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2001年10月开始的阿富汗战争以美军胜利告终。“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恐怖网络基本被摧毁,但国际反恐形势趋于复杂化。继续扩大反恐战果2002年3月11日,美国正式宣布反恐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其主要特点是:(1)继续围剿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及其他恐怖组织。1月,由英、德,士耳其等22国的4800名士兵组成的国际维和部队进驻阿富汗。7月31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表示,反恐战争已摧毁了“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所有重要据点。(2)扩大反恐空间,开辟新的反恐战线。2月,布什宣布把东南亚作为美国反恐战争的重要战场;美军与菲律宾军队进行长达9个多月的反恐联合演习;美国  相似文献   

2.
随着“蟒蛇行动”的结束,美军在阿富汗境内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武装分子近半年的讨伐行动告一段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转移并锁定新的目标,以期将反恐战争扩大至其他国家。 锁定伊拉克 早在阿富汗战争刚刚打响之际,美国总统布什便公开宣称,阿富汗战争决不是反恐战争的终结,而是反恐战争的开端。他发誓,美国不仅要消灭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而且要彻底铲除“基地”组织及其他主要恐怖组织散布在一些国家的训练营地、集结营地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新安全战略出台后的第一场战争。2002年9月20日,美国提出新的安全战略构想,强调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反恐和保卫国土安全为重点,提出了力量建设由“基于威胁”向“基于能力”转变等一系列观点,特别是在战略指导上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思想。伊拉克战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美国“先制”战略实践的重要步骤,反映了美国军事战略实质和走向。  相似文献   

4.
武君 《国防科技》2002,(5):31-32
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中,精确制导炸弹、“战斧”巡航导弹、无人机等高技术装备大显身手,成为反恐作战的“急先锋”。继阿富汗之后,美国还欲将反恐战线扩大到世界各地。今年1月31日,美国在菲律宾打响了反恐作战的第二枪,最近又向格鲁吉亚、也门派遣军事人员,欲与当地政府联合反恐作战。  相似文献   

5.
李军华  于冰 《环球军事》2014,(10):15-17
4月30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13年反恐形势国别报告》,但旋即遭到中国外交部表示不满:“在反恐问题上对别国说三道四、搞‘双重标准’,无助于国际反恐合作。”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 在美国已相继宣布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两场以反恐为名进行的战争后,出台这样一份报告并指责“中国在反恐领域与美国合作很少信息交换不对等”颇有一股为自己开脱的意味。然而从军事角度讲,这也意味着美军已着手战略调整,即将开赴新的领域。那么,从反恐战争中撤出的军队,哪里将会是他们下一个战场?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人的军事辞典里,反恐和缉毒、救灾一样,历来被认为是不属于战争范畴的。但是,在去年“9·11”事件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布什即向全世界宣布:“这是恐怖主义发动的战争,我们必须用战争来回答。”于是,恐怖同反恐怖,一夜之间便跨进了战争的殿堂。那末,恐怖战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7.
新华 《环球军事》2010,(20):1-1
10月17日,是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9周年。人们通常用胜负来判别战争结果。但对于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却实在难以确认胜利的天平定会倒向美国一边。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已经过去一年多了,然而,这场“没有尽头”的战争并没有在那里结束。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作为反恐战争的前线国家,一直成为世界举目关注的地方。2月1~4日,我前往巴与阿富汗交界的西北边境省访问,所见所闻,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9.
鼎冲 《国防科技》2002,(5):74-77
“9·11”恐怖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作出反应,把其定性为战争行为,很快锁定恐怖事件的主谋,确定了“建立反恐统一战线,消灭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打击为其提供庇护的塔利班政权”的战争目标,并积极进行战争准备。为了师出有名,美国有意夸大人员伤亡的预测数字,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一枚美国导弹准确地击中了在也门沙漠中行驶的一辆吉普车,车上6人全部死亡。后来证实.被炸死的全部是“基地”分子,其中还有“基地”组织主要领导人之一穆罕默德·阿提夫;发射导弹的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捕食者”无人机。在伊拉克战争中,大量中情局成员和美军特种部队始终在伊拉克中西部地区活动。在美国人怀疑可能藏匿有恐怖分子的阿富汗、哥伦比亚、巴基斯坦、菲律宾、索马里、也门等地,美国的准军事部队和美军特种部队也在秘密进行着“反恐战争”。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反恐”大旗的掩护下,美国中情局和美军部队的秘密军事力量正在悄然成长。  相似文献   

