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晚饭后,台灯下,一杯清茶,一本书籍,这是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我爱读书,因为书是我的一个宿营地,能安置我的灵魂,放飞我的梦想;书使我从无知变得聪明,从幼稚走向成熟,使我的内心从贫瘠变得丰富,从枯燥走向宁静。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倾心交谈,快意平生;读一本好书,让我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希望,读一本好书,让我思维活跃并且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听到《环球军事》是在2004年年底。那天已是征订杂志的最后一天。我正准备把处里订阅相关杂志的征订单交到收发室,突然传来一个急切而熟悉的声音:“等一下!”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副处长。“再加订一本。”他说着走到我身边,交给我一张纸。我心里想, 处里订了好几本军事杂志了,又加一本啊?好,能多看看了,想着就加在征订单的后面了。  相似文献   

3.
是的,现在我拥有许多书,它们把我团团围住,缕缕书香浸染着我的灵魂,牵我步入理想天国。可我真无法忘记那四卷本的《毛泽东选集》。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选集》还是那懵懵懂懂的儿时。那时候,《毛泽东选集》被称之为“红宝书”。那天,我调皮的目光终于落在了条桌中间摞着的四本红皮包着的书。我吃力搬来张板凳站在上头,抹了抹溜出鼻  相似文献   

4.
温暖     
4月的天空本是一片春的欣欣向荣,但川西高原却依然雪花纷飞,飘飘细雪轻柔地落到手上让人感到丝丝寒意。我本是一个怕冷的人。来到这雪花飘飘的川西高原,朵朵雪花还真让我感到点点怯意,其实更让我对寒冷如此恐惧的却是我家里那些烦心的事。  相似文献   

5.
李波 《中国民兵》2007,(6):38-38
1999年毕业后,我当了预备役舟桥团的一名排长。对预备役工作一筹莫展时,我请教指导员,他给我传授了许多预备役工作的经验体会,还送给我10本专业书刊,让我业余时间看一看。这些书刊中就有一本《中国民兵》杂志,我把这本杂志稍一翻阅,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不少知识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之后,我就到团阅览室里借来《中国民兵》杂志,以后是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6.
不平凡的心     
初二的一个暑假,我用一支派克钢笔换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说,一本虽破但很厚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我记忆里第一位作家,虽然那时还不知道这是他的笔名。小说里的故事真的很平凡,平凡得让我感觉他好像发生在我身边,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黄土  相似文献   

7.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本纸张已泛黄的电话本。厚厚的电话本里却只在第一页上记着我一个人的名字,工工整整地写着我已调离10多年的老部队的邮政编码、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睹物恩人,百感交集,唏嘘不已。电话本的主人、我的老父亲在四年前的春天里已经走了。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抽屉里,存放着一本用透明胶带粘合好的《环球军事》杂志。虽然它有些“面目全非”,但我一直珍藏着。因为,这本看似普通的杂志留给了我一段美好的回忆。那是3年前,我还是某军医学院里一名普通的学员。那时因为面临毕业,所以每个人都很忙。在毕业前的那半个月的野外生存、救护课目的训练中,我被编在医疗救护组,任组长。组员有我的战友,还有本院护理队的学员。大家相处得很愉快,我开展工作也很顺利。第二天,我发现一个组员总是在休息的间隙里在一旁翻看一本杂志。出于好奇,我更是多了几分留意,看他看得入神,觉得一定是本闲书。几天后的中…  相似文献   

9.
一路上有你     
邹森 《中国民兵》2007,(9):53-53
年近四十,我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呆在书房,回味自己走过的路;翻翻书架上自己装订的13本《中国民兵》合订本和10本个人新闻报道剪贴本,不禁时有感慨。我由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有人说是自己的不懈努力与奋斗,可只有我自己清楚;一路走来,是《中国民兵》伴我成长,是它无言的鞭策、鼓励、教诲圆了我的梦。  相似文献   

10.
5年前的夏天,我带着书生的狂傲走上了武装工作岗位。自认为饱读了几年诗书,文字工作没什么大问题。当政委把一本本《西南民兵》交给我,让我认真学习的时候,我不以为然,随手把它丢进了资料室“封存”。一个月后,部里开展民兵整组工作,政委安排我给民兵上一堂政治课。我急着对政委说:“政委,我不是才来吗?对武装工作一窍不通,对武装工作也不熟悉,能不能下次再讲?”政委看着我说:“《西南民兵》看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底我退伍回家乡,在乡武装部,一本本封面庄重、文图并茂的《中国民兵》吸引了我,以至于天快要黑了我还没有察觉。从此,我每隔上一段时间就到乡武装部去“会餐”一次。1991年初,我从《中国民兵》上看到山东省成立人民武装学校资料的消息。在县人武部报上名后,我在县一中高中毕业班进行了艰苦的学习,但无论学习时间多么紧,《中国民兵》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在同学们称之为“黑色的七月”里,我参加了人武学校资料的招生考试,并以较高的分数  相似文献   

12.
我觉得好像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我一口气读完该读的内容,然后又继续往下看。当我读完介绍霍乱的内容时,方才明白,我患霍乱已经几个月了,我完全被吓呆了……  相似文献   

13.
回音壁     
《兵团建设》2007,(5):45-45
编辑您好我本是一名兵团职工,2002年退职“下海”经商,在退职时我领取了一次性退职生活费,现在我想补缴养老保险金继续参加养老保险,请问可以吗?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我在农八师团场工作。3月的一天,我在办公室的桌子上突然看见一本杂志——《兵团建设》创刊号。当时从事宣传工作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兵团  相似文献   

15.
死后我将变成烈士,赢得一本通往天堂的护照……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2月12日深夜,是我当兵离家最后的一个晚上。我把整理好的背包打开又合上,等天快亮了时,终于一咬牙把两本书塞了进去,一本是封面已经打了卷的海子的诗集,一本是我已写满"批注"的汪国真的诗集。新兵连的生活,整日被紧张和忙碌所充塞着,赶到休息日,时间也大都耗在那  相似文献   

17.
回想起《西南民兵》伴随我度过在云瓦村民兵连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3年的日子,就激情涌动,久久不能平静……那是2002年2月26日,组织上派我去云瓦村当民兵连指导员。当时我感到很纳闷,心想自己没有当过兵,也未受过军事训练,怎么去开展民兵工作。这时,镇武装部长赵兴明递给我一本当年第二期的《西南民兵》杂志,他说:“这是一本好杂志,对你会有帮助的。”当晚,我一口气将这本杂志看完,真是受益匪浅。由此,我开始从事基层民兵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地方大学毕业分配到人武部从事民兵工作,许多方针政策、基本知识不清楚。心急火燎的我走进崔政委办公室向他求教。“这些问题,你找统帅部……”政委的话让我糊涂了。政委见状笑了:“让你看看《中国民兵》的《统帅部信息》专栏嘛!”“明明搪塞我嘛!”我很不满,转身回到办公室,赌气似地翻开一本一本《中国民兵》杂志,映人眼帘的一串标题顿时吸  相似文献   

19.
30天、247人次、大半本的谈心记录、27条建议,这些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政治工作就是坦诚相待,就是要有"妈妈心、婆婆嘴、闲不住的两条腿"。2012年的2月14日,因工作需要我从常州调至江阴边检站任政委。走上新的岗位后,我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机关简单地熟悉了两天情况后,我就带上背包到基层一线蹲点。短短的30天时间,我和247名官兵谈心交流,写下了大半本的谈心笔记,也记下了官兵提出的27条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办公室里,存放着编辑部寄来盼13本精装的《中国民兵》,它见证了《中国民兵》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