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预(公元222~284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他是西晋初年晋军的高级将领和军事谋略家。史裁其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军事筹略,为西晋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晋灭吴的战争中战功显赫。史家评说,杜预“振长策而攻取,兼儒风而转战。”(《晋书·杜预传》)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晋国先期率兵伐吴的大将羊祜,病后再三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杜预接替自己,然后又将荐稿烧掉。晋武帝不解,问道:“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奏稿,不令人知耶?”羊祜回答:“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也就是说,羊祜之所以密荐人才而后焚奏稿。是因为不想让杜预知道后感谢自己,本  相似文献   

3.
《司马法》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司马迁赞誉它是:“宏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尽其义,如其文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汉代官方对其也是优渥有加,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申鉴·时事篇》)。东汉以来,曹操、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经学家、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曾以《司马法》为  相似文献   

4.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政治、历史文献汇编,也是古代“六经”之一。钱穆在《中国史学名著》曾提到,“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无韵的称《书》”。古人有“书以道事”之说,《荀子·劝学篇》称之为“政事之纪”。司马迁也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太史公自序》)。书中保留了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5.
加才  立新  建新 《国防》2000,(1):30-30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预任官兵的积极性,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整体水平,陕西省军区在预备役部队中广泛开展了“争当优秀预任官兵”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陕西省军区会同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人武部和民兵预备役部队进一步开展“双争”活动的试行意见》和《关于在全省预备役部队中开展争当优秀预任官兵活动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开展争当优秀预任官兵活动的指导思想、评比条件和评选  相似文献   

6.
简讯     
《国防》2000,(10)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预任官兵的积极性,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整体水平,陕西省军区在预备役部队中广泛开展了“争当优秀预任官兵”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陕西省军区会同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人武部和民兵预备役部队进一步开展“双争”活动的试行意见》和《关于在全省预备役部队中开展争当优秀预任官兵活动的意见》,明确了开展争当优秀预任官兵活动的指导思想、评比条件和评选办法,  相似文献   

7.
一本有严重错误书──评《毛泽东和他的军事高参》高山青《毛泽东和他的军事高参》(以下简称《高参》,红旗出版社1995年11月版)一书,大量使用道听途说的传闻,热衷于“秘闻”、“内幕”、“稳私”、“野史”之类,东抄西拼,其内容谬误百出,格调低下,有损于革...  相似文献   

8.
从小事做起     
近日,笔者偶读《最受读者喜爱的100篇文章》一书,文章精美,发人深省。书中不乏冰心、梁晓声等大家名人,也有初涉文坛的“无名小卒”,但该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韩国留学生写的《让中国人汗颜的帖子》一文。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著名生物物理学家M·V·伏肯斯坦教授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一书中,有一段关于“伪科学”的描述.他在此书中专门写了一章批判生物物理学的伪科学,除点名批评了“Z射线”、“大脑的中微子辐射”、“生物的电波通讯”以及“磁化水”等伪科学以外,还写下了他对伪科学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阴符经》,又名《黄帝阴符经》,其成书年代及作者尚难确考。“阴符”作为书名始见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史记·苏秦列传》作“得周书《阴符》”,均不称“经”。《新唐书·艺文志》“神仙”类中最早著录《阴符经》。历代学者对其成书年代及作者说法颇多,但均缺有力证据。现有唐褚遂良手书《阴符经》碑帖行世,可以肯定是唐以前书。其作者可能是一位多经世变、博学善察、政治上有“离经叛道”倾向的隐士。书写成后,可能长  相似文献   

