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出生清贫的农家女子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婆”?且看她是怎样“变脸”的—— 2005年7月27日,农一师十团计财科办公室。财务科长高丽像往常一样上班了。她习惯性地打开办公桌的抽屉,一封奇怪的信件映入高丽的眼帘。她铺开信纸,面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你贪污了100万元,必须分我 20万元。否则你就等着被枪毙吧……”高丽大吃一惊。且不说是谁写  相似文献   

2.
阿莎提古丽维吾尔族农一师3团11连职工今年52岁的阿莎提古丽是农一师3团11连唯一的少数民族职工。她一家四口,几乎全靠她一个人承包棉田生活,丈夫放牧羊群、种植小菜地,也仅仅只能补贴家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1996年9月,阿莎提古丽和丈  相似文献   

3.
在农一师成立50周年大庆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农一师师长、阿拉尔市市长王平海。王平海介绍说,农一师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她诞生于湘赣苏区,壮大在长征路上,保卫过革命圣地延安,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步兵五师。1949年11月,在王震将军指挥下进驻阿克苏,1953年奉命集体转业组建了农一师。从此,这支部队"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肩负起了屯垦戍边的历史重任。50年来,农一师平均每年净增耕地4.04万亩。目前,农一师土地面积45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万公顷、林地面积3.7万公顷、人工水域面积7.59万公顷,全师人均耕地比全国人均耕地面积高出5.7倍。  相似文献   

4.
农一师的前身是王震将军领导的、著名的"三五九"旅,"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是她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群星灿烂     
于宝萍——塔里木的后来人她,一身朴素的衣着,一张清秀文静的脸。有人告诉我,她曾获得“全国边陲优秀儿女”的银质奖章,又有人告诉我,去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专门为她拍了一部纪录片;还有人告诉我,不久前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兵,受到国防部的表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二团六连女民兵排长于宝萍,一个普  相似文献   

6.
农一师十五团女职工王万梅在荒漠上开垦20亩蔬菜基地,建立温室大棚,种植枣树10亩,养羊300多只,年纯收入8万元。她是该师妇女科技致富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刘春阳 《兵团建设》2009,(24):19-20
今年农一师百万亩棉花吐絮、急需大量拾花工的时节,从内地来的拾花工却不足万人.这可急煞了当地的干部和职工。为了帮助农一师的职工将丰收的棉花尽早拾回来,南疆10万少数民族农民来到了农一师,,他们不仅解决了农一师拾花劳力短缺的问题.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还在百万亩棉田中演绎了一曲曲——  相似文献   

8.
在塔里木河衅的农一师10团7连。有一位手臂残疾的妇女名叫陶桂花。她不向命运低头,依靠种植大棚蔬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女能人。 陶桂花1991年来到新疆,与丈夫一起在阿克苏一家彩砖厂工作,日子倒也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新年     
农一师:精神大餐送下乡农一师、阿拉尔市的职工群众,还没有来得及收获完2006年的喜悦,又迎来了新春佳节。“让老百姓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让困难职工过一个温暖的春节”是农一师、阿拉尔市党委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燕山深处,当嘹亮的军号刚刚把群山唤醒,杨立丰就骑着她那辆“拥军号”自行车来到了军营。 杨立丰,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艺师。10年来,为了提高驻军“菜篮子”的质量,她义务为军营传授蔬菜新技术种植方法,赠送资料设备,培训战士技术员、“种植能手”约320名,帮助新建或改建大棚、温室、种子场23个。她骑着自行车,走遍了驻车部队的每块菜地,每个温室和大栅,她和她的自行年也因此被官兵们誉为“永不停歇的‘拥军号。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苑     
《兵团建设》2007,(5):30-31
农一师建筑企业喜获两项国家级认证日前,农一师青松塔里木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获得“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总承包一级资质”,农一师工程建设监理站获得国家“甲级监理企业”称号。青松塔里木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51年,在先后取得水利水电  相似文献   

