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政府2002年12月11日公布新的《抗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的非机密版。这份报告强调,如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以下简称 WMD)被用于攻击美国本土、美国海外驻军或美国的盟国与友邦,美国将采取“一切可供选择的手段”,以压倒性的力量予以反击。新战略的主要内容新战略报告主要论及美国抗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的三大支柱,以  相似文献   

2.
在经过近两年的"地毯式"搜寻后,美国派往伊拉克查找萨达姆政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调查小组"已经在2004年底正式结束这项工作,空着手悄然撤回到美国。在《华盛顿邮报》1月12日捅出这一消息后,美国白宫随即也向外界正式承认,在伊拉克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行动已经停止,并未发现布什总统在发动伊战前所宣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美国白宫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还透露,调查小组负责人、首席武器检查官道尔夫将在今年2月向国会提交调查报告的最后版本。这一切无不表明,美国在伊拉克展开的声势浩大的搜寻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活动无果而终。而既然开战的证据未能找到,布什政府"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必将遭到严重抨击。  相似文献   

3.
美国反恐出狠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华盛顿邮报》9月11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已起草了一份调整有关核武器使用原则的文件。文件设想指挥官在获得总统批准后可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或恐怖组织采取“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核武器使用原则草案还包括使用核武器摧毁敌人的核、生、化武器。修改的原则尚待批准这一文件是由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起草的,目前有待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后批准。该文件将修改美国核武器使用的规定和程序,以反映布什政府于2002年12月首次提出的“先发制人”核打击战略。当时,美国政府在绝密的国家安全指示中详细地概括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1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率先报道,美国国防部已经起草并提交了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草案。草案允许战场指挥官在获得总统授权的情况下,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或恐怖主义分子集团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同时还允许使用核武器“先发制人”地摧毁敌人的核生化武器库。该消息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联合核作战条令》是一个什么样的文件?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草案有哪些新的内容,又会对国际安全产生哪些影响呢?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中美国情报界的巨大失误引起了人们对情报界的关注。一系列调查报告,如《9.11委员会报告》、《两会联合调查报告》、《美国情报能力委员会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等陆续出台。这些报告中反复提及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美国情报界的协调问题,这是美国情报界长期存在的一个难以解开的“症结”。  相似文献   

6.
2002年1月lO日,美国主要情报机构在向尉会提交的《国家情报预测报告》中称,相对于远程导弹袭击而言,美国将来遭受用船只、卡车或者飞机携带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的可能性更大。 据《华盛顿邮报》11日报道,这份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及另外10家情报机构共同提交的报告说,美国现在遭到携带核弹头的远程导弹袭击的可能性比两年前有所增大,但相比之下,美国本土遭到敌国或恐怖组织用非导弹方式携带核武器和生化武器进行袭击的可能性更大。这是美情报机构首次预测美国  相似文献   

7.
美国2002年《核态势审议报告》称,全世界有70多个国京拥有1万多个地下军事设施。其中,有1400多个是用来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弹道导弹,或者是用作高级军事指挥中心的,特别引起美国高层的关注。该报告称,目前美国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对付这些深层地下战略设施。作为一种遏制手段,美国需要研制一种微型的钻地核武器,它没有一般核武器那么大的杀伤力和负面影响,但却可以有效地攻击地下目标,有相当的毁伤能力但核辐射危害较小。该报告还制定了于2012年部署这种“新型能力武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这是自日本《防卫计划大纲》1976年首度出笼以来的第二次重大调整,将于2005年4月正式取代1995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内阁会议还通过了2005至2009财政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新《防卫计划大纲》要点以多功能、灵活机动、有效的防卫能力为目标,用以应对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他问题所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宁夏科技》2003,(2):41-48
近来,美国不断指责一些国家发展化学武器、细菌武器、核武器(简称核、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准备对其进行打击,核、生、化武器再次受到世界的关注。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化学武器以来,已有80多年的历史。化学战的发生与发展及扩散并没有受到国际公约的限制和政治因素的制约,例如1950年,美国将化学及细菌武器用于朝鲜战争,人们熟知的故事片《上甘岭》当中就有美军使用毒剂的情节。1960-1970年美国将化学武器用于越南战争。1980年美国将化学及生物武器提供给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并支持伊拉克在同伊朗的战争中较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化学战的历史经验给人们以启示,人们预测未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9世纪末。欧洲强国化学工业获得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9月16日,一直在武器核查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的伊拉克突然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将无条件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恢复工作。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政府在武器核查问题上软化立场是一种无奈而明智的选择,意在回避同美国迫在眉睫的军事对抗。 自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美国在战略和战术上均把“反恐”矛头直指伊拉克。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先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之首,随后多次公开宣称要使用“各种手段”改变伊拉克政权。美国准备再次攻打伊拉克的主要理由就是后者拒绝接受联合国核查,继续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利益和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1.
2002年9月20日,白宫公布了布什政府的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三个方面阐述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其中军事安全问题所占比例很大,说明布什政府将重点从军事上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绝对安全。如果说,美国1950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政策文件》(NSC-68)开始了以美苏军事对峙为主要  相似文献   

