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首先发动了化学战,英、法、美、俄军队等国也相继大量生产和使用化学武器。法国在战争期间共生产化学毒剂13种,计49296吨,俄国使用了4700吨毒剂,美国曾将500万发毒剂炮弹运往英、法,战争结束时仍有400余万枚毒剂炮弹的贮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战进行的是一场化学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加紧化学武器的生产和备战,人们“谈毒色变”,化学战犹如弦上之箭,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是,化学战终究没有发生,同盟国诸国准备的50万吨毒剂最后也不得不销毁。为什么这种有效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没有使用于战争,同盟国大力准备的化学战始终没有爆发呢?其中原因很复杂,在战争的不同时期,对同盟国的不  相似文献   

2.
《宁夏科技》2003,(2):41-48
近来,美国不断指责一些国家发展化学武器、细菌武器、核武器(简称核、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准备对其进行打击,核、生、化武器再次受到世界的关注。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化学武器以来,已有80多年的历史。化学战的发生与发展及扩散并没有受到国际公约的限制和政治因素的制约,例如1950年,美国将化学及细菌武器用于朝鲜战争,人们熟知的故事片《上甘岭》当中就有美军使用毒剂的情节。1960-1970年美国将化学武器用于越南战争。1980年美国将化学及生物武器提供给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并支持伊拉克在同伊朗的战争中较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化学战的历史经验给人们以启示,人们预测未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9世纪末。欧洲强国化学工业获得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界武器交易市场买方呈减势主要原因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因为第三世界国家是世界武器交易市场主要购买者。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下跌,第三世界国家债务负担沉重,中东地区和平对话的加强,特别是两伊实行停火,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越南部分从柬埔寨撤军,第三世界国家军事消费情况正逐年下降。其中下降最快的地区是中东,它几乎占第三世界军事消费的一半,在1982——1984年之间达到顶峰之后,1984年至1987年之间,平均每年以12%的速度下降,从而带来第三世界国家武器购买数量的减少,这种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将第三世界国家从1981年各类武器历年进口数扩大时距汇总比较,就清楚  相似文献   

4.
日军侵华战争中进行化学战探微李力刚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无视国际法,不顾国际舆论的谴责,曾在中国大量使用化学武器。日本战败后,侵略者为逃避罪责矢口否认,加之美国的操纵和包庇,远东国际法庭又不追究,致使发动化学战的罪魁祸首、战争罪犯逍遥法外。随着时...  相似文献   

5.
陈双平 《防化学报》1999,9(4):74-77,78
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化学战思想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殊的军事文化背景和侵略性的军事思想提供了理论来源;战争的进展提出了现实需求;强大的化学工业能力和毒剂化学技术的突破提供了物质基础;战争初期的试验性使用取得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化学武器的进一步使用;战争后期经常性的实践最终促成了化学战思想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面向新化学威胁形式的防护技术与装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化学威胁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类化学战、化学恐怖以及针对平民和环境的次生危害,给防化科研和防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传统化学战与这三类新化学威胁形式的异同点发现,这些新威胁形式之间有着较多的共同点,而与传统化学战威胁形式则有较大差异。中国拥有为数众多的大型化工生产、储存设施,这些设施很可能成为袭击的目标,因此必须转变化学防护观念,尽快研究防化新技术、新装备,建立国家动员机制。  相似文献   

7.
化学家亲自挂帅指导化学战 1914年秋,在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一次会议上,德国最大的化学工业联合企业法本公司的巨头卡尔·杜伊斯贝就极力主张化学战。他还亲自研究可用于战争的各种毒剂的毒性。柏林威廉学院院长、法本公司  相似文献   

8.
战术弹道导弹战术弹道导弹(TBM)的威胁始于二战期间德的 V-2导弹。战后 TBM 一跃成为大国手中的“杀手锏”。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TBM 已不再为少数军事强国所垄断,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出于自身需要也纷纷争相购买、仿制或研制。目前至少有25个国家能生产和部署 TBM,到2000年将增加到34个。据统计,1993年底,全世界共装备13450枚 TBM,还有约30种型号正在研制中。第三世界国家纷纷把目光转向 TBM 是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在全面侵华战争中,罔顾战争公约,违背人类道义,对中国军民频繁进行化学战,罪恶昭昭。明年即将迎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20周年,在此历史节点,回顾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战,对促进人类和平、彻底消除化学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徐平  张冬 《军事史林》2013,(10):24-27
化学兵是日本陆军担负使用化学武器任务的兵种,也是侵华日军最臭名昭著的部队。日军使用化学武器蓄谋已久,在侵华战争伊始就派遣大批化学战部队来华。化学武器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日军的作战进程,被日军称为“决胜瓦斯”。  相似文献   

