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中国和欧洲作为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军事经济学说异常丰富。在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两地区军事经济学说颇为相似。由于两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和自然地理的差异,两地区军事经济学说呈现出不同特色。尤其是古代中国长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欧洲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的不同,古代中国军事经济学说深深地打上农业社会的烙印,而古代欧洲军事经济学说处处体现出商品经济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曾经有过辉煌的科学文化技术发展的历史。早在欧洲人以前就已经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法、印刷术、火药等闻名于世的科学技术,为人类文明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而在军事技术方面,也曾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例如:从13世纪起,中国已把火箭用于战争,而欧洲直到工业革命初期才在战争中使用火箭。然而16世纪中后期,欧洲就开始播下以煤、蒸汽和机器为基础的工业革命的种子,经过跨世纪的孕育期,巨大的潜力被释放出来,开始了工业革命。欧洲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生了近代科学,并与大工业生产互相促进,推动欧洲各国近代化的进程。与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国和欧洲军事经济学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和欧洲军事经济学说之比较●程享明刘慧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数千年的历史时期,人类在为频繁的战争提供经济保障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军事经济学说。中国和欧洲作为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其军事经济思想更为丰富。在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两个地区的...  相似文献   

4.
<正>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古代科技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你知道人们是如何发明指南针的吗?指南针在航海事业发展中起到了哪些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开启发现之旅吧!指南针的发明与发展宋代有一位叫沈括的科学家,他致力于研究科学和技术,曾在著作《梦溪笔谈》中指出,指南针是用磁石摩擦铁针,使铁针磁化制成的。指南针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出现,这与中国的天文学定位方法和磁学方法演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现代火炮的使命是杀伤有生力量,摧毁各种技术装备,如地面上的火炮、导弹和坦克,空中的飞机和海上的舰艇,破坏各种工程、障碍设施,如桥梁、交通枢纽和设防工事,同时完成各种特殊任务,如照明、燃烧、施放烟幕和侦察、电子干扰等。中国是火炮的故乡。公元前5世纪,中国发明古代炮——抛石机。大约在14世纪,宋代又发明了用火药发射的古代火炮——青铜火铳。火炮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走向世界的。从那时起,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6.
刘精松 《国防》2006,(9):37-38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中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中国在经济、文化诸方面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融合。实践使我们领悟到,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交流,而文化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正是在交流、碰撞乃至冲突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的融合与繁荣。在中国传统的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圣”孔子“、武圣”孙子的思想及其理论著作,都像所有的优秀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防工业发展简述于保中,胡吉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古代,“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冶炼锻造刀、枪、剑,进入冷兵器时代。唐代发明了火药,宋代应用于战争,进入火器时代。火器的使用使战争规模扩大,战争消耗俱增。西方伴随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适应国...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火箭这一名词,在火器史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火药发明以前和发明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它只是利用弓弩发射的纵火武器;唐宋以来在火药用于制作战争武器的实践中,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家利用火药燃烧时高速喷射气体的反作用推力,发明了火箭,逐步形成了单火箭、集束火箭、有翼火箭、二级火箭等火箭武器家族,甚至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火箭载人升空飞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刘芳 《政工学刊》2009,(8):43-45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继承工业文明而又批判工业文明的弊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当今时代崭新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上写上了“生态文明”的内容,标志着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升华。这不仅是我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转变,而且是思想观念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有物质技术手段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制度的保障,更需要有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观的约束与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刘俊平 《国防》2006,(6):7-9
拿破仑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同时又指出,要看到思想比武力更重要。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是古今中外文明相互融合的产物,而中国古代国防思想则是其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土壤。要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就应追本溯源,对中国古代国防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所曾达到的高度有所认识,同时还应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一、中国古代国防思想及其特征一般而言,国防自有国家之日起便伴随而生;而有国防,必存在国防思想。但是,中国古代并不存在近代意义上的国防。因为作为强势文明的中国很早就已构建了一种以华夏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军事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我们今天所研究军事经济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从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中找到渊源。其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地缘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古代欧洲相比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2月17日,是世界发明飞机100周年纪念日,我长期从事飞机研究,对此十分关注,感慨颇多。可以说,飞机彻底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没有飞机就没有今天的文明。 世界航空工业的巨大成就来自于永无止境的创新。世界飞机发明百年里,无数的创造和第一几乎都与中国无缘,作为航空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观念对世界和平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从“军事文化”概念的定义分析入手 ,为军事文化研究确立了可供操作的前提。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普遍性出发 ,引出春秋战国与当代世界的国际关系性质的比较分析 ,得出两者在国际政治方面的五个共同特征 ,进而指出 :先秦诸子军事文化观念与当今体现在国际政治领域的西方军事文化观念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西方国家以“人权高于主权”进行军事干预 ,为自己的霸权主义服务 ,与春秋战国时期以“攻其国 ,爱其民 ,攻之可也”为借口的“假仁以霸”情形完全一致。国际反霸权主义的思想同孟子的反霸权思想本质上相同。作者认为 :由于最初的地理原因 ,“封闭型文明”比“开放型文明”更早完成“暴力建立秩序”的历史过程 ,因而也就较早地出现制约暴力的和平主义因素。中国古代属于“封闭型大河流域灌溉型农业文明” ,因而较早地产生了具有浓厚人道主义关怀与和平主义倾向的军事思想 ,而渗透着东方古典人道关怀与和平主义的“慎战”、“不战而胜”等战争观念为当代西方所接纳和推崇 ,表明西方文明正在摆脱与生俱来的崇尚暴力的传统 ,在战争观的进步上 ,正在接近中国古典文明时期的水平。究其原因 ,在于春秋战国的社会与当代国际社会某些性质相似。作者认为这一现象既可以看成西方文明或当代世界文明已经在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李扬)如何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健全军民互动合作机制,地方政府如何利用军工技术和人才,用高新技术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使有实力的民用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为国防建设服务;如何利用民用工业企业的改革经验、技术市场、资本市场、管理和人才,推动军工企业的改革,使国防科技工业成为引领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这是当前国防科技工业所面临的也是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为此,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中国发明协会于8月4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以建立健全长效的军民互动合作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科技的兴衰原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古代科技兴衰的历史回顾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中国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科学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许多有着重大意义的、划时代的科学技术,都是中国最早发明和最早使用的。最突出的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  相似文献   

16.
筷箸     
筷子,古称箸。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筷箸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象征着古老而悠久的中国文明。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便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箸变成为今日的筷,有个说法是可能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之意,故反其意称箸为快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军工技术转民用工作正在蓬勃开展,其意义和影响正越来越深切地为人们所感到。但是,对此所做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策性实证研究,却很不够。实践走在了理论前面。实践提出了许多问题,需要理论作出阐释。本文拟对其中几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确定一个合理的工作范围技术的发明、应用和发展,是一个区分成不同阶段的连续过程。我国军工技术转民用,其工作面覆盖这一过程的哪些阶段,对于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军工技术的潜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最新成果。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涵盖了自然观、发展观、民生观、系统观、法治观、共赢观等理念,充实并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全球的生态治理体系带来了中国的影响力,具有不容忽视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雷明 《中国军转民》2024,(5):145-147
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了人类文明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从大历史观的长程视角、全球视野与全局观念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整体性文明;在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孕育并以中华文明为底蕴;以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为本质,在对传统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中实现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性跃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文明发展大趋势来回应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军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其间孕育生长的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这条充满军事智慧的知识长河中,产生出具有世界级影响的辉煌华章,一是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二是20世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以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贡献”,需要从对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历史考察中加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