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来兵团工作已有15年,接触最多的期刊是《当代兵团》。它是我思想上的指明灯,陪伴我走过春夏秋冬。《当代兵团》每期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大量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能力,丰富了我的人生。尤其是每期的"辉煌60年"栏目,让我了解兵团人在峥嵘岁月里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的历程同时,也给我巨大的勇  相似文献   

2.
高原的夜一如既往的寒冷,北风一如既往的狂飙,眼前的红柳依旧是倒下、站起,倒下、站起……我的感觉告诉我,在这寒夜中,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有一种力量在积蓄,有一种希望在默默生长。凌晨4点,像闹钟一样准时,陪伴我已久的老朋友——胃痛,再一次将我从梦中唤醒。从我来到阿里的第二年起,它便陷入了对我疯狂的单恋之中。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徒劳地等待着睡眠的怜悯,却听到有谁在窗外敲打我的窗。我知道,那是风,高原的风,它也是我的老朋友了。听它敲得这么执着,我遂起  相似文献   

3.
我的老爸天生一副冷脸。从小我的小伙伴见到他都是惧之三分,于是,背地里给他封了个雅号——“冷面人”。其实,他外表透心儿冷,可心里还是挺热的。记得每当我生病时,他总能放下一切——包括他热爱的工作整日整夜地陪伴我。小时候,我最讨厌他的只有一点:不了解孩子的爱好。譬如,他送我的生日礼物永  相似文献   

4.
那份偏爱     
我是一名政治干部,很喜欢《中国民兵》,它陪伴我在武装工作岗位上已整整7个春秋。  相似文献   

5.
只有每一次随列车爬行在空寂的旷野之时,我才能通过火车的铁齿铜牙咀嚼回被洒落的往事,那些味道因着草原上吃饱了阳光的青草而波浪起伏。每一次旅程都让我追回一段记忆。三临内蒙古,心情截然不同,眷恋和亲切却如故。2014年11月,我作为"中国名刊名编名家走边防"采风团作家成员之一,来到了公安边防部队"七面红旗"之一的内蒙古边防总队满洲里边防检查站。说来也巧,作为先进典型单位的"七面红旗"分布在全国七个不同省份,我被随机安排前往的正是被我视为第二故乡的草原之都。  相似文献   

6.
“要见聂司令员!”开始接近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和京津一带的左翼教授。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我奔赴延安,先后参加了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的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组织分配我到一二O师,准备开往冀中。彭真同志得知后,又派人把我换到华北分局工作。聂司令员到华北分局来要搞军事工业的干部,彭真同志就把我介绍给了他。初一清晨,我来到聂司令员的办公室。这是一间普通的民房,陈设极简单,只有桌椅和一张床。聂司令员和唐延杰副参谋长见我来了,就吩咐警卫员开饭。大米饭、两个菜,这就是军区司令员大年初一的饭…  相似文献   

7.
回家的感觉     
陈皓 《云南国防》2000,(6):48-48
我己有七年军营生活了,当我每月领取工资时,总会想起我中学时代校园生活的情景,也从那微薄的工资中总能深切地体会到“一元钱其实不少”。  相似文献   

8.
~~“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能把苦日子过甜!”我们采访的第一个观察所——三号观察所是3个观察所中条件最为艰苦的一个,它地处东海与南海、厦门和汕头经济特区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我们的到来给哨所官兵带来了不少的惊喜,他们热情地又是沏茶又是搬凳子,还为我们端来了洗脸水。所长何祖瑛告诉我们,生活用水是用高山水泵从山脚下先抽到半山腰的七连,再从七连抽上来的。每年一到干旱季节,用水便成了最大的困难,官兵们不得不将洗脸水洗衣服、洗完衣服再浇菜,一桶水少说也要用上两三次。窗户只有在中午太阳当头时才敢开,不然被大雾浸湿的被…  相似文献   

9.
闲暇之时,我翻阅着新闻用稿剪贴本,回头看看走过的足迹,感慨万千。在近20年的军旅路上,每当我面对艰难和困苦时,都有一个无言的"它"一直陪伴我。我的家乡在福建东南沿海,1990年高中毕业后,在担任村民兵营长的大哥推荐下,我到镇里参加民兵训练。上政治课时,  相似文献   

