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时期的兵家军事激励思想以赏罚为核心,以宗法家族为支撑,以情感为纽带,以道德为原则,以礼、仪为形式。这些构成了先秦时期兵家军事激励思想的主体部分,同时以其派生物为补充,构成了整个先秦时期的兵家军事激励内容。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在吸收兵家和前人军事思想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军事主张。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它主张“兵不可偃,用兵行义”;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上,它非常重视民心向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主张“行德顺民,用兵有时”;在治军方面,它主张“选练精锐,恩威兼施”;在用兵指导思想上,它主张“知彼知己,贵速待时”。其中有些观点弥补了兵家学说的不足,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鲜明的特色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历史久远 ,著述浩繁 ,学术成就丰富 ;有较强的哲学思辩性和高度的理论概括性 ;崇尚道义 ,追求和平 ;注重奇谋 ,力求智取 ;百家争鸣 ,有非兵家论兵传统。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三国第一流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在军事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为后人留不了宝贵的遗产,今天重温、总结一下他对战争形势、战略、战术思想,不是没有裨益的。 军事形势家的胸怀 对战争形势的正确分析,是军事家不可或缺的素质,历来为兵家所重。《汉书·艺文志》根据西汉任宏的分类,列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前两家是兵家的主流与正宗,后两家是兵家的末流与旁门。论形势,曹操就是以军事形势分析见长的军事家。 《孙子·计篇》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指出战争事关国家存亡、军民生死,必须严肃地对待。这就要求军事统帅在制定战略、战术之前,  相似文献   

5.
大凡军事人才,一般可分为军帅、士兵和专门军事人才三类,而其中前两类是主要成份,它构成了军事人才的主体。然而,在将帅和士兵两类人才中,中国古代的兵家究竟是主张以将帅为主抑或以士兵为主,或者二者并重?笔者认为,这里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大体上说,在唐代以前,军事人才思想的重心在于有关将才思想的论述;而唐宋以后,有关士才思想的论述内容才逐渐加重,至明代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将才与士才二者并重的思想得以产生,形成了中国古代军事人才思想发展的前后两阶段。本文拟以兵书为主要线索,就此两个阶段各自的内容主体及其演变,以及促成其演变的社会背景作一初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军事思想内容非常丰富 ,既包括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又包括引以为戒的兵家指挥之忌。本文针对在军事领域中人们对前者研究较多而对后者注意不够的倾向 ,从毛泽东诸多的论述中 ,概括了十条具体的兵家指挥之忌。目的在于研究如何避免“败走麦城” ,从正反两个方面领会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神妙之处。  相似文献   

7.
战国末期的学术融合推动了先秦兵家思想的成熟,而《六韬》是继《孙子》之后先秦兵家思想成熟的最典型代表.《六韬》的权谋奇计思想,有别于孙子的"兵者诡道"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体系;《六韬》先进的民本为基础的战争观念,回答了兵家为谁而战的终极提问,确立了战争领域"仁诈合一"的用兵理念;《六韬》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改造,提升了兵家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确立了战争领域"刚柔并济"的用兵原则,增强了兵家思想的弹性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史斌 《军事历史》2007,(1):51-53
提到先秦军事思想,人们常常会同兵家联系起来,认为兵家之外的典籍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事实上,对战争的看法并非兵家一家所独有,"每个时代的思想家和同一时代不同的思想家对于战争的起源、本质、作用和性质的认识以及对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所进行的不懈和认真的探索,都是人类思想宝库的一份珍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外国重要军事著作是外国军事思想的基本教体,凝结着数千年来智与谋、血与火拼搏角杀过程中的兵家智慧。我们应当着力对其研究,从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但从目前我国对外国军事思想的了解和研究看,究其表面多,研其根本少,尚未进入全面、系统汲取精华的阶段。一个重要的原因,诸多外国重要军事著作,因出版年代久远而罕为广大研读者熟知。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刘庆主编的《外国重要军事著作导读》一书,为我国广大军事历史、军事思想的教育和研究工作者,全面了解外国军事思想进而系统研究其实质,提供了一部颇有价值的工具书。《外国…  相似文献   

