抗战中的主力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还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评价。在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其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局部性进攻面前,不但不坚持抗战,反而在日本侵略军大规模“扫荡”解放区战场时,乘机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军事磨擦,破坏抗战团结,削弱抗战力量,因而,国民党的抗战地位和作用也随之不断下降。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坚决主张抗日,组织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芦沟桥事变后,又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实行由国内阶级战争到民族解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华北成为中日双方博弈的重要地带。1941至1943年,日军在华北采取了"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作为实现其"总力战"方针的作战,导致华北敌后战场陷入了极端困难境地。为扭转不利局面、争取对敌斗争主动权,中共中央根据各根据地对敌斗争的新经验,明确提出"敌进我进"方针。随即各抗日根据地创造出多种形式贯彻"敌进我进",并收到明显效果。"敌进我进"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严重困难时期指导敌后抗日军民对敌斗争的方针,对帮助敌后抗日军民摆脱极端困难提供了战略支撑,进而改变战争的格局,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深远的意义,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创造。  相似文献   

4.
<正>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华南敌后武装斗争,逐步建立了以东江和琼崖为中心的华南抗日根据地。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相比,华南抗日根据地较为分散,力量亦较有限,故而中国共产党一直寻机发展华南,以壮大区域武装力量。1944年1月,日军中国派遣军发布“一号作战”的命令,“乃企图开拓大陆交通线,以保持中南半岛之陆上联络”。[1]按照“一号作战”的计划,时驻广东的日军第23军将分三期执行“北进作战”“西进作战”“打通粤汉路南线及赣州作战”。[2]“一号作战”期间,日军主力尽数集中于前线作战,客观上形成广大敌后沦陷区兵力空虚的局面。所以,中共中央敏锐地意识到广东广泛开展武装斗争契机的出现,初步设想了“发展华南”战略。据日军第23军规划,在“西进作战”之前,需要“扫荡”广东境内的抗日力量,由此造成西江、粤中、南路[3]等地区大部沦陷。随着桂柳会战的酝酿与爆发,广东地区的国民党部分军队与日军主力相继进入广西战场。中共中央在提出“向北发展”以建立五岭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亦重视发动西江、粤中、南路方向的敌后武装斗争,要求广东...  相似文献   

5.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侵华日军为了配合其在太平洋的作战,把在中国的占领区变成其战略后方和兵站基地,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清乡"和"蚕食".  相似文献   

6.
1942年,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华北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五一大扫荡”。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两个月的英勇顽强战斗,胜利地粉碎了日军空前残酷的疯狂扫荡。认真总结冀中军民粉碎日军“五一大扫荡”的斗争经验,对于我们进行国防教育,发扬革命传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晋察冀地区的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15师一部、晋察冀军区部队共同创建的被誉为“华北抗战堡垒”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在八路军总部的正确指挥下,在粉碎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和疯狂“扫荡”以及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挑衅的基础上逐步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本文着重论述1939年至1942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与日本侵略军的激烈搏斗中巩固和发展的历程。 120师主力东进,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 1938年9月至12月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根据形势的发展,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了完成“巩固华北”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八路军第115师主力、120师主力和129师主力先后挺进冀鲁地区,协同当地军民更加广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坂田太郎认输记吴基林1940年12月,占领海南岛的日军最高司令官伍贺中将率日、伪军1万多人,向琼(山)文(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扫荡”,企图将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包围压缩在狭窄的根据地内加以消灭。就在这时,中共中央派抗日军政大学第3分校教育长...  相似文献   

9.
1939年11月4日,日寇第2混成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亲率1.500余日军,对我晋察冀边区雁宿崖等地进行报复性“扫荡”。我晋察冀军区调动了六个主力团、一个支队和炮兵营等单位在黄土岭(位于河北省沫源县和易县交界处)、上庄子、寨蛇一带设伏。7日下午,敌人进入伏击圈,我军当即展开猛烈攻击。这次战斗,共歼敌900余人,阿部规秀也被我迫击炮弹击中丧命。日寇中将指挥官被击毙,这在华北战场还是第一次,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也是第一次。敌华北方面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清苑县冉庄地道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部重要的战争诗篇。冉庄民兵连,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蚕食”、“扫荡”。开展了被誉为冀中平原奇观、地下长城的地道战,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奇迹,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陕甘宁边区也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在聂荣臻率领下,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相似文献   

