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雷锋照片中,有几幅擦车照片家喻户晓。近年来有人在网上否定雷锋照片的真实性,自然也把矛头指向了这几幅擦车照片,指责这是作秀造假。其实,这几幅雷锋擦车照片都是形象照片,不能按照一般事迹照片来看待,其摄影摆拍属于合理创作,根本不存在什么作秀造假的问题。这几幅照片的拍摄者是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宣传助理员张峻。他在2000年出版的《永恒的雷锋——雷锋照片纪事》书中,对此专有一节回忆,所用的标题就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创作经  相似文献   

2.
摄影干事有他们的摆拍之道, 连队战士们也有自己的摄影美学。除了能够整好内务走好队列玩转手中的武器和装备,战士也学会了扮酷耍帅。尤其当他们领略了军人礼仪之道, 参透了军人着装规则后,每个战士都成了自己的“形象美容师”。通过快门和光圈, 他们的摄影美学在观念、想象和技巧上随着“咔嚓”一声,瞬间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3.
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部队,士兵是主体和基础,只有赢得兵心才能更好地掌握部队建设的主动权。那么,一线带兵人如何赢得兵心呢?“深入体察、诚心倾听”知兵心。基层干部只有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不摆架子,不搞特殊化,以理服人,才能在士兵中产生亲和力,建立起与士兵之间的亲密感情,激发其作为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其有话愿意向干部讲,有困难愿意同干部分担,从而凝聚成一个团结的战斗集体。作为基层干部,要善于在与战士实行“五同”中观察战士的情绪,从战士的喜怒哀乐中弄清他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在决策中切忌凭个人经验拍…  相似文献   

4.
四站连“按纲建连”启示录吴瑞虎,张文伟,王雪松某部四站连是一个长期处于后进的单位,前三年“好事不沾边,坏事都有份”,进驻这个连队蹲点整顿的各级工作组有27批,还是未见成效。连队战士到外面都不愿意说自己是四站连的,似乎一说就比别人矮了一截。新《纲要》颁...  相似文献   

5.
"余苏林,一个没有显赫地位的普通战士,孜孜不倦,依靠自身努力在军队防化科技领域做出了非凡成就,精神可嘉,当刮目相看……——军队科技评审委员会专家组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不平凡的,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做出超乎人们想象的事情。我真正开始理解这句话,是从见了余  相似文献   

6.
刘丰 《政工学刊》2011,(3):47-47
常听到“某某干部带兵有魄力”。带兵有魄力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性格粗犷,喜欢吆三喝四,也就是常说的“咋呼”。这种“魄力”是外在的,一时能镇住战士,但不能长久。另一种是素质全面,说话办事利索,管理科学大胆,战士信服。这是魄力是内在的,是我们基层干部必须具备的。这种带兵魄力源之于“四有”。  相似文献   

7.
一、见识长,傲气短。随着部队军官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军队基层单元——连队的政治指导员,也越来越显现出年纪轻、学历高的发展趋势。全军不少连队出现了硕士指导员甚至博士指导员。相对于这些高学历的指导员而言,只有初、高中文化,甚至连初中可能都没顺利毕业的战士实在是“见识太浅了”——多数战士不懂英语;不少人在个人总结中还会写出一些错别字;有人在阅读报刊时经常会遇到理解不了的词汇;有的战士缺乏历史地理知识,等等。在他们面前,指导员通常要扮演“万事通”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定位,一方面可以增进官兵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让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战士对一名学识渊博、有问必答的年轻领导心生崇敬。这时,年轻的指导员一定要注意,绝不能在战士面前显露半分傲气,绝不能有任何瞧不起人的盛气凌人感。战士不仅不愿意亲近傲慢的领导,反而会心生反感,隔阂加深。  相似文献   

8.
批评四味     
俗话说“忠言逆耳”。我们总是不愿意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青年战士们更是如此。但若我们的带兵干部在批评时能入情入理,富有情味,具有趣味,独有风味,兼有韵味,定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寻求到官兵沟通的最佳效果。情味。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青年战士是内心丰富的群体,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需要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带兵干部在教育青年战士时,应晓之以理,更应动之以情,运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来引发战士的情感潜势,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官兵情…  相似文献   

9.
在禹城县县直人武部长崔仁臣的书架上,放着一本精致的影集,里面珍藏着上百张战士的照片。这一帧帧照片,映衬出他为加强国防建设倾注的沥沥心血。自1986年以来,崔部长先后送  相似文献   

10.
生活微博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战友们来生活微博吧!本期头条青海:雪域"天路"上秃鹫与战士一起巡逻人鸟情未了,这事发生在武警青海某部。战士李勇巡逻中发现一只秃鹫受伤,便将它带回部队疗养,在军医和官兵的精心养护下,秃鹫康复了,可当战士们打算放飞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时,它却不愿意了。于是,秃鹫成了官兵的好"朋友",每天陪伴在官兵身边,与官兵一起巡逻、执勤在雪域"天路"上。好明友一起同甘共苦,愿"天路"上的武警战士和秃鹫一起快乐平安。(梁建新)  相似文献   

