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家养北极狐     
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乡黄桥村基干民兵陈斯斌,经过两年不懈地努力,实现了家庭饲养北极狐成功,闯出了一条致富门路。今年24岁的陈斯斌,1983年中学毕业后,一心想寻找一条致富门路。为此,他订了《江苏农业科技报》等报刊,每天看报纸,寻信息。一天,陈斯斌从《江苏农业科技报》上,看到了省农科院举办畜  相似文献   

2.
臧纡青和他的“伏勇散战法”曾巍臧纡青(1796~1855年)字牧庵,江苏宿迁人。清道光时举人。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曾在家乡举办团练,训练乡兵万余人,以备保卫乡里。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9月至10月间,英国侵略军攻陷定海、镇海和宁波后,清政府为挽回败...  相似文献   

3.
裕谦是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早在江苏巡抚任上就在沿江沿海采取积极的防堵措施。入浙以后,他一改前任伊里布畏葸迁延的妥协方针,大事战备;在镇海战役中,他亲上城楼督战,“援枹鼓励士”,直至投泮池殉职。他又是一位有政治眼光的封建官僚,他重用被贬官的林则徐,大力发动民众参军参战,他所组织的水勇在沿海诸战场也是突出的。浙江鸦片战争失败有多重原因,对于裕谦个人在这场民族自卫战争中的态度、贡献还应采取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表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史诗性作品《大转折》已经全部摄制完成,不日即将上映,我们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找到导演韦廉,请他谈谈有关《大转折》的创作情况。 韦导演告诉我们,他从1993年底就开始进入这部影片的创作拍摄工作,在几部同类的影片中,他对这部影片颇有些偏爱。觉得对拍好这部作品有些把握。接受任务之后,他便开始看材料,编剧本。剧本编剧共有5人,除了他以外还有姚远、  相似文献   

5.
陈亮(1143—1194),字同甫,浙江永康龙窟山人。他自小就目睹“海内涂炭”的残破山河,曾祖父又在抗金斗争中牺牲,因此他年轻时就曾发奋研究历史,研究抗金的军事策略。在十八、九岁时,就“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为了抗金救国,他熟读《孙子兵法》,“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①,从汉、唐以来的许多重大军事活动中总结了历代兵家用兵之得失,写出了二十一篇近五万字的《酌古论》,加上他的四次上孝宗皇帝书、《中兴五论》,《三国纪年》、《史传序》、《问答》及有关诗词等著作,在军事思想上有着卓绝的建树。不仅为当时的抗金斗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后世历朝的军事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今天重读他那?粗块大脔”的议论,犹虎虎有生气,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军事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6.
采访公木老人,本以为要费些周折的,因他已87岁高龄,平时很少会客。可当我们拨通预约电话后不到5分钟,公老夫人就来了电话:“欢迎你们来。他说了,别的不见,解放军来访一定要接待,我也曾是军人嘛。” 公木,享有盛誉的诗人、学者、教育家。1937年参加八路军,当时曾任抗大政治部干事、八路军直属政治部文艺室主任等。1939年他创作了《八路军进行曲》,郑律成给谱曲后,迅速传唱开来。抗战胜利后,歌  相似文献   

7.
关天培(178-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初期,关天培率军抗击英国侵略者,不幸以身殉国,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关天培是19世纪上半叶清军著名将领,其丰富的治军经验和系统的海防思想,对后人多有启迪。关天培早年投身行伍,1803年考取武库生,历任外委、把总、千总、守备、都司,后调入水师,先后任游击、参将、副将、总兵、提督等职。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他熟悉当时绿营水、陆军队的情况,积累了丰富的治军经验,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治军思想。其治…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伊始 ,正值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撰写《博士论文》16 0年。青年时代的马克思锐意进取 ,大胆创新 ,追求真理 ,勇于实践 ,在书中提出了诸多闪光思想和学术观点 ,对今天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 ,尤其是在新世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启迪意义。编 者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可以说是对“实践———转变”思想的最初表述。他之所以要挑选伊壁鸠鲁自然哲学和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的比较为课题 ,目的在于通过对古希腊哲学的考察 ,寻求理解当时德国历史转变的钥匙。用他的话说 :“是为了唤起对于这些体系的历史重要性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1934年由莱尼·雷芬斯塔尔执导的《意志的胜利》,和1993年以采访90岁的雷芬斯塔尔为内容的纪录片《影像的力量》,再现了1933~1945年问处在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的狂热宣传。《意志的胜利》如同电影版的《我的奋斗》,当时从思想上带动了很多德国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希特勒认为,他的“第三帝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帝国”、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创立的“第二帝国”之后的“第三帝国”。重新审视第三帝国时期纳粹的宣传,在今天也依然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感谢好朋友     
感谢好朋友白雪冰一次在为指导员整理文件时,发现他任指导员到现在三年期间的《政工学刊》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抽屉里,丝毫无损,且无一遗失。当时我并未真正认识到他这样他的价值,但却为我同《学刊》成为好朋友埋下了“伏笔”。我是1992年入伍的战士,直接从学校走向...  相似文献   