12.
我没有生梁玉婷,但梁玉婷是我生命里的孩子。无论如何我都要帮她扬起生活的风帆……12月5日,李肖辉像往常一样,不到7点钟就起床了。她帮20岁的女儿梁玉婷穿好衣服、吃过早餐后,又开始帮梁玉婷进行康复锻炼。一年多来,李肖辉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在农一师2团,只要一提起该团中学校医李肖辉照顾身患绝症的残疾继女梁玉婷的事,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似文献   

13.
宋娟 《兵团建设》2012,(6):40-41
她是一位患脊髓灰质炎的残疾人,却用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就是农一师十团三连职工潘志新。潘志新出生于1963年,她的幸福童年,在五岁那年戛然而止:脊髓灰质炎使她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虽然厄运袭来,可是潘志新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1995年,潘志新结婚了,婚后的她终于找到了幸福。可是多舛的命运在12年后夺走了她的丈夫,只留下10岁的女儿与她相依为命。虽然潘志新的人生接连遭受厄运,可她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她以雷锋为榜样,默默地为群众做好事,她的事迹在团里被传为美谈。连队有位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潘志新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帮助老人洗脸、梳头、做家务。老人总爱说:"小新比亲闺女还亲。"  相似文献   

14.
4件家宝在焦裕禄同志战斗过的兰考县人武部有这样一条“家规”,无论谁调到这个人武部工作,报到时就可免费领取4件家什:自行车、铁锹、草帽和一本焦裕禄事迹报告集。自行车,是叫你多往基层跑,多调查研究;铁锹,是要你经常劳动,莫丢掉艰苦奋斗的好传统;草帽,是叫你别忘了你身在兰考,改变兰考贫穷的责任;一本书,是叫你注意经常比一比焦裕禄,自己还有哪些事儿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15.
以盛产稻米著称的农一师二团,地处农一师沙井子垦区西南部,1983年定名为新井子,意为“新的沙井子”。1956年2月,农一师调集2800余人在此开荒建场,命名为胜利三场,1967年7月,改称为农一师二团。下文中记述的999个来自河南的知青,就是当时开荒建场的开拓者中的一部分,他们用青春、汗水、生命谱写了一曲兵团人扎根戈壁的感人乐章。  相似文献   

16.
廉政传真     
《兵团建设》2012,(15):43
农一师、阿拉尔市举办首届廉政文化艺术节7月20日,首届农一师、阿拉尔市廉政文化艺术节在阿拉尔市屯垦文化公园隆重开幕。农一师、阿拉尔市首届廉政文化艺术节是今年师、市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和党风廉政宣教工作的"重头戏"。廉政文化艺术节为期12天,以七大主题活动为载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正气豪放"廉政书画展,"清风扬帆颂党恩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末。新疆电影制厂拍摄的纪录片《农一师机械化养畜场》中的主人公郭玲花。曾是一位自治区劳模、兵团“三八”红旗手。你知道吗。在这位伟大的女性背后。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党员楷模     
《兵团建设》2006,(7):9-9
王琼玲 农一师十六团组织科科长 15年来,王琼玲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为人公道正派,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她根据有关规定,探索出一项干部党员“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机制,使该团本科以上学历干部由2001年的1.9%上升到2005年的56.8%。  相似文献   

19.
正1962年,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第二次来农一师视察,在了解到阿拉尔垦区已种植2500余亩桑树时,他高兴地说:"农一师要发展多种经营,栽桑树既搞了绿化,又能发展养蚕业,织的丝绸还能卖个好价钱,养蚕业一定要发展起来。"为完成王震将军交代的这个任务,农一师在大力推广种植桑树的同时,又先后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29日,辽宁省营口市的刘老汉怀揣着1600元钱,准备到银行存款。他推着自行车刚走到银行门口时,一个瘦男人骑着自行车到刘老汉跟前说:“你看我捡到一沓钱。”老汉一看确实是钱,就对瘦男人说:“那你就还给失主呗。”瘦男人说:“钱是我捡的,又不是偷的,干啥还给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