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程佐胜  徐赞军  曾宇 《国防》2012,(11):27-28
(一)要结合国情军情拓展职能任务.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预备役部队应战应急和参建参治的职能任务,还可以考虑把我军新兵基础训练的职能任务赋予预备役部队,这可以说是预备役部队现有职能任务的补充和拓展,符合国情军情.一是预备役部队承担现役部队新兵入伍训练任务,形成一条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之间的"兵员流动链",既有利于密切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的关系,提高我军整体作战能力,也有利于预备役部队自身提高训练水平和战备意识.二是预备役部队承担现役部队新兵入伍训练任务,将长期以来现役部队兵员"先征后训"模式变为"先训后征",有利于现役部队集中精力进一步加强战斗力建设.三是预备役部队承担现役部队新兵入伍训练任务,可以消除现役部队"老兵复退、新兵补入"的"空挡期"(通过科学安排新兵征、训、退、补时间实现),使现役部队始终齐装满员,随时可以整建制遂行任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军队 和国防后备力量建 设正在发生巨大变 化,搞好征兵工作 是提高部队兵员质 量,促进部队战斗 力建设的重要一 环。 前年,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征兵工作条例》,笔者认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征兵工作,应着眼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建立兵员征训补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向孝民 《国防》2008,(3):43-45
兵员动员是省军区系统战时的主要任务之一,能否把数量足、专业精、素质强的优秀兵员及时精确补充部队,确保参战部队齐装满员和持久旺盛的战斗力,对作战胜利至关重要,是省军区系统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新形势和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新要求,提高兵员动员实效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要建设高素质的军队,必须打牢兵员基础,努力提高兵员质量,才能推进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按照这一要求,努力把征兵工作做扎实,为部队输送高质量的合格兵员。  相似文献   

5.
马立群 《国防》2012,(6):51
新兵为部队输送新鲜血液,为部队战斗力的持续生成提供人力基础.新兵质量至关重要,新兵强,则加速部队战斗力生成;新兵弱,则给部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客观认识“当兵冷”、“征兵难”问题.近些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当兵冷”、“征兵难”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做好为部队选送优质兵员的前提.一是“当兵冷”、“征兵难”问题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华北民兵》2005,(11):1-1
坚持以保证兵员质量为核心,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把关,狠抓落实,认真做好今年冬季的征兵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的一项政治任务。它对于大力推进我军现代化、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认真做好军事斗争;住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征兵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军建设的方向和质量。只有做好征兵工作,从源头上把好政治关、素质关,才能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和提高战斗力。总政、军委纪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部队认真做好今冬征兵期间的纪检监察工作,确保兵员质量。本栏特选登了兵员征集中纪检监察工作的相关报道,望各级认真贯彻通知精神,或模范行动促进征兵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卫平 《国防》2008,(4):55-56
随着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加快,社会上有些问题和风气对部队影响比较大。从近几年征兵情况看,尽管征兵工作主流一直保持着健康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廉洁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兵员质量、影响了部队建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廉洁征兵工作。  相似文献   

9.
路秀儒 《国防》2010,(12):60-61
新兵交接是征兵工作重要环节之一。为推进这项工作改革,总部去年规定,除条件兵外,接兵人员不参加定兵,兵员质量由兵役机关"负全责"。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征兵责任主体,对于降低征接兵成本、提高新兵质量、加强征兵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兵役机关和接兵部队必须按照总部要求,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特点规律,转变观念,改进方法,狠抓落实,确保征接兵方式改革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征兵工作实行"一个主体、两个优先"的政策,对于满足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改善我军兵员素质结构、拓展部队骨干来源、提升部队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征兵工作是军队建设的基础,征集高素质兵员是从源头上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征兵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调整改革,推进征兵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全面提高新兵整体质量,为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建坡 《国防》2006,(12):56-56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着眼军队建设全局和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使命,并强调指出“:要严把兵员质量关”“、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训练”。贯彻落实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必须着眼实战,立足实际,大力改革兵员征训制度,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上谋划兵员征训工作。一是改革兵员征集制度。在机构设置上,要坚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责权融合,高效一致”的原则,在总部、军区统揽与指导下,依托省军区征兵办公室,建立常设的专职征兵机构;在时间跨度上,要广泛借鉴招聘会、就业指导中心的成功经验,充…  相似文献   

13.
王志成  尹成琦 《国防》2016,(3):48-49
将新兵训练与兵员征集工作结合起来,由兵役机关统一组织实施,建立常态征兵、征训一体的兵员补充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兵员动员效率、节约训练资源、加速战斗力生成,实现地方人力资源与国防建设需求精确对接。  相似文献   

14.
何志祥 《国防》2010,(3):36-37
征兵政策调整改革,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为满足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适应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增量加大的趋势,2009年冬季征兵,我军征集对象主体由以农村青年、城镇待业青年为主,调整为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这对于改善我军兵员素质结构、拓展部队骨干来源、提升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春风吹拂下,冰城哈尔滨生机盎然,万物复苏。驻守在这里的某预备役高炮团全体官兵,在我军使命任务的指引下,踏着春天的脚步,忙碌在各自的编兵单位。团党委在部队战斗力生成上,牢记使命,紧紧扭住兵员质量不放松,树立打基础、强根本、抓关键的思想,优化了兵员结构,强化了战争观念,保证了战斗力的生成,形成了城市编兵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兵员工作包括:兵员的征召补充、培训使用、退役安置等。八路军、新四军的兵员征召方式主要包括:动员民众自愿应召入伍,局地试行征兵;自由卫队、民兵、地方军逐步等级为主力军;收编溃军、散兵、"杂色武装"、伪军及俘虏,培训使用重在练智力、练体力、练技术战术。兵员退役安置及社会保障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维护和保障八路军和新四军兵员利益和荣誉。  相似文献   

17.
崔仁舰 《国防》2006,(4):82-82
预备役军兵种部队是我军预备役部队的主体,专业性要求高。但是,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预备役军兵种部队的专业对口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备役军兵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专业对口率。一、抓征兵,搞好专业对口兵员储备。预备役军兵种部队的兵员主要来自复退军人,复退军人的专业对口率是制约预备役军兵种部队专业对口率的关键因  相似文献   

18.
肖玉国 《国防》2005,(7):50-51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官兵具有较高的素质。然而,随着国家经济、教育的发展,以及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批量征集高素质兵员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出现高素质兵员难征集问题的成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不适应:一是可征兵员日益缩小的现实不适应征集高素质兵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连年扩招,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不断提高,使可征高中毕业生数量日益减少。2004年黑龙江省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除升学、复读和就业的以外,剩余人员不足征集任务的50%…  相似文献   

19.
车瑞金 《国防》2014,(2):27-29
正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为夏秋季,有利于征集更多的高素质青年参军入伍,根本目的是提高部队战斗力。为适应征兵工作调整改革的新形势,必须把征集优质兵员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源头,紧紧抓住征兵工作关键环节,实行"五个一"模式,确保征兵工作调整改革取得实效。一、抬高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这个前提征兵好不好,关键看领导。必须紧紧抓住领导这个"牛鼻子",  相似文献   

20.
杨永海 《国防》2003,(6):45-46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形势下,随着地方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我国征兵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征集高文化素质兵员带来了严重挑战。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征兵。征集高文化素质兵员,是保证部队战斗力生成的组织基础,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部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能否“打得赢”的重大问题,应当引起党、政、军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围绕如何征集高文化素质兵员,确保兵员质量的提高,我们约请了部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