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其实,老涂的"糊涂事"虽然很多,但都集中在他的"私事"上。如果一谈到工作,那他比谁都明白,一点也不含糊。老涂的真名叫涂小飞,四级军士长,是连队信号输入连的代理排长。在我们团,若是说涂小飞,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但要提起那个"糊涂"的老涂,大家都知道是谁。老涂个头不高,黑乎乎、壮实实,一直都保持着那个性鲜明的板寸头。他的穿着也有些"糊涂",一双迷彩鞋已经泛了白仍穿得津津有味。单是第一印象,就感觉他缺乏电视剧中军人的那股英气,能力素质估计也够呛,当得知要分到他所带的排,我们多少觉得有  相似文献   

2.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一直自认为是真军人、纯爷们儿的于洋,这次却当着自己兵的面流泪了,但于洋不觉得丢人,他知道兵们懂他的心。面对熟悉得再熟悉不过的兵,第二炮兵驻西北某基地工兵营机械连一排长于洋不得不挨个问:你是谁?你是哪个?"排长,不认识我啦,一班的王启斌!"于排长鼻子一酸:"哟,斌子!"只见一班副班长、推土机操作手王启斌一  相似文献   

3.
罗雪 《环球军事》2013,(6):64-66
有人怀疑我是中国间谍 对我来说,海军曾经承诺过的“入伍后迅速解决人籍”一直没有实现。不知道这跟我的爸爸曾经来基地看我是不是有关系。那是父亲第一次来美国看我,他知道我在美国当海军不容易,所以行事很谨慎,出去溜达也从来不拿照相机,为了避嫌。我都没敢告诉他,我的老美战友们总是开玩笑说我是中国派来的间谍,怕他更紧张,连门都不敢出了。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笛声     
这笛声是七十多年前从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传出来的,是从无边无际的草地上那簇篝火旁传出来的。我知道,这笛子实际上是吹不响的。他的演奏者是一尊雕塑,雕塑是沉默的石头,没有生命,自然也没有声音。但谁都说他有生命,有声音。每一次看到这尊雕塑,我都  相似文献   

5.
一位是幼儿园老师,另一位是医院的护士,两个女孩子部不错。"老炮"心里挺矛盾的,不知道该选谁。"这次你要是再拿不下,就别回来了!""老炮"休假的前一天,连长张军就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其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老炮"到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休假走的那天他刚好满30岁。"老炮"原名李崇锦,是成都军区某装甲团的一名班长。说起"老炮"这个绰号那是绝对的名剐其实,不同的人同样的开场白:"哎!你太像那谁了……对了,《我是特种兵》里面的班长‘老炮’。"于是乎,"老炮"就成了他的代名词。不同的是"老炮"特爱笑,不像电视剧里的那样有"杀气"。当然,他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呼。"老炮"在该团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是  相似文献   

6.
乔良 《国防》2009,(12)
我不知道当我打算逐一清理脑海中那些世界名将的印象时,为什么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这个人? 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说实话,我不大喜欢他.我不喜欢他那副时时处处自我中心、自我膨胀、自我表现,恨不能一个人包打天下(整个一个"三自一包")的英国派头,以及由这些毛病导致的在战场上争功诿过(这在他那本字里行间几乎从不赞美自己的盟友、同僚,把一切功劳毫不犹豫地揽到自己名下的<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中一览无余),甚至不惜在作战中让盟军的其他部队停下来,把胜利的机会留给他和他那著名的第八集团军.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相识6年,结婚5年。因为他老不顾家,我埋怨甚至怨恨他和他吵过、闹过。如今,他病了,领导、战友来看他,从他们嘴里我才知道,原来他在部队做了那么多的事,大家是那么需要他。6年前,王中昌告诉我,单位迎国庆歌咏比赛他要送我一首《真永远》,我故意骗他说来不了。当我手捧为他准备的99朵玫瑰上台时,他激动得语无伦次。99,代表久久,爱的种子那时就种在了我的心里。去年,他病了,我的天仿佛塌了。听说他单位要办教师节晚会,我瞒着他第一次找了基地领导。站在台上,我为他唱了一首《悬崖》,告诉他我的心声:"我只求陪你直到末路。"泪流满面的他,一路小跑,为我献上了战友准备的鲜花,那可是我平生收到的第一束花。我曾埋怨他——兢住在家属院,你咋老不回家,你的心里到底有没有这个家王中昌是我们家的"保密局长",结婚这么长时间了,我对  相似文献   

8.
在军营,一提起"枪王"何祥美,那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枪王"的背后还有一位名师——李治军。多年来,经他手培养的狙击手足足能组建一个团,何祥美、韩昌生、周剑锋……都是他的学生。这就是"李队",他瞄准的目标只有一个:把每个特种兵都培养成神枪手。  相似文献   

9.
正半年前的一天,我闲来无事,在学校阅览室无意间翻看了《当代兵团》,由于杂志讲的都是兵团的事,让我感觉很亲切。看到"兵团先锋"栏目时,我惊喜地发现其中刊登了一篇讲述一六七团退休干部余志章为社区居民做好事的文章。我认识余志章老人,以前只知道他很乐于助人,看完文章才知道,原来他  相似文献   

