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装备保障力量复杂适应性仿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保障力量复杂适应性仿真是新形势下探索装备保障力量转型的有效手段。采用CAS理论和基于多智能体的建模仿真方法,界定了装备保障力量复杂适应性的内涵,设计装备保障复杂适应性仿真的Agent类,建立了基于向量驱动的装备保障模型,并以动态联盟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为装备保障力量复杂适应性研究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也可通过仿真实验获取装备保障力量建设与运用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2.
装备保障力量体系是装备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军存在着装备保障力量层次分布不合理、装备保障力量编配不科学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系统动力学,从战略、战役、战术的总体角度出发,分析了装备保障力量构成要素的总体因果关系,并在Vensim中对装备保障力量进行了建模仿真。根据仿真结果,给出了装备保障力量层次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我军装备保障模拟训练软件系统存在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性差的问题, 在详细分析HLA特点和我军战役装备保障力量编组的基础上, 构建了基于HLA的装备保障模拟训练联邦体系结构, 并指出了HLA联邦中仿真子系统和传统仿真子系统的不同。最后, 探讨了建设HLA仿真联邦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MAS在装备综合保障仿真中应用的方法与工作流程,结合实际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基于Agent的离散事件仿真建模技术引入系统RMS建模与仿真研究中,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证明,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可用于大型复杂装备综合保障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相似文献   

5.
针对装备保障能力生成中的复杂性问题,尝试将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引入装备保障研究。阐述了基于CAS理论的装备保障观,分析了装备保障能力系统的特征、组成和结构,得出了系统演化的必要条件;给出了基于惯例和规则的装备保障能力系统演进框架,建立了主体的基本行为模型和整体演进ECHO模型,获得了运用CAS理论研究装备保障能力主体适应性学习机制和整体涌现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陆军技术保障装备体系效能评估需求,提出了基于仿真的技术保障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方法框架,研究构建了技术保障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参数值计算方法和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设计了技术保障装备体系效能仿真评估系统功能框架,为面向技术保障装备体系论证与优化的效能评估提供了方法和手段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装备保障力量部署方案复杂性和模糊性特点,在分析装备保障力量部署的内容、影响因素及方案优化目的基础上,建立了装备保障力量部署方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理论来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并提出了基于熵权TOPS IS的装备保障力量部署方案优选方法,使装备保障力量部署方案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装备保障方案评估科学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仿真的装备保障方案评估思路,即采用仿真实验的方法,在作战行动仿真的牵引下,通过对装备保障行动过程的大样本仿真,依据仿真数据及评估指标体系对装备保障方案进行评估。分析了装备保障方案仿真评估方法的优势,给出了仿真评估基本流程及主要工作,梳理了仿真评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重点探讨了仿真过程中损消耗生成采用的主要方法,基于实体的装备保障行动规则的制定过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评估指标和指标计算方法的确定思路。  相似文献   

9.
地空导弹(ground to air missile system,GAMS)作为复杂的高技术装备,其装备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研究GAMS装备保障力量的运用,在分析GAMS特点的基础上利用脆性理论方法,对其装备保障机制进行了脆性建模及仿真实验。首先,根据武器结构特点,确定了装备内主要的脆性关系;然后,结合脆性理论定义了武器脆性状态及脆性熵,并提出了武器脆性演化的计算方法;之后,按照保障工作特点设计了武器保障的具体规则;最后,根据部分近似的武器状态参数设计了运算参数及其评价指标,并通过仿真实验生成了武器的脆性变化过程。重点分析了不同保障条件下2类主要的保障模式对保障效果的影响及其中的机制变化,为改进现有的保障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配置装备维修保障单元,满足战损装备维修需求,在分析装备维修保障力量需求确定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并扩展了初等元胞自动机,建立了基于广义元胞自动机的装备维修保障力量需求确定模型.依据装备作战想定设定了仿真样本,应用M atlab对装备维修保障单元的保障过程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得出了应从单元数量、能力和器材配置等方面共同进行优化的结论,可为元胞自动机在装备保障中的运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部队装备保障运行的实际情况,采用多Agent仿真的方法,基于Kraljic模型将装甲装备器材分为重要器材、关键器材、一般器材和稀缺器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装备保障体系供应保障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系统中器材仓库的外部接口和内部器材请领流程,并以某集团军各级器材仓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仿真实例分析。实践证明,采用多Agent仿真的方法研究装备保障体系供应保障活动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宏观把握部队装备保障的运行规律,提高部队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陆军通用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陆军通用装备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从科学统筹保障任务、优化配置专业力量、统一建设保障手段、强化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运行管理等4个方面阐述了具体改革内容,为陆军通用装备保障体系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装备战损建模方法通用性较差、难以满足装备实际维修需求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弹药效能分解的装备战损建模方法,具体包括弹药毁伤效应建模、装备结构描述建模、装备抗毁性数据库建模3部分.该方法对装备战损的精细程度进行分析,并且可以求得针对某个可更换单元的维修工序,从而为装备维修保障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未来战争中机动作战对装备保障要求的基础上,明确了建立装备保障兵力机动模型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影响装备保障部(分)队机动状况的因素,建立了装备保障部(分)队的机动模型,研究了模型的计算流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评价系统的建模需求及其要进行的评价工作,引入复杂任务按功能进行层次分解的思想,并针对使用阶段装备保障方案评价的复杂性特征,提出应用IDEF方法对装备保障方案评价系统进行分解。分别建立了基于IDEF0的评价系统功能模型和基于IDEF3的评价系统过程模型;结合装备器材保障方案评价研讨过程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为装备保障方案评价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析构建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体化联合作战为背景,立足现实装备保障体系基础,着眼未来装备保障体系发展,从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的概念、基本特征入手,在树立一体化保障观念、建立装备指挥信息系统、编配合成多能的保障力量、构建军地一体的装备保障模式、培养高素质的装备人才队伍等方面,分析了构建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仿真的装备维修保障系统运行评价的研究实践中,遇到输入影响因素多,因素取值调整复杂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现实需求,将探索性分析思想引入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评价中.首先利用数学形式化建模方法,研究基于仿真的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探索性分析方法的问题实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仿真的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探索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路线,对所涉及的关键问题逐一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各个关键问题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美陆军数字化部队装备保障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陆军全面转型后,数字化部队从编制结构到装备保障均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为充分借鉴其经验教训,探索在该领域的发展道路,在回顾美陆军数字化部队建设历程的基础上,从维修作业体制、装备保障力量编配、装备保障指挥层级、力量编组、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美陆军数字化部队装备保障的特点,结合国情、军情,对比分析、梳理总结后,针对陆军数字化部队装备保障建设,归纳了几点启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军械装备保障模拟训练系统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多数军械装备保障模拟训练系统指技分离、功能单一和技术体制各异的现状,从转变军械装备保障模式这一目标出发,研究并明确了军械装备保障模拟训练系统集成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网络化智能集成思路,并初步构建了集成系统的结构。通过对现有的军械装备保障模拟训练系统的集成,能够满足多样化装备保障任务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