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晓敏 《兵团建设》2013,(15):32-33
从连队到团部,告别居住多年的砖混平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天然气、集中供暖、有线电视,楼房林立,绿树成荫,现代化的城镇生活,二师二十二团,一座军垦新城镇正在焉耆垦区崛起。从连队到团部新镇,这个名叫幸福滩  相似文献   

2.
连队职工到团部住楼房的多了,学校的课桌都换成新的了……这一件件、一桩桩"小事",被农五师八十四团党委做得有声有色,让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2011年,八十四团顺利完成团部小城镇建设修编工作,职工危旧住房改造、保障性住房政策得到落实,团部职工住宅楼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8%。说起该团党委做的实事,居住在团部的王莲风感触很深,她近日说,团场补贴了4万元,她自己只付了6万元就搬进了一套69平方米的楼房。"今年,团里投  相似文献   

3.
"住进团部的楼房,冬天既暖和又干净,还方便孩子上学,夏天晚饭过后,我们可以去广场散步,算是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了。"说起现在的生活,七师一二八团职工王春峰十分满足。今年32岁的王春峰是一二八团八连职工。2010年,他花费8万元在团部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发展给团场职工带来了新生活,在大部分职工搬至团部城镇居住的同时,一些困难职工由于暂时不具备进城入住楼房的能力,还居住在连队平房,成为连队的留守职工。团场对这些留守职工进城制定了规划和时间表,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相似文献   

5.
8月的北山,一片葱茏,北山脚下的七师一二六团,更是一派生机盎然:团部中心住宅区,各种建筑施工机械在紧张地忙碌。随着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团场城镇化建设迅速推进。这个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在不断奋进中走向全面振兴的偏远团场,正以强劲的势头快速发展,让团场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团场投资  相似文献   

6.
兵团农牧团场的小城镇建设,是团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团场社会进步的标志。建设现代化军垦小城镇,对于进一步促进团场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团场凝聚力,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实现农场职工小康生活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八师一四二团近年来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短短五年中,团场实现利润超过1亿元,其中仅用于小镇建设就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团部新安镇是该团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住人口达2万人。但在五年前还没有一栋象样楼房的贫困团场团部——新安镇,如今文教设施齐全,商业店面兴旺,公共场  相似文献   

7.
近日,笔者从一栋居民楼下经过时,"巧遇"楼上一户居民家窗户里"飞"出的一包垃圾,幸亏躲闪及时,才没有被"空投"的垃圾砸中。自己觉得还算比较幸运,若真被砸中,都不知道该找谁去说理。和周围人一交流,才发现"空投垃圾"的现象早已是屡见不鲜。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职工群众陆续搬进团部楼房居住,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小区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十年前,谁要走在五师九十一团的大街上,看着坑坑洼洼的土路、老旧的房屋,一定会给你留下落后、贫困的印象。可是近年来,随着团场经济的发展,"三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团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变越美丽,越变越繁荣。如今,九十一团团部居住的居民有1200余户,70%以上的职工住上了楼房,团场幸福社区应运而生,医疗、教育、社会治安不断改善,为职工群众创造一个舒适的  相似文献   

9.
正我叫如仙姑亚森,今年49岁,是三师红旗农场一连职工。在团场生活了大半辈子,总想着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没承想,去年我的梦想实现了。现在,我们一家住在团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看上了数字网络电视,出门就能就餐、购物,十分方便。记得小时候,家里没有水、没有电,喝的是涝坝水,用的是煤油灯。团场道路到处坑坑洼洼,去一趟阿图什,赶着毛驴车要走两三个小时。以前种地,都是靠天吃饭,天一旱就减产甚至绝收。天公作美时,因为土地  相似文献   

10.
故事张红一家住进团部楼房已经整整4个年头了。房子面积90平方米,三室两厅,外加一个小阳台。按照她的说法,足够一家人"翻腾"了!4年里,他们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做饭用上了煤气灶,洗澡用上了新式淋浴器,房间里安装了地暖,地面铺上了瓷砖,宽带也接进了家里,电视机、三开门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等新式家电一样都不少。"咱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这都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张红乐呵呵地说。  相似文献   

11.
《兵团建设》2013,(12):6
主持人语:"以前,住楼房的事想都不敢想,现在建镇了,咱的日子越来越美了。"66岁的刘桂秀,在五家渠市蔡家湖建镇挂牌当天,脚蹬三轮车从4公里外的六连赶到团部,她要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2011年年底至今,兵团管辖的建制城镇从5座增加到10座。北屯市、铁门关市、梧桐镇、蔡家湖镇、金银川镇相继挂牌,兵团城镇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年初,兵团党委明确指出,要加快设市建镇步伐,力争四师可克达拉市、五师双河市、草湖镇、芳新镇等建制城镇年内挂牌成立。  相似文献   

