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理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过程,也要正确把握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科学内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包括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构成了历史的基础,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密切联系,从市民社会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而狭义上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指资产阶级社会,广义上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指存在于任何社会状态中同时受生产力决定并与其相互制约的交往形式。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市民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走符合国情的道路,必须要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预言的社会形态变化大致可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还预言“共产主义革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了胜利。”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讲,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3.
人的问题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马克思站在唯物历史的立场上,从人的本质、发展、需要和价值四个方面阐述他的人学观点,为人学的研究指明了科学的方向。马克思人学观对于在社会发展中解决人的问题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其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经济形态变化的角度 ,来说明我国法治精神的孕育及演进的过程 ,阐明了我国法治精神的演进分为古代的法治精神和现代法治精神两个阶段 ,并论证了市场经济是现代法治精神的深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谈军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蒋仲安军事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已经发生的战争和准备战争的军事活动并探寻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功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从学术功能来说,它作为军事历史的理论,为军事历史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从社会功能来说,它提供的军...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现实的人的问题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关切的理论焦点。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阐释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真正共同体”以及如何构建“真正共同体”,从而形成了符合人类社会演进形态的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现实的人”的本质特征即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交往活动促进共同体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基石,因此“现实的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根基和实践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交往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交往问题是关于人的基本问题,也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线索。交往思想发展经历了从康德的语言交往和贸易交往理论开始,再到费希特相互承认的社会共同体主义,到黑格尔所提出的市民社会中的交往交际问题,最后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阐明交往的实际本质的逻辑历程。文章从马克思撰写的文本梳理角度阐明了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并与德国古典哲学代表的交往思想做了对比与说明,阐述了马克思交往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市 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最亮点 ,它亮在第一次把市场经济引入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宝库 ,而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在资源配置方式上的理论与实践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一个最基本的经济问题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究竟采取什么样的资源配置方式 ,当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应采取计划方式。这是因为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 ,是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是一种无商品、无市场、无货币的产品经济…  相似文献   

9.
从对比马克思平等观与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内涵入手,论述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平等事实上已经异化为不平等,阐述了马克思平等观对资产阶级平等观的超越,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平等观对人类历史上一切旧平等观的根本改造。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多极化进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当前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各国从生存意义上更加深刻认识到人类综合性危机的严峻性,认识到人类相互依存的社会性本质,更加意识到“共生的”含义,并逐步开始认真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深刻内涵和意义。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生存发展与人类社会走向的重要思想。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依据与理论来源,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第一个建立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注重研究政治功能,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中显得十分突出。无论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背景、过程,还是核心和主题词来看,都有十分突显的政治意蕴。尤其是“以人为本”,既承授了马克思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命题,又突出以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的平等和公正,科学发展观蕴含和展现的这一政治意蕴,是极为重要的和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2.
军事历史和军事历史学简说刘统,郑理军事历史即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军事活动的发展过程,是人类社会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军事历史的科学就是军事历史学。它着重揭示人类社会军事活动的发展规律,是历史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工智能发展进入超车道,人工智能革命在农业、工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带来变革也潜移默化给人类带来诸多挑战,这些新变化和新挑战使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时代性、经典性产生了质疑。基于此,从劳动主体角度与价值创造角度阐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过时挑战,并从中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实际上,人工智能在现代被广泛运用到人类生活各个领域这使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时代获得了丰富与发展并不存在过时论这种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长期的理论创造活动中,为了给无产阶级进行暴力革命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用极大的精力和热情,悉心研究军事问题,先后读过250余册各类军事著作,研究了18、19世纪各次重大战争,特别是1848—1849年欧洲人民武装斗争历史的详细资料,撰写了150余万字的军事历史和理论著作。从这些著作中,我们不仅可以获得许多至今仍闪烁着真理光芒的军事理论原则,同时也可以学习恩格斯研究军事历史的方法。 (一) 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是恩格斯研究军事历史的基本方法。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尔后在整个科学研究活动中,包括对军事历史的研究,始终坚持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在研究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抽象出人类社会军事活动的规律以及军事历史发展的公理性认识。他运用历史方法研究军事领域诸多方面的发展轨迹,以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富有深刻的价值内涵,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价值实现的历史。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价值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付出代价和扬弃代价的辩证过程,需要人们权衡利弊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为社会进步谋求一条更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军事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简言之就是人类社会以往发生的军事现象。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人类社会各民族、国家或社会集团之间运用有组织的武装力量进行抗争的历史过程。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特有的社会矛盾冲突的运动过程,即以往战争、军队和其他军事活动及组织的产生、发展过程。从古到今的战争和军队,并不是一次产生后便无限期地延续下来的。每一次战争和每一支军队,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因此,整个军事历史又是战争和军队不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  相似文献   

17.
高原 《中国军转民》2023,(23):53-55
把握历史主动的提出与运用是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基础、根本动力、精神力量等方面继承的基础上,同时又对马克思世界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符合具体实际的创新性发展: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定位;第二,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实践主体;第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阶段性调整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目标。新时代新征程,国内外形势与挑战复杂多样,“逆全球化”错误思想潮流涌现。为此,要不断增强把握历史主动对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化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客观动力。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大的历史时期,是世界性的社会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时代是一个客观实在范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任何思想和理论要想做到长盛不衰,必须与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相一致。偏离时代发展的轨迹,背离时代发展的要求,理论就将失去活力,甚至失去存在的理由,与时俱进也就无从谈起。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时代条件的产物,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反…  相似文献   

19.
论军事行为的起源及其观念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考察人类军事行为与军事观念的起源问题是中国哲学界、军事理论界和历史学界研究不多的问题。本文从军事认识发生学的角度,提出了人类军事行为产生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揭示了原始社会军事行为发生、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军事观念起源的双重逻辑过程,即原始社会总体观念逻辑发展过程:“群体观念一家族观念——财产观  相似文献   

20.
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并阐述了相关思想。马克思认为农村公社的内在二重性有正反两方面作用的可能性,提出了东方社会道路的设想“跨越卡夫丁峡谷”。恩格斯对俄国社会问题以及东方道路理论随着实践的深入以及对变化着的社会发展的剖析进行了补充和发挥。在《论俄国社会问题》中,恩格斯通过对特卡乔夫的批判指出俄国并无社会主义革命的优势,但不排除俄国公社有转变成高级形式公社制的可能性。在《论<俄国社会问题>跋》中,恩格斯从村社制度的落后性进行分析,阐述了俄国走非资本主义非西方道路的先天条件,同时提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