11.
有关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一八四○年英帝国主义发动“鸦片战争”,入侵中国。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英国政府强迫中国清朝政府签订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中国领土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二)《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本文主人公在波恩出版了回忆 录《供词》,讲述了他的间谍生涯。本文根据 这本回忆录的英文版部分章节摘要编译。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举行的书法艺术大奖赛中,吉林市钢厂基于民兵邢涛志的书法艺术作品获“大臣奖”,日本文部大臣西岗武夫为他签发了嘉奖令,并授予银杯。作品同时被编人《中国书法名家墨迹》一书。他的书法艺术、简历先后被《当代书画篆刻  相似文献   

14.
日前,被誉为印度“情报之父”的84岁的印度情报界鼻祖纳斯·考在新德里逝世。这个最神秘的人一生充满了传奇。他的名字曾经被载入《世界头号情报人物传记》。他的逝世标志着印度情报史上一段辉煌时期的结束。 甘地总理身边最信任的人 纳斯·考1918年出生在印度北部城市贝纳勒斯,大学毕业后进入印度警界,1947年印度独立前加入了当时由英国人创建的印度情报局,成为情报局中首批印度教官。印度  相似文献   

15.
1870年7月19日法国拿破仑第三向普鲁士宣战。从7月29日起,伦敦出版的《派尔-麦尔新闻》连续刊登恩格斯撰写的《战争短评》,直到战争结束,共发表了59篇。这些有根有据并且常常包含着对战争进程准确无误的预测的军事报道和评论,一下子轰动了伦敦。虽然当时恩格斯没有署《泰晤士报》都毫不犹豫地予以转载。马克思在写给他的信中说,他毫无疑问地  相似文献   

16.
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出生在金朝当时侵占的地区,少年时代对金朝统治者的压迫非常痛恨。22岁时(公元1162年),他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抗金队伍,后来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农民抗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投归南宋后,辛弃疾接连向朝廷上了《美芹十论》和《九议》(以下简称(《论议》)两篇奏疏,分析了宋金的对立形势,提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抗金救国措施。论述精辟,词锋犀利,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本文仅对《论议》中在作战和治军方面的主要思想作一些介绍。关于作战一、注重分析战争形势。辛彝疾认为,“不探其情而为之谋”(引自《辛弃疾词文选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6月版。以下引文未注明者均见该书),胜负就很难估计。因此,他十分重视分析战争形势。在分析战争形势中,他强调首先要透  相似文献   

17.
<正>六、类比逻辑的两大原理——与王钟陵教授讨论《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的通讯我在前面的四篇书评中,着重说明了类比逻辑的五种层次的推理形式,其中信息层次是以钱钟书的“通感”理论来阐明的,现在想进一步谈谈在中国的学者中如何运用类比逻辑的两大原理:全息重演律、观控相对论.在初议钱老的《管锥编》一节里,我提到了他的“精神炼金术”.这就是观控相对论的具体应用,但我发现王钟陵教授的《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就是《管锥编》的精缩影,王教授的《中国中古诗歌史》、《文学史新方法论》又可在钱老的《宋诗选注》、《谈艺录》寻找到对应思路  相似文献   

18.
诗人洋雨是1949年从甘肃定西随着解放大军进疆的,在伊犁巩乃斯草原上参加了军垦农场初期的屯垦开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写诗,发表作品。50年代当了《绿洲》杂志最早的编辑,60年代初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塞外两支歌》,这本由两首叙事长诗组成的诗集,在当时的新疆诗坛,是为数不多的,极为引人注目。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洋雨出任复刊的《绿洲》杂志主编。1984年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诗集《丝路情丝》,这本以新疆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为抒情载体的诗集,是洋雨的诗歌走向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术争鸣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史学研究的发展。一、关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国际因素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在英、美史家的论著中则很少提到。特别是对英、芙、法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的侵略罪责涉及更少,即使提及,其看法也往往是歪曲的、片面的。对此,董继民在《tiJ东师大学报》1992年第1期著文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国际因素。文中指出:鸦片战争是英美殖民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并非“偶然事件”;其主要起因是鸦片,并非“东西方政治的不同”;战争…  相似文献   

20.
宣战是近代战争的法定程序。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并无明确宣达“战争意向”;清政府由于自大与无知,亦未按照当时国际公认的程序与规则进行宣战。依照近代国际法研判,鸦片战争仅为事实上的战争。鸦片战争“前哨之战”应为战争的正式组成部分,关于鸦片战争始端的认定与传统观点有所不同。以中英皆能接受的标准和方法探析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