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毛泽东核战略思想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的思想基础,是中国核力量建设和发展的指针,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革命的斗争实践是毛泽东核战略思想产生的基础;摆脱被欺侮命运、争取大国地位的诉求是毛泽东核战略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美苏对中国的安全威胁则是毛泽东核战略思想发展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2.
核战略格局是指世界上有核国家和潜在核国家以核力量为基础,在联合、对抗中所形成的一种势态。它伴随着核武器的问世而产生,历经美国率先拥有核武器的单极格局、美苏之间相互威慑的两极格局、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美苏之间形成的核三角战略格局、当今的多极化格局。二炮后勤作为  相似文献   

3.
解读美国2010年《核态势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次评估反映的美国核政策和核战略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美国核武器的核心作用仍是保持与俄罗斯的相互确保摧毁以及为盟国和伙伴提供核保护伞;所谓降低核武器的作用附带若干条件;与俄罗斯达成的新START条约仅具象征意义;对中国仍"心怀叵测"等等。  相似文献   

4.
一、美俄继续推进核威慑战略 并保有大量的核化生武器 冷战结束后,美、俄调整核战略,放弃了打核大战的准不承担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义务,继续推行核威慑战略,并把重点转向第三世界强国。 1997年1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调整核战略的秘密指令中指出:美国将继续把核武器作为“不定期的未来国家安全的基石”,“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在“用核武器袭击俄罗斯的军方和非军方领导机构及核部队”的同时,把中国、朝鲜作为瞄准目标。说明冷战结束后,美国以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和“假想敌”,其核战略也以中国为主要目标。 俄罗斯作为原苏…  相似文献   

5.
前言     
本期编译了有关美帝核战略政策的演变概况和核战略进攻武器的发展动向的文章。美帝核战略政策是美帝全球军事战略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帝苏修都把核武器作为向外扩张,谋求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奴役和压迫世界人民的讹诈工具。这些材料可以帮助认清美帝苏修反动本质和侵略野心,戳穿美苏缓和骗局,了解美苏核战略进攻武器发展趋势,可供有关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但是,原文的作者站在帝国主义的立场上,鼓吹资产阶级的军事观点,宣扬唯武器论,过分夸大核恐怖之处,请读者参阅时注意分析批判。还有某些文章中把核武器矛头直指我国,更要引起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6.
2002年1月9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核战略评估报告》,宣布将对国家核战略进行重大修改。新的核战略主张削减核弹头,改变美国在军事上严重依赖核武器的局面,同时,研制开发高科技常规武器,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在今后10年内,美国将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削减为1700~2200枚,将“三叉戟”核潜艇舰队由目前的18支减少至14支,拆除50个和平维持者导弹发射井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国家,美国核战略的调整不能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布什政府上台后,就积极着手对美国军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美俄核战略作了重大调整,核大战的危险已降至最低点,有限使用核武器的危险在增加,国际社会缔结《禁止化学武器化约》后,15年内现实2的化学武器依然存在,化学武器扩散及违约发展和使用难以完全避免,化学威胁依然存在。由此预测餐军核武器的使用方式有:敬告性打击,有限使用核武器,恐怖使用等。  相似文献   

8.
2002年3月9日,《洛杉矶时报》披露了五角大楼的一份秘密报告,这份名叫《核态势评估报告》显示,小布什政府已责成军方制定一项应急计划,以便至少对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7个国家使用核武器和制造可能在某些战场条件下使用的小型核武器。消息一出,世界一片哗然。为弄清其中缘由,不妨让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核武器发展和核战略演变的历程,从中  相似文献   

9.
可以说,毛泽东既认识到核武器巨大的军事威慑价值,同时又清醒地意识到使用核武器所面临的人道主义关切及政治舆论问题。正是基于对核武器在战略安全中作用与价值的认识,当50年代中国面临一系列核讹诈、核威胁及美苏核垄断情况下,毛泽东等领导人最终于1955年1月作出了发展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
美国、俄罗斯是世界军事强国。这里,介绍一下2003年美俄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一些发展概况。 继续削减和改进核武器的同时,新型核武器成为发展热点 去年,美俄对其核战略进行了调整,继续缩小核武器部署规模,在提高现役导弹核武器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型核武器。 美、俄战略核武器数量稳步削减 2003年3月6日和5月14日,  相似文献   

