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头总序 自从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就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外界的威胁。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从一开始就养成并获得了一种对外界的防卫本能。 阶级的出现,派生了人类社会阶级之间的互相攻伐; 国家的出现,导致了人类社会经久不衰的国防建设和斗争。 第一集 经久不衰的历史话题  相似文献   

2.
文星 《国防》2004,(5):31
国防观念人们对国家防卫问题经过理性思维而作出的正确反映.一般表现为公民对国际形势、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关注,对国家防卫理论、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对国防建设和国防措施的认同和参与,等等.国防观念包括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道德观念、国防法制观念和国防义务观念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国防理论是国防观念的灵魂,不同的理论决定了不同内容的国防观念.  相似文献   

3.
国防小辞典     
文星 《国防》2004,(5):31-31
国防观念 人们对国家防卫问题经过理性思维而作出的正确反映。一般表现为公民对国际形势、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关注,对国家防卫理论、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对国防建设和国防措施的认同和参与,等等。国防观念包括国  相似文献   

4.
国防信誉是指国家和公民在进行国家防卫活动时形成的具有一定可信程度的意识形态。良好的国防信誉不仅指导规范着人们对待国防的态度和行动,而且是促进民族振兴、经济繁荣、国家富强的精神力量。在长期和平环境之中,和平麻痹思想容易滋长,只有树立强烈的国防意识,维系极高的国防信誉,才能有效地保卫国家的安全。国防建设既包括精神力量建设,也包括物质力量建设,而强化国防意识则是维系国防信誉的必然要求,是立国、强国、夺取未来战争胜利的精神支柱。同时,国防意识也是国防建设的思想基础,人民有了强烈的国防意识,才能自觉地去从事物质方面…  相似文献   

5.
国防观念,通常指一个国家、民族在平时和战时,为防卫外来侵略,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与利益的意识和行为。一般来说,国防观念在战时毋须特别强调,重要的是和平时期国防观念的养成与强化。历史经验证明,和平时期国防观念淡薄往往成为导致败军误国的  相似文献   

6.
国防,是适应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以军事为主体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以此形成的人们对于它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就是国防观念。其内涵不仅有“强兵”的含义,而且有“富国”的思想。国防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社会中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国防观念往往表现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门学科的成立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军事经济学也不例外。从古代,阶级社会出现后伴随战争而产生的军事经济思想的萌芽,到现代,系统的国防经济学说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于这一历史过程认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探索这一学科发展的思想史,对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军事(国防)经济学体系和基本范畴,充分认识军事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有益的。本文仅就其中一个片断,即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史作一些粗浅的探索。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统治者经常率兵  相似文献   

8.
王兴旺 《国防》2010,(1):8-10
国防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社会历史现象。国家建立以后,有了固定的疆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民族的生存和自己的利益,需要运用一定的手段同国内外的敌人进行一系列的斗争,国防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国防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并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表现出了基本相同的形式和内容。但是,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有防就要求有国防观念。这里所指的国防观念,是指以群体为标志的主体意识和潜意识,是防卫外来侵略,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行为观念。对于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来说,国防观念还可以理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具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引起了旧体制的变革,引起了人们阳互关系、利益格局的变化和调整,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冲撞。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如问发挥作用,思想趋动方式有哪些变化,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问题。思想是外界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活动中所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宗教?问:我想了解一下,什么是宗教?(韩世猛)答: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其本质而言,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是对宗教本质的最精辟的论断。宗教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文化体系,一种由宗教组织和信徒构成的特殊的社会实体。  相似文献   

12.
针对网络国防的现实需求,文章就加强网络国防建设的战略运筹指出了需要强化的六种意识:忧患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主动意识,重点意识,优势意识。在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忧患意识,归纳了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加强全局筹划、强化长远效益的全局意识。总结了理论创新、法律创新、技术创新为主要领域的创新意识等基础上,提出了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聚力局部竞争优势、拓展综合防卫能力的重点意识,探讨了主动探索建设途径、主动加强机制建设、主动构建核心能力的主动意识.分析了尽快形成战斗力生成模式优势、尽快形成防御力量和人才优势、尽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体系的优势意识。  相似文献   

13.
军事与经济客观存在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必然使社会经济中的一部分朝着保障军事需要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相对于国民经济而独立存在的军事经济。军事经济如果从国家防卫的角度来说,又叫国防经济。这种经济具有自身运动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反映这一特殊经济客体的军事经济范畴。因此,研究军事经济范畴的规定性,对于认识军事经济学的主体和对象,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一、军事经济内涵和外延的规定性所谓军事经济,简单的说,就是服务于军事和战争需要的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中  相似文献   

14.
孙绪闻 《国防》2016,(7):43-45
国防文化是国防建设和国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精神积淀和文化提炼,表现为一种主体自觉意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变革之中,国防文化也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重塑适应全球化发展态势、适应强军实践、适应富国与强军统一战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国防文化,是国防文化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健全的国防观念是一种精神力量,能体现全国军民守土卫国的爱国意识,代表着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灌注到军事上会转化为战斗力。它是遏制敌人战争行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历史表明,国防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现代化国防必须要有现代国防观念。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防现代化就无法实现,而如果丧失了国防精神,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英国是一个标榜“个人主义”和“思想自由”的资本主又国家,但它对关系到国家利益的爱国精神的教育是从不放松的。每年的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  相似文献   

16.
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委书记程长祝虽然没有当过兵,可对“兵”特别青睐。他关心武装工作,在头脑中始终刻印着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尽自己的职责。他曾在县里五大班子会议上不止一次地讲,作为地方领导,头脑中不可缺少国防这根弦,缺少国防这根弦,就不是个全面的领导。自他任县委书记以来,兼任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和预备役团政委,他经常往人武  相似文献   

17.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国防之所以不可无,不可弱,是基于战争的阴影至今还在人类社会中幽灵一般地飘忽游荡。谈国防意识,必然要联系到战争。因为,对国防的认识,首先涉及对战争的理解。战争观直接决定人们的国防观。  相似文献   

18.
和平时期,人们长久听不见枪炮声。闻不到火药味,头脑中的国防意识容易淡化,“兵”的价值往往不被重视。然而,在“天府之国”,却涌现出了这样一位女农民企业家,她富裕起来后,以独特的见解,真挚的感情,率先喊出“没有国防,哪有厂房”的口号,并设立国防奖励基金,创办民兵组织,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当今的时代特征?中国是世界的中国。增强国防意识,必须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对当代世界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几千年来,人类历经战争忧患。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夺去1亿多人的生命,毁灭财富无数。这历史性的惨祸,永远也难从人们记忆中消失。地球创造了人类,人类在地球上创造了各种美好的事物。人类的良知永远不会泯灭。历史发展到今天,争取世  相似文献   

20.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