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她是邓稼先、杨振宁的老师和好友,她是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她是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项目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她隐姓埋名30余载,用三个"我愿意"肩负起国家的重托,用"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格书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永恒人生。她,就是王承书——一位不为公众了解的核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2.
1996年10月7日上午10时许,在我海军107导弹驱逐舰的引导下,英国海军“埃克塞特”号导弹驱逐舰缓缓驶入青岛我海军某军港,开始了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这次来访的290名英国皇家海军官兵中,有28名女水兵(其中两名女军官)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军事记者,我有机会踏上英国这块流动的国土,记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5舰同名“埃克塞特”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创造了“两弹一星”等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奇迹,在许多重要领域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国有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和国际地位,是与我国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正从16岁开始,3次努力,38岁勉强当上了"学生兵";没有基层部队的生活,只经历过黄龙王沟一场客客气气的军训。在我走进西藏军区边防某团五连之前,对于连队生活,我没有任何可以说道的。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虽然仅仅只有半个月,但我找到了归属感。这才发现,原来能说说自己的"老部队"竟有一种荣耀的感觉。51岁,我带上列兵军衔,走进五连五班,在尴尬后体会了自豪。五班原有8名战士。我来之后,每次连队点名班长刘阳都底气十足地报告:"五班应到9名,实到9名!"我成了五连五班的战士。这对于我来说,是件自豪的事情——名军人应有的价值、责任、使命等要素,在我心里变得越来越具体清  相似文献   

5.
偏远小站,不一定寂寞;10名官兵,也很快乐。许多时候由于它的出现,生活变得生动有趣。原本是条狼狗,可官兵却爱唤它"小黑"——军校毕业后,我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一个小站、两排平房、三名干部、七名士兵、还有一只不满六个月的小狼狗——小黑,这就组成了我的连队,我的新家。连队单独驻扎在小村外,远离都市的繁  相似文献   

6.
席志刚 《环球军事》2010,(23):17-17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与国内外先进战机等装备首次亲密接触,对我而言,幸福来得太突然。  相似文献   

7.
我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这场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离开我们已经有整整60年了。如果有人问我:“你作为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这场战争留给你的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我可以明确的回答说:“是死亡和胜利。”在朝鲜战场上“死亡”,无论对敌方、对我方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我儿时就向往军营生活,想当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高中毕业,没如愿当上女兵,镇武装部长却推荐我走上另一条从军路。10年前,我成了东海前哨一个英雄民兵哨所的哨兵,一名自豪的中国女民兵!这是个《中国民兵》等媒体宣传报道过  相似文献   

9.
一天,一位署名第一次爱的战友在留言板上留言道:知心姐姐,刚刚看了你在网站上发的文章《关于抑郁症的19条报警信号》,感觉大多都和自己现在的状态相吻合。我现在好怕,怕自己万一真的得了抑郁症怎么办?这条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耐心的回复后我又提出让他电话咨询,后来在我的鼓励下,这名自称小卢的战士来到工作室咨询。小卢是一名二期士官,原来是一名修理专业的技术兵,因为领导看他人老实,工作踏实认真,就调他任油库管理员,当时好多战友羡慕他,因为  相似文献   

10.
睿智的目光、谦和的微笑、瘦削的脸颊,王方定院士给人的第一印象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虽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早已消散,但是时光的流逝却无法冲淡人们对这位德高望重科学家的敬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克己奉公的品质、大公无私与虚怀若谷的胸襟,都已深深印在每一个熟识他的人的心中,并时时感染和激励新一代核工业人努力探索、追求奋进。  相似文献   

11.
《军事历史》2009,(6):F0002-F0002
2009年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病逝于北京301医院,享年98岁。11月6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群众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向钱老的遗体告别。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第一次感动我的母亲是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1999年不满十七周岁的我参加高考,经过三天的辛苦努力我顺利完成了考试科目。母亲和我一起看着标准答案、估分,准备填报志愿。母亲说,"孩子,你准备报考什么大学?""妈,我的成绩过省重点本科线应该没有问题,我想考……""报考军校吧,军事院校对于招收应届高考生与地方大学相比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报纸说军队建设要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这些都说明部队现在一定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想经过部队这个大熔炉的锻炼,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我也是这样想的,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去年从部队转业的干部。近日,随着用人单位面试工作的紧张开始,我陆续参与了几次面试,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愿与大家一起分享。在所有面试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海关的面试。去年10月8日,我接到人事局的通知——明天上午9点50分到8楼会议室面试。晚上,我跟前几次一样将自己发表文章的剪贴本和精心撰写的自荐信准备好,而后又认真研读了《解放军生活》杂志上的一篇题为"转业战友如何成功自我推荐?"的文章,并针对性的理制了一些应对策略。第二天,我着了一身得体的服装,带着充足的自信心来到了面试场所。三名考官表情都很严肃,我的心顿时也紧张了起来。主考官  相似文献   

14.
军工战线有这样一批敬业报国的英模人物,他们忠诚于国防事业,立志献身国防建设,在工作岗位上用心血、用汗水绘制着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最美图画。他们是我国军工的脊梁,堪称国防战线“最可爱的人”。本期选介工作在不同岗位的三人,他们有在国家战略工程中屡建功勋的科学家、有立足岗位作出卓越贡献的工人、有严守质量关的军事代表……  相似文献   

15.
李波 《中国民兵》2007,(6):38-38
1999年毕业后,我当了预备役舟桥团的一名排长。对预备役工作一筹莫展时,我请教指导员,他给我传授了许多预备役工作的经验体会,还送给我10本专业书刊,让我业余时间看一看。这些书刊中就有一本《中国民兵》杂志,我把这本杂志稍一翻阅,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不少知识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之后,我就到团阅览室里借来《中国民兵》杂志,以后是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到一篇《竞选院士做广告》的报道 ,为了能选上院士 ,竟要花钱在报刊上做自己的广告 ,听上去像是个国际笑话。但还有人振振有辞地为其辩护。辩护理由有三 :一、在商品经济社会 ,科学家花钱做广告是一种必然。二、学科划分越来越细 ,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在科技界更为明显。而院士评选要靠全体院士投票表决 ,不广为宣传不行。三、处于信息爆炸时代 ,科研人员的成绩如不宣传 ,很难为更多同行了解。试想 ,这些院士候选人 ,连本国的同行也不了解他们究竟做出了什么成果 ,所以才需要花钱宣传自己。如果一个人 ,在本学科连全国性的声誉都没有 ,还…  相似文献   

17.
2021年3月22日12时36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中国首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噩耗传来,众人悲痛. 音容笑貌犹在,思想精神长存.彭士禄院士逝世的消息公布后,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自发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他毕生致力于核动力事业,不求名、不逐利,曾...  相似文献   

18.
张福泽同志: 我十分荣幸地通知您,您于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名单已经国务院批准,特此通知,顺致祝贺。 朱光亚 1995年6月20日 是年59岁的空军第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福泽捧着这封信,双手颤抖,眼含热泪,激动不已。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科学家终身的荣誉。而他,则是人民空军第一位当选院士的高级专家。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一名基层单位的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原因,与《兵团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兵团建设》杂志每期都有精彩的好文章,让我读后有许多感触。杂志通过很多鲜活动人的事例,展现了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坚韧、洒脱、超凡的"兵"的意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感叹兵团的光辉历程和成就。很多政策解读、分析类的文章都  相似文献   

20.
1994年8月7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给我院谢守和等三名教员的亲笔信中说:“《军事经济研究》1994年7期上的《高技术条件下我军战场饮食保障的新模式》一文我读了,很受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