12.
康磊 《环球军事》2004,(17):48-50
对于发生在去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借口是“布什总统对伊拉克宣战,是为了推翻一个血腥的暴君、一个违抗世界长达12年的人、一个建造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美英联军已经基本控制了伊拉克的主要城镇和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美国以查找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帮助伊拉克人民实现一个更好的未来”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但时至今日,美国在伊拉克并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伊拉克人民面对的“更好的未来”却是混乱、饥饿、疾病和死亡。 战争之初,美国方面一再宣称,美军在对伊的空袭中使用的是精确制导的炸弹和导弹,这种新战术不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独立报》6月6日发表文章,分析五角大楼在全球重新部署兵力问题。文章认为,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军事政治领导宣布将于最近的将来重新部署自己在全球的基地和军事设施,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这是因为美国战略方针的变化。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东西方对立已经彻底成为过去,现在对美国的主要威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  相似文献   

15.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与“基地”恐怖组织有联系为由,对伊发动了战争,可是时至今日,这两条理由都没有找到真凭实据。那么,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呢?从世界普遍舆论和美国一些要人自己的言论中可以看出,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战略企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20日,美国公布了现政府向国会提交的、由布什撰写导言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布什政府上台后首次提出的、也是21世纪美国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是在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的背景下出台的,具有一些新特点,反映了布什政府对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些新观念,将对美国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报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美国国防部首次制定了《美国国防战略》文件,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军事战略”之间增加了一个“国防战略”的战略层次。但2004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文件没有公开发表,我们仅从 2004年版《美国国家军事战略》中,了解到美国“国防战略”的存在及其核心内容和基本作用。 2005年3月,美国国防部公布了由拉姆斯菲尔德签发的新版《美国国防战略》文件,使我们有机会对该战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聚焦卡扎菲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据英国政府透露,布莱尔首相和布什总统将会见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签署销毁利比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协议。据英国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披露,会见将在今后几个月内进行,地点将选在一个“中立国”。西方国家一直将卡扎菲视为疯子、坏蛋和恶人。经过35年紧张的关系后,卡扎菲却要成为西方国家的新朋友了。  相似文献   

19.
脏弹一直是恐怖分子垂涎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近来国际上走私脏弹牟取暴利的新趋势又为恐怖分子获得这种令人生畏的脏弹提供了便利。鉴于目前的状况,国际反恐机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频频发出警告:日益猖獗的走私脏弹之风将给国际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带来严重的影响!11月30日的美国《华盛顿时报》披露了近年来查获的几宗国际走私脏弹的案情内幕。 一次偶然堵截揭开超级秘密 今年5月31日,一名叫提多·马基里亚的男子打的前往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火车总站。路途中,他随身携带的几只箱子显得异常沉重,简直把出租车的后轮都要压瘪了。别看这些尺寸不大的箱子但却是致命  相似文献   

20.
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几乎使用了当今世界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高新技术兵器。这场战争暴露的西方军事强国凭借高新技术兵器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本质,使许多国家认识到现代化的强大军事能力,对维护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至关重要,更加重视军备建设。与此同时,作为世界军事超级大国的美国,还在谋求新的更大的军事优势。于是,目前世界上出现了加速发展军备的新动向,使武器扩散特别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高技术武器的扩散更加难以控制。 军费开支大幅度增加 1999年的海湾战争,美国的军费为2762亿美元,占世界军费开支的1/3,已相当于俄、英、法、日、德、中等6国国防开支总和的1.67倍,2000年又增加了126亿美元。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