11.
照片上这位“胖乎乎”的女同志名叫谢建菊,是贵州福泉市民政局局长,战士们都称她“兵妈妈”。 现年50岁的谢建菊,自从17岁参加工作以来就对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情有独钟,不管是部队的难事还是官兵的心事,她都当作自己的要事,样样抓落实,事事有结果。近30年来,她为部队、为战士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不论是在区乡任职还是当局长,谢建菊总是心理装着国防、处处关爱军队,时时牵挂战士。南疆战火硝烟中、西藏高原、部  相似文献   

12.
轮式燧石枪“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识前朝”。如果把枪械比做是世界兵器家庭中璀璨生辉的皇冠,那么林林总总的枪械家庭则是令人目不暇接的熠熠明珠。枪械是轻武器的主体,被誉为战士的“伴侣”,一个国家枪械,尤其是步枪的发展水平,可以看作是其轻武器发展水平的标志。枪械通常包括手枪、冲锋枪、步枪、机枪和特种枪(霰弹枪、防暴枪、救生枪、信号枪)等。自从有火药开始,便随之诞生了枪械,迄今为止已经有了近千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枪械作为战士最亲密的伙伴,曾在人类战争史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岁月的变迁中历经了数次技…  相似文献   

13.
"战士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张学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全营官兵的"知心大哥",大家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对他讲,战士的事成为了他的事。3大本兵情日记,记录着他知兵的点滴,一大摞战士家属的感谢信承载着他爱兵的信条。张学明常说,对战士提工作要求多,生活上关心不够,那不是一名党员干部的作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感动的  相似文献   

14.
梁贵明 《军事史林》2006,(10):17-19
在抗美援朝的英雄史册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刷新着现代战争史上从没有过的记录,编织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照片上这个年仅22岁的年轻战士,是一个不曾接受过任何正规战术训练的新兵,凭借一枝不带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老式苏制步枪,在上甘岭狙击战中,击发442次,毙敌214名,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全身而退,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他就是中国狙击之王--张桃芳.  相似文献   

15.
生活眼     
大小事国内济南军区跑了倒数第一还能进荣誉室,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奇怪?济南军区某通信总站五营一连荣誉室里,一名战士长跑倒数第一的照片非常显眼。原来是在一次重装长跑考核中,该战士本可放弃,但为了不丢标准连的人,他硬是坚持了下来,最后体力透支晕倒在终点线上。  相似文献   

16.
为岳父拍照     
为岳父拍照杜渺岳父是土改时就参加工作的农村基层干部,到古稀之年还没拍过一张像样的照片。子女们劝他到县城照相馆去拍,他不愿意,此事就一直耽搁下来。那会儿我在团政治处当新闻干事,回来探亲时正好带了一架老式海鸥牌照相机。未婚妻便跟我商量,让我到她家去为老父...  相似文献   

17.
谁都想有一个轻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然,这种轻松不是放松,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轻松和愉悦。但据调查,很多战士感到在连队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作为带兵人,该如何面对这一问题,营造一个让战士轻松的环境?做一个自信的人———自信是营造轻松的“特效剂”战士都愿意自己的带兵人是个强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带兵人自信的大小决定着部属信心的强弱。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一)落实规定有魄力。果敢机敏、指挥若定的领导,会对战士产生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反之,如果遇事举棋不定、人云亦云、患得患失,战士就会感到领导信心不足、没有底气,工…  相似文献   

18.
齐步、正步和跑步,对于我们每个士兵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是军人的基本步伐。可是,对士兵成长道路上关键的三大步,有的人就不那么清楚了。有的战士,一进军营就成了部队的包袱;有的战士,一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还有的战士在摸索中走了不少弯路。那么,怎样才能走好成...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你在重庆三峡广场看到一个正在文明执法的城管队长,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人有点眼熟,原来他就是"5·12"汶川大地震中那个"最美微笑战士"。现如今当年的战士已经脱下军装换上制服,可他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第十三集团军某装甲团战士盛于峰,因一张"最美微笑战士"的照片,而感动中国。时光荏苒,6年匆匆而过,许多读者都在关心他,打听他,借用一句歌词,就是: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  相似文献   

20.
獐子趣事     
东海前哨一个小岛深处的某部弹药仓库,四面环海,驻地山高多獐子,驻守在仓库的官兵们常和獐子不期而遇,演绎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獐脚“凌空抽射”弹药仓库建在山上,营区有个被官兵们誉为“库超”的非标准足球场。足球场成了官兵们经常活动的一片文体天地,他们有事没事便在这儿踢球。一个周末的下午,全库八名官兵在进行常规赛“四打四”, 突然二年度战士茶德福来了个后场向前场长线传球,由于用力过大,球被踢进了营房左侧崖壁上的一堆毛草丛中,小蔡迅速爬上崖壁去找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