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春分     
《兵团建设》2010,(4):49-49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每年3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     
《兵团建设》2010,(10):50-50
每年的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节气。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相似文献   

3.
冬至诗抄     
白度 《兵团建设》2009,(22):47-47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立夏     
《兵团建设》2010,(8):47-47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读者会客厅     
《当代海军》2004,(3):72
伴随着一首经典的老歌,春天的气息已悄然走近,“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人人皆知的节气歌QQ很小就会唱了。  相似文献   

6.
曹擎 《政工学刊》2014,(10):80-80
“双抢”是湘中地区的一个俚语,指的是水稻的抢收和抢种。因为在湘中地区,水稻分早、晚两季,农忙时节,往往必须在一两个星期内完成对早稻的收割,并犁田、下肥,播种晚稻的秧苗,错过了时节,收成肯定大打折扣,甚至秕谷满穗,颗粒无收。学习有如农耕,需要把握节气、节奏,强化“抢”的意识,抓好“种”和“收”的环节,才能有一个好收成。时间上重“抢”。谈到学习,不少同志抱怨,不是不想学,只是工作节奏太快,事务缠身,没有时间学。此种说法,难免有借口推脱之嫌。  相似文献   

7.
11月是农历孟冬,恰逢俗说“小阳春”木槿最后花期。这一月刚好有“立冬”与“小雪”两个节气,故唐人张登有“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桐犹绿槿花燃”的诗句。福建、广东、广西农家,民兵多种木槿。家前屋后一插就活。“万元户”自盖红砖小楼,用木槿作篱笆,绿屏繁花。木槿属落叶灌木。花自夏开至秋末冬初;花冠紫红、粉红、白色,有单辦也有重瓣;花形像个小钟。木槿种植最早见于唐代,中唐戎昱有“自用金钱买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值得推为历史大特写的。关锁的国门缓缓打开,中国人经历了从未体验的改革的巨痛。 东虹,这个在六十年代就扬“地平线”为鞭,满怀豪情来西部寻太白诗情之踪的读书人,这时也在一个牧场感受到了三月的惊蛰,身上的诗因子复苏了,躁动不安的灵感火山般爆发了,这就是后来结成集子的《骆驼志》。它的问世,是诗人东虹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他在今天西部文坛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春天蕴含了一场战斗,交战的双方是阴气与阳气。激烈时,有雷隆隆,有电闪闪。至清明,这场绵延了大半个春天的战斗终于结束了,阳气胜。天地间,春和景明,草木焕然一新……春天,美到了极致。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节气与节日不同。节气是通过天气和物候现象来划分的,通常用以指导农事。节日,则是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  相似文献   

10.
郭彩虹 《环球军事》2008,(12):56-58
或许是“喷火”式战斗机在不列颠空战中风头太盛,苏联空军对这种战机一直兴趣甚浓。在斯大林的一再坚持下,1942年底,稍有喘息的英国终于送来了皇家空军的“象征与骄傲”。考虑到早先英制“飓风”战机在北极圈附近作战屡屡出现机械故障,苏联空军这一次把“喷火”部署到了气候较为适宜的南部高加索战场。  相似文献   

11.
“反常”影响健康反常的气候。夏天的酷热,冬天的奇寒,春天乍暖还寒的骤变……这些气候的反常现象都会加重人体的负载。体质虚弱的人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因此有人血压升高,有人心跳加剧,有人气喘吁吁,有人焦躁不安,有人委靡不振,有人关节酸痛……气候的变化与人体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傲慢”了吗?中国“强硬”了吗? 自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少数西方政客和媒体津津乐道,四处兜售中国“傲慢”、“强硬”的论调。他们指责说,中国随着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以及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之后,开始“过分自信”、“表现强势”。  相似文献   

13.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气候恶劣,无霜期短,可耕地少。战斗在这里的部队官兵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们种菜、养猪、捕鱼、种粮……想方设法发展农副业生产,创造了打破“生命禁区”理论的奇迹。目前驻藏部队的农  相似文献   

14.
数九寒天,北方高地,狂飙突起。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兵对抗演练,在方圆上千平方公里的丘陵沟壑地带展开。戈壁深处,铁流滚滚,导弹呼啸。 对抗一开始,“红军”就面临诸多“敌情”:导弹阵地遭敌偷袭,远程机动“路”断“桥”塌,跌跌撞撞开进途中,又遭遇恶劣气候和“蓝军”强电磁干扰,通信中断、指挥失灵,万人千军在大雪中等待。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的西部山区有个马架子乡。这个偏僻的小乡由于气候恶劣、土壤贫瘠、人烟稀少,被当地人称之为塞北的“小西藏”。近年来,为改造山乡造福百姓,被当地群众誉为致富“领  相似文献   

16.
当您拿到我们这期刊物的时候正值惊蛰和春分之间的时节。您看这期的封面,那翠绿的竹林在雨雾的笼罩下,照进了一缕明亮的阳光,多么温润、美妙,多么春意昂然、生机勃勃!您看了一定会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17.
史桢玮 《云南国防》2000,(6):19-19,20
思茅毗连老、缅、越等国,是连接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木茂密,素有“绿海明珠”之称,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居住在这里的彝、哈尼、傣、佤等少数民族群众,长期依靠砍伐林木来烧火、照明、取暖。有顺口溜日:“有女要嫁有柴郎”。“老虎灶”吞噬了无以数计的森林,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珍稀动物“中国亚洲象”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8.
王栋 《军事史林》2023,(1):62-69
<正>气候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孙子兵法》开篇提到的“道、天、地、将、法”五事中的“天”,即指气候因素。建安十六年(211年),在南方战线进展不顺的曹操开始向西拓展势力,马超、韩遂等关中诸将组成联军,起兵抗曹。曹操巧施离间,最终大败关中联军,此战基本摧毁了割据关中的几股军事力量,[1]为曹操平定关陇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云南省华宁县人武部脚踏实地带领民兵走上致富路,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农业专家分析研究,决定在全县推广“三棵树”(核桃、柿子、柑橘)种植。  相似文献   

20.
西沙玫瑰红     
来西沙工作两年多了,在领略“碧海蓝天、阳光沙滩、椰风海韵”西沙美景的同时,我也亲身体验了常年“四高两缺一多”(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缺淡水、缺泥土,多台风)海岛气候的恶劣。最近,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反映“海上霸王花”陆战队女兵的纪录片,忽然想起,驻守西沙的女兵可以“称霸”南海了,说得更贴切些,应是“西沙玫瑰红”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