12.
诗意家园     
四周是无际的棉海,城镇内碧波荡漾;街道整洁、商铺林立,居住环境安逸舒适,居民脸上绽放舒心的笑容……落英缤纷的10月,走进五师八十一团,一幅宜居城镇的画面映入眼帘。"人"与"城镇"协调发展,如今,八十一团正成为职工群众诗意的栖息地。多彩小城镇10月5日,记者走在八十一团团部平坦的街道上,只见超市、医院、饭馆、服装店、打字店、菜市场等一应俱全。由于楼房成片,三产兴起,市面繁荣,八十一团小城镇街道布局初步形成。这里已经成为方圆20公里内最繁华的小城镇。在该团竣工不久的昌盛小区,搬家的  相似文献   

13.
张英  王国洪 《兵团建设》2013,(16):96-97
今年入夏以来,一进入五师八十三团团部,看见的都是一片火热的施工场景,占地3200平方米的人工休闲湖进入装修阶段,该团投资630万元的团部文化广场改扩建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作为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团领导都会到现场指挥督导。  相似文献   

14.
流金岁月     
1965年夏天,甘作青作为团场的"康拜因"机车手,在夏收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被团里评为"五好工人"。团场奖励了他一张自行车票。当天,甘作青就在团部的合作社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还专门到团部照相馆照了一张相片以作留念。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3日,经过30多个小时的行驶,记者终于走进了全兵团距离乌鲁木齐最远的团场之一——十四师一牧场,走进一牧场,第一感觉是这里的人很少,有些"冷清"。等到太阳落山后,团部广场上忽然聚集了很多人,不时还有音乐响起。走近一看,原来是职工们在跳舞。"别看白天团部有点‘冷清’,等到傍晚,团部广场上会聚集很多人的,职工们会到广场跳舞健身。"仿佛看穿了记者想法,一牧场政工办副主任符兵告诉记者。"娱乐活动是职工自发组织的吗?"记者问道。  相似文献   

16.
周小玲 《兵团建设》2013,(23):20-21
采访时间:2013年11月4日至15日崭新的团中心幼儿园双语教学楼、气派的卫生疾控中心、宽阔的马路、林立的楼房,眼前的景象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有点惊讶:若不是在通向团部的12公里道路两旁,6组风格各异、反映屯垦戍边精神的雕像提醒我这里是具有"阿山第一团"美誉的十师一八一团,我还真有点不敢相信。对这片土地来说,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一八一团建团整整60周年了!六十载的春华秋实、苦乐年华,为这个团场带来了沧桑巨变。用儿时生长在这里、如今工作在这里的团场政工办主任邓武的话来说就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相似文献   

17.
基层声音     
在医疗改革中,某团拿出了新"举措",规定基层连队卫生室不准挂吊针。凡是需要挂吊针的,均须到团部医院去。这一来增加了农工的负担,弄得好多病人叫苦不迭。有些连队离团部有十几公里,特别是冬天,风雪交加,病人原本患的是小病,结果闹成了大病。医改医改,本该越改越让老百姓舒心;医院更应该实事求是,而不是  相似文献   

18.
距离三师五十一团团部5公里处,有一大片温室。10月29日,在一栋温室旁,该团十二连维吾尔族职工艾尼·麻木正和妻子、儿子一起给刚栽上的西红柿苗铺设滴灌带。艾尼·麻木说,他家种了20亩棉花,看到团部住的人越来越多了,觉得卖菜肯定挣钱,今年就承包了两个温室,种上了豇豆、西红柿和辣椒。为了获得高产,他还在地里施了油渣等农家肥。  相似文献   

19.
地处中哈边境一线的农十师一八六团,利用吉木乃口岸就在该团团部的地缘优势,在对外贸易上做文章,不断拓展贸易新领域,使团场经济增长有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促进职工多元增收是十四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实现最为艰巨的经济发展指标,为此,十四师制定了《2013-2015年团场职工多元增收攻坚方案》,通过"四步棋",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加快推进城镇化十四师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职工多元增收。首先结合城镇社区建设,将团部附近的连队人员集中到团部居住,引导职工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积极鼓励职工发展餐饮、运输、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鼓励职工依托自然资源、军垦文化和当地民俗文化,开办"农家乐"、"牧家乐",开发旅游业、休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