11.
拉登之死,将人们的视线再次拉回到了反恐战争。自“9·11”事件之后,各国开始意识到恐怖主义正在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纷纷将反恐作为本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开始下大力推动反恐作战装备发展,投入战场的反恐装备不仅有专用的特种装备,更有大量经过改造的符合反恐需要的普通作战装备,反恐作战装备开始由专用化向通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9月29日,白宫网站公布了布什的一次公开演讲,其中透露出诸多新的信息。布什声称:“阿富汗战争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最近,北约军队将接管负责阿富汗全境安全的任务。美向驻阿北约军队调兵1.2万人,援助那里正在进行的反恐行动。布什在演讲中,对反恐战争进行了辩护,坚信在盟友的支持下一定能取得反恐战争的最后胜利。专家分析认为,尽管布什政府以战争手段反恐引发了美国公民更加不安,美国政界掀起了倒拉氏的呼声,但是,布什不可能让拉氏充当挡箭牌,如果那样,就等于承认伊拉克战争是一次重大失误,因此,这两位难兄难弟不得不同舟共济。布什政府决…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阿富汗境内发起的反恐战争已持续半年。然而,眼下美国丝毫没有准备鸣金收兵的意思,反而摆出一副将在更大范围内发动反恐战争的架势。美国总统布什最近视察美军时就声言,美国仍然受到恐怖分子的威胁,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正进入第二阶段。 开辟新的战场 早在阿富汗战事尚在紧张进行时,美国就酝酿要把反恐军事行动扩大到更大范围,与有关国家开展反恐合作。布什说:“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那里有‘基地’组织的成员和影响,我们就将协助东道国铲除他们,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反恐行动的深入,2002年的“国际局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由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与国际恐怖主义之间的战争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亚,美军在阿富汗山区的军事行动虽然称不上大规模战争,但新世纪信息化作战的方式“尽现原神”。凭借近10年来高新科技的发展,美军实施海空精确打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事实上,“整个政府”都需要对这场历时十余年的战争进行反思,而美国国防大学复杂行动中心应该牵头组织跨机构间的反思项目。美国政府应该像反思越南战争那样反思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美国的反恐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阿富汗战争也将“曲终人散”,美国在与以“基地”组织为首的恐怖分子的战争中已占据上风,但形势却也更为复杂。恐怖分子的力量虽然遭到了削弱,但他们的适应性变得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6.
胡欣 《现代军事》2010,(6):20-23
冷战结束20余年来,超级大国美国已经经历了四场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6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在这期间,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和对面临威胁的判断,不断调整对外使用军事力量的立场和政策,先后出现了所谓的“鲍威尔主义”、“布什,拉姆斯菲尔德主义”。随着奥巴马政府上台,美国的对外战略开始了新一轮调整。在这其中,在军事领域最近又出现了“马伦主义”。  相似文献   

17.
2001年9月11日.随着世贸中心双子楼的坍塌.国际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头号大敌,全球反恐战争成为美国核心任务。2003年2月14日,美国颁布了历史上的第一份《国家反恐战略》(National  相似文献   

18.
阿富汗战争是“9.11”事件后美军以反恐为名针对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进行的一场非对称战争。本文在总结阿富汗战争发生的背景、战争的主要阶段、战争指挥体系和部队指挥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战争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对于许多人来说是相当陌生的,因为它没有以色列的摩萨德、美国的中情局、英国的军情6处那么出名,然而,论神秘性和“9·11”后的重要性来说,它一点也不比上述的情报机构逊色。特别是随着反恐战争的继续、“基地”负责人的接连落网,这个在全球反恐战争中越来越引人瞩目的情报机构终于浮现在世人的眼前。3月11日,这个极其神秘的情报机构首次向世人敞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让人们终于有机会看到它那神秘的内幕。  相似文献   

20.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恐战争,对涉嫌制造“9·11”事件的本·拉登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基地”组织几近土崩瓦解。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恐怖分子是不愿善罢甘休的。他们发誓要同美国斗到底,并且扬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报复美国。恐怖分子的威胁并非危言耸听,最近搞得美国人心惶惶的“脏弹”就是恐怖分子们可能用来发动恐怖袭击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