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西北大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上,高达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各层平台陆续打开,只见捆绑式新型大推力“长征”运载火箭昂首挺立,顶部安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由江泽民主席题名的“神舟”号。 6时30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运载火箭喷出5股红色烈焰,托举着试验飞船,呼啸着向太空飞去。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模式,即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进行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火箭系统也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等许多新技术。“神舟”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这次发射试验是我国试验飞船的第一次飞行,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  相似文献   

2.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成功地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997年5月12日凌晨零时17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喷发出希望的火焰,“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最新研制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顺利升空。24分钟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显示,卫星已顺利进入近地点209千米、远地点36 194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行正常。此次发射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4次发射。用于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较大的运载火箭。火箭起飞质量为240吨,起飞推力为  相似文献   

3.
2002年5月9时5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和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一同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4.
当今美军已实现了海、陆、空、天“四位一体”多途径间谍网络体系。美空中就拥有庞大的“空中间谍”侦察飞机家族。每个成员性能优越,都曾显赫一时。 声名狼藉的“黑寡妇” 早期的U-2飞机由于技术性能不甚过关,在执行任务期间曾多次被苏联、中国等侦察对象击落,再加之全身漆黑,专门从事秘密的照相和侦察活动,因而得了一个“黑寡妇”恶名。U-2于1966年开始研制,1968年正式装备部队。美军服现役的12架U-2R飞机航程为1.06万公里,飞行高度可达2.1万米,最高速度为80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超过10小时。它能在1.5万米高空,4小时内,拍下宽780公里、长4300公里范围内地面景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轨绕地球飞行14圈后,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同志乘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A100是由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口径、远射程、简易控制的多管火箭武器,其有效打击距离已经达到120千米,明显超过了同口径俄罗斯"旋风"多管火箭系统的90千米。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织女-1”号主发动机点火装置研制过程,描述了其点火器构形设计,点火材料配方、粒度和用量的确定,以及喷管堵盖的结构、工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2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举行了我国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卫星工程运载火箭研制合同签字仪式。依据合同,中国科学院将为其抓总研制的相关卫星项目向航天科技集团批量采购三发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本次火箭采购合同,是国家航天项目中第一次采用商业模式批量订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推进我国运载火箭产业化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它将与2000年已发射成功的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组成完整的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已建立了自主的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04秒,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一号"卫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装载于荷兰研制的两个卫星分配器中的三颗微小卫星,三颗微小卫星分别由土耳其、阿根廷、厄瓜多尔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  相似文献   

11.
<正>6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21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据介绍,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这颗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20颗北斗三号卫星组网运行,适时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这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相似文献   

12.
2010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航天四院研制生产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为卫星的成功发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光飞逝,但当年研制、攻关的事迹是永远难忘的。  相似文献   

13.
当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三号由长征系列火箭托举,扶摇直上九天,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当江泽民总书记在发射现场亲切接见航天六院院长雷凡培、六院11所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张宝琨,当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11所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个个喜讯传来时,位于古城西安南郊的航天六院11所的干部职工,激动喜悦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发射“神舟”飞船研究设计运载火箭发动机攻坚战中那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又一幕幕展现他们眼前……  相似文献   

14.
织女三号控空火箭是用于空间科学探测的重要工具。由于其用量少,携带昂贵的科学仪器设备,因此既要可靠性高,又要性能先进,经济性好。在技术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析研究了总体设计中应当如何处理诸如级数选择、最优推力程序,结构可靠性设计和试验评估等技术问题,使火箭总体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达到较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充分发挥近40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优势,历时3年多时间,自筹资金,自行研制开发了天鹰3号、4号单级空间探测火箭,为我国进行微重力实验和气象探测提供理想的运载工具做出了新贡献。 2000年10月20日,四院研制的天鹰3号微重力实验火箭在酒泉基地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该火箭总长6米,起飞质量1100公斤,有效载荷质量50公斤,最大飞行高度220公里,能提供10~(-4)g的微重力试验条件。具有GPS定点降落个回收功能。它的首飞成功,填补了航天领域的空白。由于使用固体动力装置,它具有发射便捷、经济的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军转民》2010,(10):80-80
8月24日15时1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转民》2008,(6):5-6
北京时间2008年5月27日11时02分,长征四号丙遥二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运载火箭飞行正常,将风云三号01卫星送入近地点8156公里.远地点821.7公里,轨道倾角为98.78度,周期为101.1分钟的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发展为多型号并举、多任务适应、多轨道发射的型号任务能力。运载火箭的任务多样性要求运载火箭型号多样性,型号多样性要求支撑型号研制的能力建设具备满足型号研制多样性的能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能力建设面临巨大挑战。这里从分析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能力布局现状入手,通过系统分析现有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探索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环球军讯     
<正>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12月26日11时2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第57、5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组卫星属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发射的首组MEO卫星,  相似文献   

20.
“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飞船发射升空,11月21日成功着陆。“神州”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一号飞船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