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赵兴国 《国防科技》2000,21(2):92-93
就坡骑驴,是指顺佯敌意、巧用谋略假装敌人的意图,把敌人的行动引向极端,使它犯错误。因势而利导,欲擒故纵,然后积极而胜之。国外军事名将拿破仑就曾利用顺佯敌意、投其所好的谋略大败俄奥联军,其运用手段在今天仍十分精彩。 1805年11月,俄奥联军在长距离撤退后,驻留在奥洛穆茨地区。这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来到军中,与随军撤退的奥皇弗兰茨二世会晤。联军在得到俄国的援军后,从数量上看,较尾随追击的法军占有优势。在俄国沙皇的努力争取下,普鲁士国王派出了使臣,向拿破仑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法军于一个月内撤出奥地利…  相似文献   

2.
1812年6月6日,拿破仑率50万大军渡过维斯拉河开始了对俄国的入侵。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行军和奋战,部队大量减员,于9月15日进占莫斯科。但迎接法军的是一座空城、饥饿和即将到来的严寒,从而使其无法在俄国久留。10月19日,拿破仑率余部11万  相似文献   

3.
1799年11月10日,拿破仑依靠自己手中的兵权和威望,发动政变,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戎马一生,在亲自指挥过的50多次战役中大多数是以弱胜强。1805年他与俄国、奥地利联军决战时创造的战略奇迹,便是一例。当时拿破仑率领7万法军在乌尔姆取胜之后,便沿多瑙河顺流直下,追击俄奥联军。但当他追到奥尔莫乌茨时,俄国的近卫军和增援部队赶到了。援兵一到,俄奥联军便抢占了奥里谬兹地区阵地。这时联军兵力达到8.7人人。拿破仑见此情景,便思忖:现在普鲁士援俄大军也在往这里赶,如不在10万普军到来之前动手,那么打败俄奥联军的希望就会化为泡影。于是他决定立刻展开进攻。 面对拿破仑的进攻,随军出征的沙皇亚历山大十分自负,虽然他在军事上一窍不通,但虚荣心很强。他主张立即与法军作  相似文献   

4.
1805年,拿破仑率领大军与德俄联军在莱茵河畔展开激战。一时间,莱茵河两岸硝烟弥漫,气氛十分紧张,河水也像是凝固了。德俄联军在北岸设防,而法军则在南岸集结。双方隔着宽宽的莱茵河对峙着,并互相进行着炮击。由于不知道河的宽度,法军的炮弹始终无法准确地落到对方的阵地,而这时法军手中又没有任何可供查找的资料,怎样才能测出莱茵河的宽度呢?如果是在平时,则可以坐船测量,而当时双方对阵,根本不可能这样做。拿破仑为解决这个难题而踌躇。他站在法军集结的南岸观察、思索,一时竟束手无策。他那坚毅的目光凝视着对岸。忽然,他眼前一亮,发现河…  相似文献   

5.
战争轶闻     
拿破仑不拘一格用人才拿破仑一生中指挥过众多的大战役,并屡屡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不讲年龄拿破仑27岁任军团司令,30岁任法国“第一执政”,33岁成为“终身执政”,35岁便当上皇帝。拿破仑从自己的经历中,深感有志不在年高。在拿破仑的将帅中,绝大多数是年轻人。马尔蒙26岁时就被任命为法军驻意大利炮兵司令,35岁就升任元帅。苏尔特30岁升为少将,35岁获元帅衔。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后,诏封的14位现役元帅  相似文献   

6.
1805年,拿破仑率大军与德俄联军在莱茵河畔作战。德俄联军在北岸设防,法军则在南岸,当中隔着一条很宽的莱茵河。法军要使炮弹准确地落到对方阵地,就必须知道河有多宽。如何测量呢?要在平时可以坐船测量,而当时双方对阵,不可能这样做。拿破仑为这个难题而踌躇,立在南岸观望,一时束手无策。忽然,他发觉河水与北岸的边线,在视觉里恰好擦着自己头上戴的那顶  相似文献   

7.
1805年12月2日,法皇拿破仑统率的法军,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以北的奥斯特里茨村附近,同俄奥联军进行了一次著名的会战。法军奋战五个小时,即歼敌三万余人,取得了一次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恩格斯在评价这一军事历史事件时说:“奥斯特里茨会战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战争还存在,这次会战就不会被忘记。”  相似文献   

8.
拿破仑三世的军队在克里木战争(1853—1856年)和意大利战争(1859年)以后,又成了欧洲军队的榜样。“人们在研究法军的各种组织,法军的兵营成了各国军官的学校。几乎全欧洲都坚信法军是不可战胜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十多年之后,在普法战争中却一败涂地。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9月1日,色当会战失败,法皇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  相似文献   

9.
马伦哥会战,足拿破仑在1800年第二次意大利作战时指挥的一次著名战役,法军于此战大败奥地利军队,同时也粉碎了第二次反法同盟。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巩固法国脆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取得战役的胜利,拿破仑可谓煞费苦心,在其一手策划下,法国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真假预备军团的好戏,从而一举扭转了战争局势。  相似文献   

