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云南边防史上,出现过许多英模人物。他们以边疆为家,以艰苦为荣,长期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的精力,创建了不朽的功绩。他们是几十年来边防军人的优秀代表,是闪耀在边疆军民心里的灿烂繁星。本刊特陆续介绍一些英模人物的简要事迹,以学习他们的无私精神和高尚品德,激励我们这些后继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云南边防某部驻守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该部卫生队本着“救死扶伤弘扬医德”的宗旨,全心全意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赢得各族群众的爱戴。每天,来此就诊的群众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3.
云南这块边疆热土,曾经是自卫还击作战的主战场。在那场战争中,云南先后有35万民兵配属部队作战、救护伤员、运送物资、巡逻警戒、设伏堵卡、扼守要点、构筑工事、修路架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送得上、救得下、炸不断、拖不垮”的钢铁运输线,与部队一道铸造了“老山精神”,为保卫祖国边疆立下了卓著的功勋。1986年这里由战转平后,云南省军区党委围绕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局,从云南相对贫困落后的实际出发,及时提出了“围绕中心办民兵,办好民兵促中心,抓好民兵‘参建’,促进边疆振兴”的工作思路,率领全省200多万各族民兵致力于经济建设——以劳养武。他们开矿山、办工厂、种林果、搞运输……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云南民兵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在云南民兵创办的劳武经济实体中,产值在10万元以上的有150多个,100万元以上的有20个,1000万元以上的有8个。  相似文献   

4.
缉枪毒是公安边防部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处理好边防执勤与边疆经济建设的关系对搞活西部经济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云南边防的实际,在如何摆脱枪毒影响。搞好边防执勤。加速发展西部边疆经济建设步伐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5.
云南民兵与边防军人一道,在祖国的8000里边境线上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为祖国西南边疆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国陆地边界线总长2万余公里,周边与15个国家接壤,沿边有9个省、自治区, 边疆人口近3亿。新中国成立55年来,边防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1994-2004 年跨世纪的10年里,国家投资共建成1.5万余公里边防巡逻路、4600余公里边境铁丝网以及300余套视频监控等设施,边防旧貌换新颜。前不久,国家边防委组织记者深入云南、广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等边防一线,耳闻目睹、亲身体验了10年陆地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给共和国边疆带来的沧桑巨变。本期推出的是本刊记者行走新疆边防见闻录。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前夕,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加周年的来临,云南德宏军分区把学习滇西抗战斗争史,作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使广大官兵把立足点放在爱边疆、爱军营、爱本职上,决心为保卫边疆、振兴经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州的勐腊县,与老挝毗邻,是个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县。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科技不发达,经济发展滞后。这里居住着傣、瑶、爱伲等少数民族,还过着贫穷的生活。驻守在这里的云南边防某部官兵,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父母,把扶贫攻坚作为保卫边疆、建没边疆的重要内容来抓,满腔热忱为民办好事、做实事,爱民之情洒遍孔雀之乡,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  相似文献   

9.
云南毗连三个国家,边防线长达四千公里。随着一个又一个边境口岸的开放和开发,给边疆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边境口岸多、通道多、突发事件多,在边境管理与控制上,有些情况边防部队和武警不便于直接处置,使得堵走私、抓敌特、缉毒品、加强边境巡逻执勤、维护正常的集市贸易秩序,成为边疆武装部和民兵在搞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以来,云南省军区党委坚持以江主席关于“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前列”的重要指示为指导,结合云南边防实际,在全区广泛进行了以“爱国、强军、固边、富民”为主题的“八千里文明边防线”建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云南边疆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云南这块边疆热土,曾经是边疆自卫还击作战的主战场。1989年战转平后,省军区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围绕中心办民兵,办好民兵促中心,抓好民兵。‘参建’,促进边疆经济振兴”的工作思路,各级人武部门按照这个思路,积极组织发动民兵多层次、多渠道“参建”,广泛掀起了民兵“参建”  相似文献   

12.
地处云南边疆贫困山区的云县人武部,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在上级的支持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民兵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这个多民族的边疆小县城里,当地党政军民赞颂着一位情系国防的好县长。他,就是拉祜族县长铁红祥。  相似文献   

14.
云南景东县人武部在广泛组织民兵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紧密结合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两个文明”,注重把学习转化为精神动力、生产创造力、文明新风的推动力,积极引导民兵把理论学习落实到为建设边疆的具体实际活动中去,促进了景东县的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军区部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援边疆各族群众发展生产,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云南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充分发挥军队整体优势,为富民兴滇贡献力量。省军区部队和民兵近年来先后参加了昆河、昆曲公路和南昆、玉昆铁路等5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出动部队和民兵30多万  相似文献   

16.
2003年6月,刘保健以优异的成绩从成都第三军医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四川省解放军第37医院工作。“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歌儿暖人心”,因为李谷一这首歌吸引了他,他爱上了云南边疆。不久部队进行整编调整,他按捺不住满腔的热情,一纸申请要求到最艰苦、最需要他的地方去。当年8月,上级组织满足了他的要求,他被调到沧源佤族自治县当了边防部队一名光荣的军医。沧源是美丽而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边疆,有一个倍受人们敬仰的家庭。父亲刘斌,原云南保山军分区司令员,全国解放后,一直战斗在边防线上。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大儿子牺牲后,又把小儿子送上前线,两个儿子为国捐躯后,他忍着巨痛,说服老伴,又毅然送女婿奔赴前线。他家的事迹,震撼着千百万人的心弦。  相似文献   

18.
云南边防某部二连驻守在江城县曲水乡,是个边疆少数民族乡。这里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贫困。该连官兵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和扶贫帮困等活动,为驻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在边寨留下了深情。  相似文献   

19.
在滇西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深处,有一位心系国防、热爱武装,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一往情深的好书记,他就是云南泸水县县委书记刘泉同志。自2000年上任以来,身为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的他,坚持每月到人武部办公一次,认真履行第一书记的职责,为人武部解决实际困难。他常说:“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我们党的工作重点就是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武装工作要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核心,积极支持边疆扶贫攻坚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再忙也不能忘了国防,再难也不能难了武装。”刘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0.
周先进,四川省大足县人,1917年出生,1946年入伍,同年11月入党。战争年代,周先进是战斗英雄,立过3次特等功,一次大功,4次负伤。解放后一直战斗在云南边疆。1957年起任镇康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多次出席云南省军区、昆明军区和云南省积极分子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