11.
未来的海战场将是沿海地区。冷战后美国计划报告描述了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和非国家实体的威胁,他们使用非对称的战略进行海上对抗。武器包括先进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ASCMs),安静型柴油潜艇到简单廉价的水雷。在这种近海区域可能发生的战斗的共同特征是:在近海区域隐蔽的、突然的和无秩序的战斗。  相似文献   

12.
未来的海战场将是沿海地区.冷战后美国计划报告描述了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和非国家实体的威胁,他们使用非对称的战略进行海上对抗.武器包括先进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ASCMs),安静型柴油潜艇到简单廉价的水雷.在这种近海区域可能发生的战斗的共同特征是:在近海区域隐蔽的、突然的和无秩序的战斗.  相似文献   

13.
付涛 《当代海军》2004,(2):60-61
美苏冷战开始之初,美国开始使用配备特种装备和人员的水面舰船和潜艇搜集苏联和中国的情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任务范围扩大到对第三世界国家和其所谓的“左倾中立国”进行间谍活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场上可能出现的核化环境。认为该大战可以避免,在可以预计的未来,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不会对我构成现实的核威胁,但战场某些地区可能遭受次生核辐射的伤害。还认为,大规模化学战的危险可以排除,局部战争中小规模、有限度地使用化学武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次生化学伤害的影响可能会成为防化兵应当面对的主要课题。面对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防化兵应当:1)做好准备,遏制敌人核化威摄;2)搞好战时  相似文献   

15.
西方的文盲     
西方的文盲在人们心目中,扫除“文盲”或者“科盲”,只是第三世界科技落后国家的事,与先进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无缘。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二战以后,美国和西欧国家随着贫富不均逐年扩大,文化水准也越来越不平衡。同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先进”国家的文盲和科盲也在...  相似文献   

16.
“报告,敌军对我实施了化学战,部分车辆已被沾染!”  相似文献   

17.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简称《化武公约》),在国际社会和联合国裁军委员会的长期努力下,已于1993年1月在法国巴黎签署。目前已有159个国家在此公约上签字,并有19个国家已批准。虽然《化武公约》的生效和实施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但是此公约在化学武器裁军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全面的、切实可行的公约,在减少全球化学战威胁方面向前迈  相似文献   

18.
高元新 《国防科技》2003,(11):91-9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建立了一个特种作战部门,专以各种非正规的手段对付纳粹占领军,其中许多化学战手段的奇思妙想令人叫绝,有些当时的产品至今仍在使用。一、令人坐立不安的致痒粉末 身体舒适和营养充足维持部队士气的重要基础,此基础一旦遭到破坏,将直接影响官兵士气。什么事情最让人坐立不安呢?特种战人员直挠头,挠着挠着,想到了搔痒。首先他们选中了一种植物芒刺种  相似文献   

19.
外军的化学武器防护装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武器防护(简称防化)技术和装备是随着化学战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化学武器的发展而发展的。近几年,为适应未来可能发生的核生化战争,外军很重视个人防护器材防毒性能、生理性能和使用性能的提高。这些器材不仅能防护各种已知毒剂,而且还能适应化学战环境下的作战同时对用于战车、军舰和飞机的集体防护装备研究也非常重视,即使是深埋地下的指挥控制中心也安装有集体防护装置。  相似文献   

20.
第三世界国家普遍有实现武器来源多样化的良好愿望,其动因是出于政治、国防实力、军事、经济、外交和技术方面的考虑。实现武器进口渠道多样化有许多优越性,主要是: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武器和优惠的贸易条件;限制主要武器供应国的影响程度;降低本国在武器禁运后的军事脆弱性。作者通过对世界武器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了未来五年第三世界国家武器来源渠道多样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