10.
戚继光治军思想来源于理学思潮和前代兵家思想的影响,融理学和军法为一体,付诸军事实践,实现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体现了理学思想在社会生活特定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良 《国防科技》2007,(2):58-61
中国历代兵家注重辩证看待自己所处时代的军事和战争问题,战略目标上注重全与破的协调,战略路线上追求迂与直的结合,战略手段上强调奇与正、虚与实、专与分、刚与柔等诸多致胜因素的辩证统一,从而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争指导艺术,成为我国军事哲学、军事科学乃至世界军事科学的一部分而光照千秋.本文着重就军事辩证思想在中国历代兵家战略指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点和规律,以及对近代、当代军事与战争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苏洵与苏轼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文人论兵的杰出代表。二苏在治心问题、言兵与用兵统一问题、仁与诈结合问题、政治与军事统一问题等方面都有深刻认识和创新之论。他们的良好学术素养,有利于提升兵学著述的理论性和哲理性,能够将中国古代的仁本和民本理念融入兵家思想之中,进一步完善了兵家的战争观理论;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上多数文人论兵者共有的弊端,其论兵目的指向现实但最终却不能落足于现实。  相似文献   

13.
被人们尊为“兵经”的《孙子兵法》 ,是参加 1 990年海湾战争的美国军人必读书 ,这是社会上十分流行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虽然不怎么符合常理 ,未必属实。不过《孙子兵法》在国人心目中和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于此可见一斑。《孙子兵法》是先秦兵书中的一种 ,或者说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 ,此外 ,还有《吴子》、《孙膑兵法》等一些重要军事理论著作。这些著作及其思想构成了先前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家———兵家 ,兵家的思想不仅在日后的军事行动中不断彰显其巨大的实用价值 ,即使在今天也仍受到世界上众多军事家的重视和青睐。同时 ,她还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审美活动,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实践领域。军事斗争实践活动,也伴随渗透着审美活动。人类最早的美学思想,溶于古代的神话、传说之中。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思想,是随着理论思维的形成才开始的。古代的美学思想,是和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宗教思想、军事思想等交织在一起的。在我国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包括兵家的著作中,都有美学思想的内容,只是不独立成为美学。兵圣孙武,以兵法十三篇行世越二千五百年,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最早的兵家经典《孙子兵法》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经济思想.七十年代初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竹简兵书中发现了另一些反映孙子军事经济思想的佚文,可以使人对孙子的军事经济思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孙子的这些思想,迄今为止,尚未有人专门研究过.在我们开展军事经济研究的今天,溯本求源,很有对孙子军事经济思想进行探索之必要.本文就是在这方面作一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6.
《六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学者根据周代史官记录的太公言论整理而成的古代重要兵书,基本上反映了姜子牙的政治和军事思想,特别对军事人才的选拔、考核、使用等原则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此作初步剖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历来的战争无不是斗智斗勇。随着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纵横交错的计算机网络上施展兵家的叱咤风云、宏韬伟略已是时下军事爱好者又一趋之若鹜的热点。为此特刊登军体类游戏软件的发布消息、策略秘笄、玩家的评论以及软件开发商的动态,引领广大军事爱好者加入这亦幻亦真的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18.
生活于2500年前春秋晚期的孙武,以其字字珠现的兵学典──《孙子兵法》,构筑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坚实基础,孙子也因此被历代兵家奉为兵圣。明代茅元仪在《武备志》中指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一语道破了孙子军事思想在2000余年封建社会军事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即使在今天,孙子的军事思想,仍然是启迪人类智慧的箴言,这也是《孙子兵法》至今昌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孙子兵法)构筑的军事理论体系,不仅包含着战争观、作战指导原则、治军思想以及丰富的军事哲学思想,而且也富蕴着军事后勤思想。虽然(孙…  相似文献   

19.
商鞅,又称卫鞅或公孙鞅,他不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改革家,而且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齐之田单、楚之庄跷、秦之卫鞅、燕之缪虮,是皆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兵权谋家:“兵家:权谋,《公孙鞅》二十七篇。”商鞅军事哲学思想,举其大要,约有以下诸端。一、重战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诸侯混战、战争纷起的时期。对待战争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先秦诸子多数认为兵为凶器,战为暴事,即所谓:”春秋无义战”,主张消兵弥兵。与众不同,商较认为战争存在是一种必然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20.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成书时间约在战国中期,是在吸收先秦诸子百家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部富有特色、自成一体的军事著作,大致反映了战国时期军队建设的情况和战争的特点与规律,具体阐述了涉及教育、训练、行军、作战等一系列条令,保留了中国早期军队的战斗、内务、纪律等各个方面的法规性资料,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历代兵家学者所推崇.清朱墉在<武经七书汇解>中说:"七子谈兵,人人挟有识见.而引故谈今,学问博洽,首推尉缭."深刻反映了尉缭子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充分挖掘和研究<尉缭子>的军事思想,不仅对充实中国军事思想宝库大有裨益,而且对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现就<尉缭子>一书的军事思想及其主要特色作一初步探讨,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