10.
纸质媒介书本的困惑"那时全连也就一本《新华字典》,因为入伍前家里根本买不起类似的书,我拿到手里,爱不释手,便藏了起来占为己有,连里也没有发现,我于是打定主意永远不能被连里知道是我偷偷留下了那本字典,等到可以外出的时候,我徒步走了整整两个小时的山路,到最近的镇上把它寄回家了。"那是1978年,他只是一名年轻的战士,如今,他是某军队刊物的主编,见过的书,读过的书,包括编过的书,都不计其数了,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仍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1.
薯条正传     
正"夸"字是怎么写的"老公,你太能干了,吃完饭把碗洗了,衣服也洗了,还有地也拖了,我老公最好了!""你别夸我了,我知道你一夸我就要吃大亏了。""对呀,你也不看看‘夸’字是怎么写的。"赤裸裸的嫉妒A说:"有个中学同学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只能自己打拼创业。当年他就老是花钱请我帮他做作业,现在他仍然要每个月付4000元请我在他公司上  相似文献   

12.
无悔的承诺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对军人的向往和崇拜,也许是为了圆一个当兵的梦,也许那一身戎装给人以神圣、威严和安全,在曾经恋爱的季节,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当他着一身军装威武地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知道我已别无选择。可当时的他却极严肃认真地对我说:“做军人的妻子,就意味着牺牲,意味着奉献,你行吗?”我点点头对他作出了承诺。  相似文献   

13.
阴晓强班长个不高,但是正应了那句"浓缩的都是精华",在别人眼中绝对是被崇拜的偶像。上士阴晓强是我们的班长,说起他的名,大家不免想起那被"唐伯虎"踩死的"小强",所以班里的战士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小强"班长。说班长的"小",我得好好说道说道。一是个头小,班长1米65的个子总让人有种不够威武的感觉。我刚到小车班时,还颇有些小觑他,结果两个月的团运动会上,他一举夺得了100米翻轮胎项目的冠军后我瞠目结舌。二是小心,来小车班5年多,不管什么天气,什么车型,阴晓强都没出过什么问题,跟他学车时,一  相似文献   

14.
笑笑好心情     
会更痛苦年轻的妻子满面愁容。"你怎么啦,亲爱的?"已结婚10年的女友问。"噢,我感到非常痛苦,丈夫整个晚上都不在家,而我一点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唉,这不该使你焦虑不安。"女友面带微笑地回答,"要是你知道他现在在哪儿,你会更痛苦的。"  相似文献   

15.
我知道,就算当了班长,我也是一名战士,和以前一样但是也不一样的战士……我是新兵三班的班长,一名下士班长,半个小时之前,才被授的衔,我以前的班长还是叫我"新兵蛋子",士官队伍里的新兵。班长说我穿士官的衣服很帅,有他当年的"英姿"。这样的玩笑,他以前是很少和我开的,但是现在我和他一样了,我也是班长了,用他的话说,我也有了自己的"队伍"。上午8:30站在队伍前,我不慌不忙地下达课目和训练内容,可心里却一直在打鼓。以前队列训练,我们一群新兵都很羡慕班长,  相似文献   

16.
"尚导,你这次又要去啊?"初见尚昌仪,是在一次对联合国维和任务区司令官的采访中。听大家这样称呼他,我以为那是他的名字,怎么也没和导演这个职业想到一起。采访中,尚昌仪对维和情况的熟悉程度,让我一度把他当成维和办来的研究员,当得知他是八一制片厂的导演后,我重新打量眼前的这个中年人。导演?怎么没有长头发、长胡子,至少要有点"文艺中年"的颓废劲儿吧。坐在我旁边的一位领导说:"你看他不像导演,他身上没有艺术范儿,都是军人范儿,因为他是拍摄维和第一人啊。"  相似文献   

17.
要有追求理想、锲而不舍的"韧劲儿"。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是雷锋从小就有的愿望。然而,由于身材弱小,雷锋报名入伍体检时没有过关。但他并不气馁,几经周折、"不依不饶"恳求组织。终于,他那颗赤诚之心和那股子"韧劲儿"打动了所有的人,组织研究批准了雷锋入伍。后来,雷锋在日记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渴望已久的  相似文献   

18.
李吉峰 《国防》2013,(5):79-80
那年新兵刚到连队时,我在外出差。当我回到连队进入排房,新兵看到我肩上挂着红牌牌,一时愣站在那不知道叫什么。一班长见状大声呵斥着:"傻了,不知道叫排长!""报告班长,你只告诉我们肩上挂黄牌牌叫首长,挂绿牌牌的叫老同志或班  相似文献   

19.
回家探亲的何家亮怎么也没想到,他乘坐的中巴车会突然失控翻进路边的河道。危急时刻,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喊出了那句熟悉的口号:我是解放军。大家不要慌,听我指挥。然后,他用脚奋力蹬碎车窗玻璃,四入冰冷的河中把车厢内4名群众全部救出。猛到堪比功夫明星何家劲的下士何家亮,用  相似文献   

20.
快下班前,在银行上班的妻子李明珍,正在忙碌地处理工作,突然接到丈夫刘先国从乡下打来的电话,那神情,那语气,有几分自豪和激动,妻子觉得他讲的这个事情不靠谱,说:"你就吹吧!使劲地吹!""吹?你晚上看电视不就知道是真是假了!"刘先国对妻子说的事是: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要播对他的"专访"。这一天是2013年7月29日。不管信还是不信,妻子领着儿子刘泽浩晚上7点准时坐到电视机前。第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