11.
目前,印度正在逐步建立以陆基核打击力量为主体,以空中和海基核打击力量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和核防御体系。印军虽然迈进了核门槛,具备了核打击能力,但其核能力到底有多大呢? 核战略理论 1999年8月17日,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公布了印度核武器政策草案,使其核战  相似文献   

12.
《核态势审议》报告的出笼意味美国政府仍深陷冷战的泥潭不能自拔 阿富汗战场的硝烟还未散尽,仿佛一夜之间,国际媒体的注意力又被美国国防部抛出的《核态势审议》报告夺走。《核态势审议》报告是美国国防部根据国会要求作出的,旨在评估美国当前的核武器及核战略现状,并对未来核力量建设和使用提供建议。迄今美国防部已向国会提供过两份报告。由于报告  相似文献   

13.
吴薇  黄传贤 《国防》2002,(7):18-19
核战略思想 巴基斯坦的核战略建立在单一中心思想上,即以印度为中心,旨在抵消印度常规军事优势。巴领导层认为,拥有核打击能力,有助于在克什米尔地区争取军事优势,从而遏制印度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 印度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则是多方面的:提高国际威望;对中国和巴基斯坦构成威慑;为对抗核威慑提供适当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指示发表49周年。新的历史时期,胡主席着眼时代发展要求,鲜明地提出了"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与"三落实"重要指示一脉相承、融会贯通。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联系,对于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不断提升新世纪新  相似文献   

15.
据日本共同社目前报道,多名美国政府人士和核专家透露,为对付朝鲜和伊朗等国,美国在其军内新设了一个集核武器与常规武器攻击手段于一体的联合司令部,并制定了准备对上述国家的核设施发起先发制人打击的“CON-PLAN8022”作战计划。其中,包括使用“地堡炸弹”等战术核武器。美军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反击能力”和“潜在的惩罚措施”来警告对手不要无视后果而铤而走险。但更重要的是,布什政府欲借伊、朝“威胁”,通过创设新司令部和制定新作战计划,从组织和制度两方面为一直推动的“先发制人”全球核战略创造条件。新部门新计划“出笼”新的“核司令部”被命名为“宇宙及全  相似文献   

16.
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战争与和平理论的演变袁德金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主要体现在毛泽东对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认识的变化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年初至1956年:提出“第三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积极调整新世纪核战略的同时,英国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也不甘落后,开始积极筹划新的核武器发展计划。从今年6月16日英国《观察家报》披露的情况来看,英国正在筹资数亿英镑,准备建设一座欧洲最现代化的核武器研制和生产基地。在全世界谋求削减核武器的大气候下,这一举措无疑引起了世人的不解。但如果稍微了解一下英国核武器的发展和部署历史,人们对英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就不会感到丝毫惊讶了。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积极调整新世纪核战略的同时,英国作为美国的绝对盟友也不甘落后,开始积极筹划新的核武器发展计划。从去年6月16日英国《观察家报》披露的情况来看,英国正在筹资数亿英镑,准备建设一座欧洲最现代化的核武器研制和生产基地。在全球都在谋求核武器削减的大气候下,这一举措无疑引起了世人的不解。但如果稍微了解一下英国核武器的发展和部署历史,人们对英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就不会感到丝毫惊讶了。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所谓《核状态评估》大有挥舞“核大棒”的架势。美国这种将“核大棒”掖在腋下、随时准备拿出来吓唬和打击别人的态度不但不会给美国带来安全,更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造成新的隐患和威胁。二战以来,美国玩弄核武器的动作给人类频频制造噩梦。那些“后果不亚于广岛”的核灾祸到现在还像潜伏期未满的癌症一般令人胆寒。  相似文献   

20.
韩壮壮 《国防科技》2010,31(4):88-91
文章分析了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核态势发生的新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核扩散呈现出核大国纵向扩散与发展中国家横向扩散加深、核武器向恐怖分子扩散危险性增大、反导与外空争夺加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