10.
我从进入大学校园起,就开始注意《当代海军》。这本杂志让我学到了在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它把海军的武器装备知识,以科普的方式介绍给读者,使每个读者对蓝色的海军世界有所了解,并且还使我了解到了国外海军的现状。这本杂志,图片非常有冲击力,让我耳目一新。一本军事类杂志如果没有好的图片,就不能体现出它的水平,只有好的图片才能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我叫易新华,是八师一二一团的一名职工。我的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婆婆倪荣芝今年81岁,她是1954年从山东支边来到兵团的。来到团场后,她被分配到十八连,放过羊、种过果树,一干就是30多年。那时,她既要养育一双儿女,还要照顾父母和弟弟妹妹,虽然辛苦,但一家人过得充实而快乐。1983年,婆婆退休了,虽然每个月只有50多元的退休工资,但她很满足。让她没想到的是,20年后养老金到2700多元。如今,她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儿孙的陪伴  相似文献   

12.
1980年我参加高考,由于填报志愿有误,校长让我给到省城送志愿表的班主任打电话,那个年代只有县邮电局的电话对外营业。可惜,从早到晚都未打通,我也因此高考落榜了,心中十分郁闷。1990年,远在福建探亲的战友约我一同归队。归队日期临近时,我到乡电话站给他打电话联系接站,电话打到他所在的村委会,村里电话员在广播里喊他接电话,前后两次等了20多分钟,也没能等到他,一下子花去了我95元,相当于我半个月的工资,那叫心疼啊!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您好!我从无锡回兰州后,抓了一下刊授教育问题,给下边业务部门领导写信、打了电话。现在我知道,刊授教育才开始进行的有宁夏、陕西、甘肃等省军区系统的七个民兵连;西安光学仪器厂党委、厂长很重视这件事,在收到我给他们写的信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接触《政工学刊》是在大连舰院政治系学习期间。那时刚从地方院校毕业,对部队还是一无所知的我,在图书馆阅览室遇见了她。不经意翻开,一篇篇读来,不觉已到了闭馆时间。我被她内敛而典雅、质朴而深厚的内涵所吸引,从此喜欢上了她,也通过她从更深的理性上走进了政治工作。而真正让我感激她的是在护航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她几乎陪伴了我的闲暇之余,伴我一路护航一路学习。2010年6月,我随舰执行护航任务。原来在陆战旅机关工作的我,是一名单纯的新闻干事,而作为护航特战分队的政工干部,除了新闻报道,更主要的是协助上级机关做一些政治工作,包括开展思想教育及文体活动等,期间也会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15.
37年前,一次大流感使我这位中学生染上了支气管炎症。随之,这顽症陪伴我渡过青年、中年,并步向老年。为了治病,我曾就诊于锦州、大连、北京的一些有名气的医院,也看过不少的名医,吃过各种各样的名药,从药水、药膏到药片、药面,从西药到中药,还打过上千支的针。可以这么说,打针吃药成了我的家常便饭。不能说这些针、这些药一点作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60 周年。作为军事杂志,《环球军事》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专题形式,进行了全面回顾。这一点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它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永远不可抹去的深重灾难,让像我一样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真实地了解了那段历史。当我看到字里行间日本鬼子那些灭绝人寰的行径时,那残忍的场面就好像发生在我面前。而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英勇抗战精神更深深印入我的内心深处。可以说,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幻,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也需从历史的碎片中寻找震撼,寻找伤痛,寻找中华儿女的  相似文献   

17.
我是在党的教育下成长的。我认识到,自己只有而且必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炼自己,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之才。因此,我高中毕业后,尽管成绩良好,但还是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积极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64年9月15日,我从上海支边来到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一团。当时,我向团长请求,把我分到最艰苦的连队去。组织上同意了我的请求,把我安排到离团部45公里远的七连,一干就是20年,干了18年统计,当了两年连长。在连队,我积极参加共青团组  相似文献   

18.
民情日记     
做工作要"身到心到"2013年8月31日星期六晴刘光辉(七师一二八团十九连连长)"连长,我的棉花是开春补种的,能机采吗?要是不行我就要提前联系劳力了。"晚上十点多,职工胡建军打电话问我。我心里清楚,其实说到底,他还是对近几年推广的机采棉有些不放心。为了打消他的顾虑,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他家地里给他做工作。胡建军是2008年从八连调到十九连来的,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战争轶闻     
冯玉祥练兵法冯玉祥将军一生戎马疆场,很善练兵。曾提出“三阶段”、“七步骤”的练兵方法。三阶段为:课堂讲授、操场演练、野外实习。七步骤是: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讲评——我  相似文献   

20.
<正>我出生在1979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可以说陪伴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回忆起近40年来身边的变化,感触颇多,写点什么好呢,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外向,比较爱玩,就在这里写一写玩具的变化吧。从我记事开始,就生活在跟工厂一样的家属院,那里群山环绕,也是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小世界。小时候的自己基本没什么像样玩具,满山遍野乱跑的自己捡到木棍都能开心玩一阵子。那时的玩具基本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