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从未受过任何间谍训练的石油商人,却凭借其爱国热情不畏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甘愿成为一名美国间谍。他以"石油商人"的身份为掩护,暗中倾察纳粹炼油厂的情报,为盟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凭借精湛的"演技",居然在素有"人间地狱"之称的盖世太保总部周游、欺骗希姆莱达4年之久。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间谍英雄——艾理库森。  相似文献   

2.
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说过这样的话:"由于得知双方部署是战争取胜的关键,所以运用谍报人员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的普遍手段."有些间谍甚至改变了战争的进程,改变了国家的命运.1941年,日本政府破获了一起间谍案,由此,直接导致了日本近卫内阁的倒台,这起间谍案的主角,二战六大间谍奇案的谍首、被誉为"红色谍星"的人物是谁呢?他就是理查德·佐尔格.  相似文献   

3.
李士群,浙江遂昌人,生于1907年3月20日,与丁默邨同为汪伪政权"七十六"号的负责人.所谓的"七十六"号,其实是汪伪特工总部的代称,因设在上海极司非尔路七十六号而得名.李士群曾经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简称"中统")的特务,他后来投靠日本人很可能是因为老牌间谍南造云子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在间谍人物中,真正的"三面间谍"十分少见。同时为三个间谍机关工作,无异于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有个英国人是一个具有三重身份的间谍,他是一个高明的"走钢丝的人"。  相似文献   

5.
吕明武  史爱清 《国防》2002,(5):38-38
《孙子兵法》云: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也就是说利用敌方的间谍为我方服务,即间谍的逆用.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吴国主帅周瑜便成功导演了一出巧用反间计的好戏.他先利用蒋干群英会盗书,使曹操中计,斩杀了"久居江东,谙习水战","深得水军之妙"的蔡瑁、张允二将;而后,利用蔡中、蔡和使曹操再中"苦肉计",收留了诈降的黄盖;最后,再次利用蒋干将庞统引荐给曹操,并献上"连环计",最终使奸诈之极的曹丞相惨败而归.  相似文献   

6.
间谍炮弹     
李库 《军事史林》2004,(3):51-52
炮弹历来是摧毁敌军事设施、杀伤敌有生力量的重要武器,素有"残暴杀手"之称.然而,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一贯只善用杀伤力"讲话"的炮弹,有的也开始充当起了侦察兵的角色--它们就是诡秘狡诈的"间谍"炮弹.  相似文献   

7.
傲楚 《环球军事》2010,(21):58-59
妻子背叛、部门清洗,这就是一位苏联间谍在上世纪50年代面临的处境。在双重打击下,苏联部署在亚洲的头号间谍最终选择了叛逃西方。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在美国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呢?请看拉斯特沃罗夫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克格勃间谍隐身马戏团1961年仲夏的一天,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处的官员沃尔克携带绝密要件,一脚踏进旧金山市金门大街450号。这是美国联邦调查局旧金山分局的所在地。接待室内,苏联科反间谍检查官史密斯叼着雪茄烟,悠然地坐在沙发上。见沃尔克进来,他并没有起身,只是向旁边的沙发摆了摆手,说:"请坐,沃尔克先生。你要求见我有什么事?"沃尔克在沙发上坐下来。他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庞大的间谍队伍里,曾经活跃着一大批著名的女间谍,如第一个获取美国核情报的扎鲁宾娜,成功地建立了意大利间谍网、有“间谍王国女沙皇”之称的安琪娜。在这支队伍里还有苏联著名作家佐娅·瓦斯科列斯卡娅。作为作家的她在20世纪80年代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她长达38年的间谍生涯却鲜为人知。 骑自行车的女特工 佐娅·瓦斯科列斯卡娅于1907年4月28日出生在图拉州的一个小城里。1921年,年仅14岁的小佐娅凭着一腔热血,不顾父亲的  相似文献   

