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军事战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抗日和指导全国人民抗日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国抗战局面的展开、坚持持久抗战以及取得最后胜利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战略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战略理论、战略决策和战略指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是我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沦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实现我党抗战初期军事战略转变作出了杰出贡献,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一、精辟地阐明了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战略上的重大作用,并提出华北平原游击战战略方针,充实和完善了党的抗日游击战争理论1937年7月,全国抗战全面爆发。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着重讨论了军事战略问题,明确我军必须实行军事战略转变,由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正规战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游击战转…  相似文献   

3.
何理 《军事历史》2002,(3):8-12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实行人民战争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空前强大,成为全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历史性战略转变和复杂多变的形势是对人民军队的巨大考验,同时也将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从若干材料看我军在抗战中的主力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还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评价。在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其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局部性进攻面前,不但不坚持抗战,反而在日本侵略军大规模“扫荡”解放区战场时,乘机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军事磨擦,破坏抗战团结,削弱抗战力量,因而,国民党的抗战地位和作用也随之不断下降。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坚决主张抗日,组织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芦沟桥事变后,又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实行由国内阶级战争到民族解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中山西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主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的不懈推动和阎锡山集团迫于内外压力的逐渐转变。山西抗日统一战线在抗日社团组织、新军的建立和壮大、基层政权的逐步改造上都体现出独特性。其对于全国抗日统一战线有着特殊的意义,且对全国抗战大局具有深远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和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对于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第一,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党管武装的原则和制度。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抗日救国的历史重任,积极倡导建立和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坚定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信心,成为团结抗战的核心。历史充分证明,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从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解放出来,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兵、敌后武工队等群众性抗日武装之所以取得了众多骄人的战绩,更是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的抗战教育,是中国国防教育史上的璀璨篇章。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抗战教育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抗战教育政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宣传活动,分别对干部、部队、群众和儿童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教育,不仅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还为尔后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1月,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于民兵扩大到90多万人,形成了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晋、察、冀、绥、热、辽纵横数千里,人口达4000万的战略基地”①,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②;“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因其成绩卓越、经验丰富,曾被毛泽东赞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①,“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是“沦陷区民众抗日斗争的导标”③。8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人。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1945年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干民兵扩大到9…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敌、英勇奋战,历尽艰辛,坚持不懈,长期独立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钳制与消灭了大量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到1945年苏联出兵前,与日伪军作战数万次,使日军在东北死伤17万余人,伪军死伤5万余人。抗日联军也付出了3万余人的代价。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从战略上配合了全国抗战,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为总结土地革命时期的战争经验,提高红军的军事理论水平,迎接即将到来的民族革命战争,中共中央发起成立了抗日战争研究会。毛泽东主持研究会,组织编辑《抗日战争丛书》,传播了中共持久抗战战略和游击战战术;编译《抗日战争参考丛书》,广泛译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和苏联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创办《八路军军政杂志》,宣传推广了八路军抗战经验和战术战法;召集军事理论报告会,探讨了军事战略理论。上述活动,围绕中共中央指导抗日战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展开,带有鲜明的现实关照。研究会的编辑出版和理论研讨活动,推动了中共军事理论体系的系统阐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的广泛传播,提高了广大干部的军事理论素养,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所起的作用就如同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在国内外凶险复杂的局势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战略定力,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并建立广大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改善民生,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日战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华北抗战是这一真理的完美诠释。在国民党军队经过一定抵抗后大踏步撤往河北南部和河南,甚至渡过黄河之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迎着日军侵略的铁蹄插入山西敌后,先后开辟晋察冀、晋绥、晋东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使中共及八路军迅速发展成为这个地区的最大政党和最强军队,使之成为全国抗战中的一个"特殊局面"。其中作为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就是这"中流砥柱"群体中的重要领导者,为华北抗战"特殊局面"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战争中,河南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战初期,河南是武汉的屏障,西北的门户,南北战场的枢纽,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是预同国民党深度合作抗日的主阵地;抗战中期在落实"反投降"任务期间,河南又是求生存"反投降"的枢纽;抗战后期,在敌后战场的反攻阶段,河南更是成为中共规划的应对日寇崩溃后国民党反共内战的重要战场.从中共对河南地区战略定位的变化,不仅表现了全国抗战时期中共领袖深邃长远的战略眼光,更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布局重心的变化、全局政策的调整和决策的灵活.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华北成为中日双方博弈的重要地带。1941至1943年,日军在华北采取了"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作为实现其"总力战"方针的作战,导致华北敌后战场陷入了极端困难境地。为扭转不利局面、争取对敌斗争主动权,中共中央根据各根据地对敌斗争的新经验,明确提出"敌进我进"方针。随即各抗日根据地创造出多种形式贯彻"敌进我进",并收到明显效果。"敌进我进"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严重困难时期指导敌后抗日军民对敌斗争的方针,对帮助敌后抗日军民摆脱极端困难提供了战略支撑,进而改变战争的格局,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深远的意义,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创造。  相似文献   

15.
陕甘宁边区与各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 ,在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以“兵民是胜利之本”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为基本理论依据 ,以“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目标 ,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主要内容 ,适时提出和倡导了国防教育 ,并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38年10月入侵广州,中国华南抗战就此揭开序幕。此后,广东(含海南岛)和广西境内组建起多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后统称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配合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支援了盟军太平洋战场作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发展贯穿于整个敌后抗战的始终,大致可分为逐步兴起、迅速发展、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广泛深入发展、向抗日正规战争转变五个阶段,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不仅是山地游击战争在地域上的延伸和扩大,更是敌后抗战在思路上的调整和突破,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解放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统一战线是东北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东北抗日联军同各抗日武装、团体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它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东北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夺取中国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东北党组织把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同东北抗日斗争的实际相结合,取得的一个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9.
山西新军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胜利实施的产物,是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军队。在抗日烽火中,山西新军在与顽固派斗争、维护统一战线的同时,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持久抗战,积极打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20.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陕甘宁边区也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在聂荣臻率领下,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