10.
1812年法俄战争是影响整个19世纪欧洲政治军事格局的一次重要战争.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军队入侵了亚历山大一世统治之下的俄罗斯帝国,本欲通过快速赢得战争迫使俄国签订媾和条约的拿破仑,不但没有实现其设想的战争计划,反而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战争开始时入侵俄国的60多万大军,最终只有3万余人逃出俄国,其中骑兵和炮兵损失殆尽.这场远征俄国战争的失败也成了拿破仑和法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战争之后的第二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就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1812年战争中损失惨重的拿破仑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加之又遭遇了莱比锡战役的失败,最终导致了法国的战败和拿破仑个人军事生涯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
称雄一时的拿破仑,以战争手段几乎踏平了整个欧洲,但在1812年征讨俄国的战争中,60万大军生还的不足3万人,拿破仑的这个克星就是俄国著名军事家库图佐夫。 年少有为,平步青云 1745年9月5日,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生于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拉里  相似文献   

12.
鸿渐  刘威 《军事文摘》2024,(5):69-73
<正>尽管滑铁卢战役通常被视为拿破仑帝国的终结时刻,但在那前一年发生在莱比锡附近的大规模会战,实际上已经确定了法国的失败命运。反法联军兵分三路1813年9月6日,在柏林西南60千米的登纽威茨,两支军队发生了交战,其中一路是由内伊元帅率领的法军,与之对阵的则是普鲁士-瑞典联军。结果,内伊掉进了陷阱,法军损失了2.4万人和50门大炮。内伊在给他的皇帝拿破仑一世的信中写道:“将军和军官的意志被粉碎了,我们的外国盟军则一有机会就逃跑。”拿破仑依然显得镇定自若,但私下里对内伊的无能感到愤怒,  相似文献   

13.
张学成 《环球军事》2014,(3):110-112
拿破仑曾经说过,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统一指挥。然而,利尼之战法军没有取得完胜的原因,也就在于此。其结果恰恰为两天后兵败滑铁卢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4.
鸿渐  管康萍 《军事文摘》2022,(21):68-72
<正>1812年9月7日,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大军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的军队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展开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决战,在莫斯科以西124千米、科洛恰河畔处,有一个名叫博罗季诺的村庄,大约20万人挤在这个不到8平方千米的区域内。拿破仑投下了重注,他所率领的庞大军队深入了辽阔的俄罗斯疆域,然而,西方国家大规模入侵俄国的企图在此地受到了重挫。  相似文献   

15.
史放 《环球军事》2009,(17):61-63
拿破仑一世远征俄国失败,一方面,他对俄国冬天的严酷程度估计不足,另一方面,他对俄国人坚决实施坚壁清野战略的决心也判断错误。  相似文献   

16.
杜华  李红日  丁慧勇 《国防》2007,(8):69-69
军事变革进程中,后发者励精图治、反败为胜的战例,总能给后人以启迪和教益. 1806年10月,法兰西与普鲁士在奥尔斯特开战.经过大革命洗礼的法军在拿破仑指挥下所向披靡,而被讥为"古董"的普军则败绩连连.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时尚之都巴黎,隔着战神广场,与艾菲尔铁塔相望的一排古老而宏大的建筑便是迄今见证了法国256年沧桑变化的法国“军校”(“军校”在巴黎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军事教学单位。“军校”是对这所军校的特指)。它始建于1751年,比艾菲尔铁塔还早138年。在法国军队历史上,“军校”一直被视为法军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必经之路。法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拿破仑一世、福熙元帅、若佛尔元帅、贝当元帅、戴高乐将军都是从这里迈出大门、用刀枪篆刻法国历史的。1993年9月1日,法军总参谋部将军种高级战争学院、高级宪兵学院和高级军种联合教育学院与这所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军校”合并成一所直属于法军总参谋部的新军校,这就是现今的法国三军防务学院(简称CID)。  相似文献   

18.
18 0 7年 ,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入侵葡萄牙 ,点燃了伊比利亚半岛的战火。虽然 ,法国曾一度占领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大部分国土 ,并在马德里建立了以拿破仑兄长约瑟夫·拿破仑为国王的西班牙傀儡政府。但是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民反侵略的号角声中 ,拿破仑不仅损失了几十万精锐的法兰西士兵 ,在战争的后期 ,更使得法国的西南边境彻底暴露给了自己的死敌———英国 ,从而面临本土作战的窘境。战争持续了 7年 ,1 81 4年 ,英军将领威灵顿和法军统帅苏尔特在法西边境签订停火协议 ,西班牙半岛战争最终结束。在西班牙史研究的领域中 ,西班牙半…  相似文献   

19.
1799年,由于鼠疫流行,法军患者甚多,拿破仑决定从叙利亚撤军。他在命令中明确规定,除鼠疫患者不得不留下外,其他伤员全部撤走,并把所有的骡马和车辆用于载运伤员。全体高级将领都徒步行军,不准有任何特殊。当行动时,  相似文献   

20.
马志杰 《国防科技》2005,(10):84-84
时至今日,罐头已成为人们远行旅游或家庭的必备食品。那么你知道吗?最早出现的罐头则是为了战争而发明的。故事还要从十八世界末期的法国说起。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野心勃勃,企图独霸整个欧洲。于是,法军开始了一次次的远征作战。由于远离国土,运送到前方战场上的食品,尤其是肉类食品常常发霉、变质,不能供作战士兵食用,令一向足智多谋的拿破仑大伤脑筋。为了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1795年,拿破仑发布了一道旨在解决食品长期贮存的奖赏令:谁能解决肉类食品长期贮存的问题,谁就可以获得一笔12000法郎的奖金。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