10.
1991年秋,全面介绍杨勇生平事迹及其军事实践的传记《杨勇将军传》,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称他是"著名战将".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间谍活动在这些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成就了一些知名的"间谍",还造就了部分善于用"谍",敢于用"谍"的军事将领.这一时期还诞生了中国古代早期的"间谍"理论,并对此后2000多年的间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8):62-63
在过去,鲜有人会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或间谍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打破了沉默。前中情局特工林赛·莫兰破例接受了媒体的专访,详细解释了什么是中情局特工,什么是中情局间谍,中情局特工必须经过哪些培训,如何成为间谍,  相似文献   

13.
克·邓拉普曾是美国陆军驻扎在’国家安全局的一位中士。但谁也料想不到,在邮差这个不起眼的岗位一k,邓拉普竟然也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来。他被苏联克格勃成功策反成为间谍,之后利用工作之便,出卖各种秘密文件长达3年,给美国情报部门造成的损失简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东窗事发之前,他选择_r自杀,将他的间谍经历永久地带人了坟墓。  相似文献   

14.
时下,称呼"老板"之风甚行,并蔓延党政机关部门,甚至侵入部队。在社会交往中经常听到有人称呼他人为"老板",到地方机关部门办事也能听到部属称其单位领导为"老板",在营区内与战友闲聊时也有称其单位主官为"老板"的,长此以往,势必影响部队风气建设,要坚决刹住。  相似文献   

15.
一名曾以苏联驻联合国外交代表处工作人员身份在美国活动的克格勃退休间谍在俄罗斯《伴侣》月刊上撰文,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他受命用“换妻”的手法拉拢一名美国政要从而获取重要情报的真实故事。这宗桃色交易堪称克格勃历史上很奇特也很成功的一次色情间谍行动。这名克格勃资深间谍没有透露自己及其他3名当事人的真实姓名,而是在文中使用了化名。  相似文献   

16.
在<孙子·用间>中,孙子将间谍分为五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所谓反间,就是"因其敌间而用之",是一种"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的计谋.杜牧在<十一家注孙子>中这样解释反间: "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使用反间计的方法,一是用重金收买敌方间谍,使之为己效力;二是设法欺骗敌方间谍,让他将我方故意散布的虚假情报当成真情报,从而诱使敌人上当受骗.下面的例子,就是实施反间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个爱国者,在越南战争中为越共提供了许多价值连城的情报,胡志明曾因此而惊喜地说:“我们现在是在美帝的战役室里”;他是一个记者,先后为路透社、《纽约先驱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时代》周刊工作: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分析家,有人因此称他“越南新闻团主任”,他自嘲是“政变教授”和“革命博士”,他是美国CIA精心培植的间谍,却为越共所用,在一段时间,又曾同时为法国、CIA、越共、南越提供情报,被称为“四重间谍”。他就是2006年9月去世的越南传奇间谍范舂安。  相似文献   

18.
间谍不是007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8,(21):52-53
在人们的记忆里,间谍生活充满了神秘和刺激,在007等间谍片进一步渲染下,美国中情局和苏联克格勃的间谍简直成了“超人”的化身。在这些间谍面前,似乎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们的生活紧张、刺激。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真实的间谍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克格勃前间谍是怎样描述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时值俄罗斯反间谍组织成立90周年之际,俄联邦安全总局等机构在莫斯科俄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举力、了名为“反军事间谍行动90周年”展览活动,其中首次披露了充当美国间谍的前苏军少将波利雅可夫在1988年被判处死刑时的受审情形,在西方情报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波利雅可夫对中国读者来说,也许还鲜为人知,然而,他却是冷战时期西方“最成功的间谍”。美中央情报局第十六任局长沃尔西就曾自豪地说:“冷战时期所有的美国秘密特工中,波利雅可夫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20.
王乐 《环球军事》2011,(11):58-59
二战后,苏联最为传奇的间谍恐怕就要属一位名叫格里古列维奇的间谍了。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他辗转欧洲及拉丁美洲数个国家,他作为一名刺客曾参与对托洛茨基和铁托的刺杀。他一直谨守间谍的行为准则,从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最后去世,他的真实身份和经历才被曝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