11.
名言宣志     
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记者问道:“你在晚上睡觉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掩卷之后,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以入眠?”温家宝回答时一口气背诵了六句名人名言,“形象地告诉你,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经常读哪些书、在思考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名言宣志     
《政工学刊》2007,(7):64-64
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记者问道:“你在晚上睡觉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掩卷之后,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以入眠?”温家宝回答时一口气背诵了六句名人名言,“形象地告诉你,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经常读哪些书、在思考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史”最早是指一种特定的人。篆文“史”字写作“■”,“■”即右字,指右手。《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这里把“史”从字形结构上作了会意的解释。“记事者也”就是“史”字的本意。“史”原本是神职的人,如祝史、卜史、巫史等,他们都是构通人和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职官。齐太史记崔杼、晋董狐记赵盾的故事,以秉笔直书为后人所称颂,恐怕同他们的职业性质有关。因为要对神虔诚、负责,就必须作忠实的记载。《孟子》开始,赋予“史”以“史事记载”的内容,但普遍用于表述“史事记载”的则是魏晋以后的事。司马迁写的书,原来没有正式的书名。东汉荀悦(148—209)的《汉纪》卷14中,才把司马迁的书称《史记》。《三国志·王肃传》也称《史记》。《新五代  相似文献   

14.
孙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是把哲学思维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先驱者。公元前六世纪成书的《孙子兵法》是现存在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一部兵书。自其成书二千五百年来,历代兵家,有远见的政治家、学者,无不重视这部书、学习这部书、赞赏这部书。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孙武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真理。”(《论持久战》)国外对《孙子兵法》也十分重视,美国著名的防务问题高级专家,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大战略》一书作者柯林斯教授说:“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  相似文献   

15.
一、《间书》十年来的影响及其地位 1942年,日伪时期的《中和杂志》刊载了一部“杂采古今史事”而又专述中国历代侦察情报和间谍活动的兵书,这就是清人朱逢甲编著的《间书》。从此,这部著作渐为世人所知。近十年来,由《解放军报》“学军事”专栏刊登简短的文字予以介绍,到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的专家在《军事学术》上誉之为“兵家的珍贵读物”,《间书》日益为我国军事情报学术界所推崇。今天,《间书》中的某些重要结论已为我军一般情报研究工作者所  相似文献   

16.
为官切莫学“白甲”杜新江《聊斋志异》卷八中,有一篇题为《梦狼》,写一位姓白的老翁在梦中见到在外为官的大儿子白甲,竟是一只吃人的恶虎,作恶多端,被两个金甲猛士用黑索捆住,敲掉了牙。老人惊醒之后,急忙打发次子去劝诫大儿子。在哥哥的衙门里,弟弟目睹了现实中...  相似文献   

17.
“孙吴”的名字首见于《史记》一书,那时离“孙吴”生活的时代已有约四百年的时间。我仔细研究了《史记》以前各种资料中“孙吴”(指孙和吴)一词的含义,认为它指的是孙膑和吴起。我认真研究了“孙子”(即“孙大师”)一词出现的地方,得出结论:按照军事论文的传统,这个称呼指的是孙膑。我仔细阅读过银雀山出土竹简、史记、上孙家寨出土竹简有关孙武的记述,认为里面都是些说教性的故事,对研究历史用处不大。关于孙武预  相似文献   

18.
当今,阅读仍是满足青年人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日常了解,对文学名著、历史哲学、人物传记等书籍感兴趣的人不多,而对职场励志、财经新闻、休闲娱乐等书刊感兴趣的则相当多,他们表示对这类书刊感兴趣是因为它们“有用”。在他们看来,什么是有用的书呢?譬如《如何炒股》、《职场36计》、《计算机入门》、《公文写作概要》等,都是有用的书,学了就能立竿见影,换成银子或纱帽。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针对人武部建设步入新阶段后,人员来源广泛、素质参差不齐,思想作风趋向“地方化”等情况,如何按照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和《纲要》精神,全面加强人武部、预团“一线指挥部”建设,我们派工作组专题调查了部分人武部、预备役师、团和基层连队,认为当前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被列入“五经”,其伦理大旨是“道名分”①,“惩恶扬善”。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②,司马迁也有孔子“作《春秋》”③之说。可是近代以来,相继有学者对此说进行考证,多以为孔子作《春秋》的说法缺乏史证,可能是孟子的伪造④。不过,孟子所谓“乱臣贼子惧”却从手段意义上道出了《春秋》的伦理价值。《春秋》被称之为“经”,解释这部“经”的书称之为“传”。《春秋》三传便是解释《春秋》的著作。《春秋左氏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