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钦 《防化研究》2002,(4):68-71
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应安全彻底地加以销毁,销毁遗弃化学武器的技术指标是选择遗弃化学武器销毁处理技术的一个必要条件,就如何确定销毁遗弃化学武器的技术指标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日本在华遗弃化学武器弹药和毒剂的种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危害,以及《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描述了遗弃化学武器的销毁处理过程,着重分析了挖掘过程、销毁处理的环境污染和销毁设施发生的部分事故,指出了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潜在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赵钦 《防化研究》2001,(3):55-58
中日双方就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销毁问题开始磋商。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中日两国政府《关于销毁中国境内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备忘录》的有关规定,应“最优选地确保人民安全和保护环境”。怎样选择销毁技术才能最有利于保障人员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试就选择遗弃化学武器销毁技术的原则和程序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销毁处理遗弃化武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危害性,阐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对销毁处理遗弃化武潜在的风险源及评价的目标进行了分析,根据遗弃化武的特点提出了销毁处理遗弃化武环境风险评价的系统构成,为今后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体销毁日本化学武器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课题,销毁过程排放尾气采集方法是该课题中需研究的内容之一。在认真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等离子体销毁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排放尾气采集方法的看法及其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固体废物中芥子气的GC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了多种模拟固体废物基质的样品、采样和处理方法。对多项测试参数进行了优化,检测的技术指标满足了要求,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迄今遭受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直接伤害者已达2000余人。侵华日军战败后,将大量化学武器在中国各地掩埋、沉水。50多年来,日军一直没有提供遗弃化学武器的地点、数量和种类等情况,致使许多中国人遭受伤害。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发现新掩埋点的可能性加大。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掩埋、沉水的毒剂弹将继续锈蚀乃至渗漏而引起土壤、水源的污染,其后果不堪设想。 国际上,对化学武器研制的限制和对现有化学武器销毁的形势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8.
针对挖掘回收和销毁日本遗弃在中国的化学武器发生毒剂泄或毒剂弹殉爆,评估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建立了CDM模式,应用桑建国等建立的北京大学大气环境模式(PUMA)得出气象场驱动CDM模式,模拟出浓度场和各种剂量场。CDM模式的建立是大气散模式新的发展。拓宽了大气扩散模式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就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紧急处置中的挖掘清理技术进行了论述。着重论述了紧急处置现场的设置、挖掘方法步骤、程序、初始位置的挖掘以及污染物的包装等技术。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南京黄胡子山等地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紧急处置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挖掘方法、进度及现场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是中日两国间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人民生命安危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不但在中国战场上违背国际战争法规悍然使用了化学武器,战后还将大量的化学武器遗弃在中国领土之上,严重威胁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总参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履约事务办公室,是我国履行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技术保障核心机构,主要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参加国际化武履约和销毁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的重任。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无视国际公法,悍然组建臭名昭著的“516”生化武器部队。使用化学武器达2000多次,至少造成20多万中国军民中毒伤亡。日本战败投降后,为掩盖其罪恶行径,将至少数十万枚的化学武器秘密就近掩埋地下,或抛于江河,遗弃在中国境内。 自1997年成立以来,履约事务办公室全体同志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默默战斗在生死考验第一线,用忠诚践行党的先进性要求,铸就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履约精神,为铲除毒害,净化国土,造福人民,争得国家政治外交斗争的主动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日本战败投降撤退时将大量的化学武器遗弃在中国境内,并未向中国做任何交代,这些化学武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中陆续被发现,严重的危害和影响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为弄清事实真相,解决战争遗留问题,认真开展了对日本化学武器的鉴别研究,着重阐述了对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主要是对日本化学弹药、毒烟筒和毒剂的鉴别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简要回顾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10年来化学武器的宣布、销毁、核查等履约进展情况。分析了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公约的普遍性、化学武器威胁的长时间存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签署使销毁化学武器的问题日益迫切和重要。本文就销毁化学毒剂的化学反应:氧化(高温、低温)、水解、分解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南京某地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埋藏点实施处置后,作业场地的环境状况是关系到当地居民能否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健康与安全的大事。为了掌握遗弃化武泄漏物对周围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对挖掘中弹坑的抛出土和作业区泥土中总砷含章进行了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16.
文广 《环球军事》2013,(19):1-1
在美俄就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达成框架协议后,叙利亚局势似乎峰回路转。然而,要说叙利亚政府上缴化学武器就能换来和平,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首先要核查清楚叙利亚到底有多少化学武器库存。而核查叙利亚的化武,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队伍。目前国际社会尚没有就如何对叙利亚化学武器进行核查达成一致意见。作为销毁化学武器的第一步,查清叙利亚化学武器的家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即使核查能够如期进行,销毁化学武器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动荡的局势,也让联合国的核查工作危险丛生,8月26日,联合国化武调查小组赴叙利亚展开调查时,就曾遭到狙击手多次蓄意枪击。核查活动—旦全面铺开,叙反对派和极端势力难免还会采取多种干预,为核查工作制造障碍。  相似文献   

17.
8月4日,中国齐齐哈尔市某开发公司一处工地施工时,挖出侵华日军遗弃的5个芥子气毒剂桶,泄漏的毒剂造成40多人中毒受伤住院治疗,其中1人死亡。这一事件并非偶然。类似日军遗弃化学武器造成毒剂泄漏伤人事件已在中国的10多个省发生,造成1000余人中毒伤亡。日军遗弃化学武器的严重后果是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毒瘤。本文将从侵华日军化学战部署的角度,追溯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源头。  相似文献   

18.
纪学仁  于义风 《防化学报》1999,9(1):64-70,78
1998年化学裁军,以执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为中心,取得重大进展。公约组织全面开展覆约活动。169个签约国中已有121国批准公约,87国作出宣布。公约组织进行了349次核查。美国销毁化学武器近3000t,俄罗斯销毁化学武器尚处于计划准备阶段。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重复,美、英动武,非缔约国中化学武器扩散不断发生,化学裁军仍潜存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9.
所谓新概念化学武器,是区别于传统化学毒剂弹药而言的一种武器。这种新化学武器由于其弹药并不对作战人员构成伤害,更不会致人死亡,也不污染环境,因此短期内还不会受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限制。说它不受《禁止化学武器公约》限制,是指它既不违背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的内容和精神,也不受1993年1月公开签署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军控条约《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的约束。它是一种新型概念武器。这种新概念化学弹内装的不是普通炸药,也不是常说的沙林、芥子气等种种  相似文献   

20.
数字     
《环球军事》2010,(20):4-4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官员9月21日在莫斯科表示,俄原计划于2009年12月31日完成第3阶段销毁化学武器的任务,使销毁量达到1.8万吨,但已于2009年11月25日提前完威任务,并在今年9月1日前将销毁总量提高至1.93万吨,占俄化学武器总量的4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