12.
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作为华北军分会副书记、八路军副总司令,从1937年9月协助朱德率领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至1943年9月离开华北抗日前线返回延安,在华北敌后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战斗了整整6年。他以非凡胆略和精湛指挥艺术,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1937年──1940年彭德怀在创建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寇围攻扫荡和反顽斗争等…  相似文献   

13.
抗战初期八路军与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合作马增浦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的合作,推动了对日作战的进行。而抗战初期的华北战场,正是两军配合,共同抗日的主要战场,两军合作的形式和经验,值得研究和思考。一、八路军...  相似文献   

14.
1941—194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克服困难,绕过抗日航船遇到的“暗礁”,中共中央制定了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领导军民进行了根据地的全面建设。在这一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为贯彻执行党中央的“精兵简政”政策和中央军委《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1941年11月17日,以下简称“11月17日指示”),在艰苦的反“扫荡”斗争的同时,进行了以提高军队质量和战斗力、以精简整编为主要内容的精兵建设。“经过这个困难时期,我军和解放区受到了锻炼,数量缩小而质量增  相似文献   

15.
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面对日、伪军残酷的“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为扭转被动局面,取得敌后战场主动权,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贯彻执行“敌进我进”对敌斗争方针,在实践中探索出武工队这一特殊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武工队挺进“敌后之敌后”,组织发动群众,争取和瓦解伪军、伪组织,配合主力部队开展对敌斗争,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重要力量,沉重打击敌占区的日、伪军和汉奸特务,分化瓦解敌伪统治秩序,形成有利于敌后军民开展对敌斗争的新形势,有效扭转了敌后战场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6.
1943年春,日寇对我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敌人首先在淮南洪泽湖东北一带“扫荡”,尔后突然转移方向,分兵11路,大举进攻淮北,合围新四军驻梁岔的部队。涟水之敌于3月17日凌晨偷渡盐河西犯;灌云、东海之敌于3月17日晚进至高沟、杨口:徐州守敌增援沭阳;淮阴之敌沿淮(阴)沭(阳)公路北犯。敌人企图合击我驻在六塘河两岸的淮海区党政军机关及主力部队。  相似文献   

17.
1943年初至1945年8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也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恢复、再发展,华北抗日军民对敌展开大规模攻势作战,直至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时期。这时,邓小平担任第129师政委、中共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又任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他就如何巩固抗日根据地问题,总结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掌握抗日根据地建设规律,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隐蔽地积蓄革命力量,准备胜利反攻。据此,邓小平和刘伯承(1943年9月赴延安)领导晋察冀边区军民,对敌展开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斗争,为实现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篇:分散转移,度过困难时期1941年至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也是兵工生产最困难的时期。由于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军从1941年开始,将其侵华主力转向敌后抗日军民,采用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而处在敌后的国民党军队则纷纷向日军投降,调转枪口,进犯抗日的八路军部队。八路军、新四军被迫在抗日和反顽两条战线上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加  相似文献   

19.
朝鲜义勇军尹世胄将军曾长期在中国参加抗日复国运动。 1 91 9年 1 1月 ,在中国东北参与创建和领导朝鲜义烈团。 1 932年起 ,入南京朝鲜革命学校学习并任教员。 1 935年参与创建朝鲜民族革命党 ,成为领导中坚。抗日战争期间 ,参与创建朝鲜义勇队 ,被称为该队之“灵魂”。 1 94 1年起率部北渡黄河 ,进入华北抗日根据地 ,参加抗日战争。次年 5月 ,在反“扫荡”战争中英勇献身。尹世胄的战斗业绩受到中共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尹世胄先烈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20.
1940年,正当日军凭借优势装备在中国大地上猖狂攻城掠地、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之时,在其统治的“王道乐土”古城开封,突然曝出让日寇心惊胆颤的特大事件:日本侵华特务机关的重要人物、“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和数名日军头目于5月17日被人刺杀于该特务机关驻处的山陕甘会馆。而这一震撼当时日本国内和日军高层的神秘刺杀事件背后的抗日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