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0年 10月 26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和中国中共党史学会联合召开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50周年学术座谈会。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原志愿军老同志,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当代中国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和部分专家学者。   会议由军事科学院军史部林登泉部长主持。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志愿军老同志、原军科军史部主任孟照辉,中央党校教授宫力,志愿军老同志、原军科战役战术部主任杨凤安,…  相似文献   

2.
1952年10月6日,毛泽东主席收到一份发自朝鲜的电文,落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停战谈判总代表李克农、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内容是关于与美陆军第24师师长迪安有关朝鲜战争的谈话。当时,鉴于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需要,谈话内容一直没有公开。迪安是朝鲜人民军的俘虏。他在1950年7月底在大田战斗中被俘,后被单独关在平壤附近的战俘  相似文献   

3.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美帝国主义出兵朝鲜并侵入我国领土台湾 ,对我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下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作出“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双方重兵对峙的朝鲜战场上 ,美国投入了大量陆、海、空军 ,拥有绝对的海空优势。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部队中 ,主要是以步兵为主体的陆军 ,以及中后期参战的部分空军 ,鲜见有海军部队参战。有人认为 ,海军并没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还有些人认为 ,似乎有海军部队参战。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相似文献   

4.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齐德学郭志刚新中国成立后,正当中国人民开始医治战争创伤,集中精力恢复国民经济的时候,美国侵略者将一场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中共中央被迫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从1950年10月至1953年7...  相似文献   

5.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成立敌后游击支队,后成为中朝联合游击支队,执行特殊任务.这支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接应失散的朝鲜人民军,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根据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时任中朝联合游击支队支队长茹夫一的手稿整理而成.该文对申朝联合游击支队的组建、活动情况及地位作用进行了分析介绍,同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6.
(一)由武汉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发起的抗美援朝40周年理论研讨会于9月中旬在武汉海军工程学院举行。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等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110多名专家学者和志愿军老同志撰写了论文。中顾委常委、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同志,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同志分别为大会题词勉励。  相似文献   

7.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开始了那场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从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炮七师副师长卢伟如生前珍藏的照片中挑选出14张鲜为人知的照片,以纪念那场战争以及在那场战争中英勇奋战的所有中国军人。这些照片的拍摄日期是从1951年7月至1953年9月,地点是在朝鲜作战前线。透过这些珍贵的黑白影像,我们得以走进那段战地时光,并感知那段时光里的战火、呼吸、欢乐、痛苦、艰难、牺牲、荣誉或者一切。我们感谢照片的提供者,并愿意同读者一起去阅读那段时光。  相似文献   

8.
军事科学院原院长郑文翰将军,继出版《郑文翰日记 (解放战争时期 )》、《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后,又推出了他的日记系列第三部《郑文翰日记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这次出版的日记,是将军 1951年 4月 10日随其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47军自东北入朝开始,到 1953年 7月 27日朝鲜停战谈判签字为止,历时两年 3个月。日记以亲身的感受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进行浴血奋战的战争风云,记录了志愿军这支光荣的部队指战员们在战场上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1951年 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47军奉命…  相似文献   

9.
邱少云身世与"甜城剿匪"内幕 2003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53周年,笔者专程采访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87团英雄9连1排原文化教员、排长郭安民.郭安民于1931年出生,四川荣县人,中国共产党员,三级残废军人.郭安民于1950年1月参加工作,同年7月参军入伍,与邱少云等战友一道出国赴朝鲜作战,经历了上甘岭等战役.  相似文献   

10.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开赴朝鲜战场,进行了持续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以劣势装备,战胜了世界上现代化装备最强的美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国威,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中国人民志愿军是靠什么赢得这场战争的  相似文献   

11.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投入了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作战。志愿军第47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殊死博斗,经过几个月的较量,巩固了阵地,打败了号称美国"王牌军"的骑兵第1师,得到彭德怀的赞扬:"四十七军打得好,打得英勇顽强,作战很积极",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0年10月,中美两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并由此导致两国间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阂,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极为深远。造成这一历史悲剧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再三警告和坚决反对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下令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在政治上极具敏感性的三八线,向中朝边界推进,从而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利益,使得两国的军事冲突成为不可避免。一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美国之所以敢作出越过三八线的决定,把作战区域扩大到朝鲜北部,是由于杜鲁门轻信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关于中国、苏联干涉的“可能性很小”的估计和即…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Chinese views of North Korea’s nuclear-weapon program during the Donald J. Trump administration. It shows that China has portrayed itself as a responsible country that promotes regional stability, unlike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has engaged in military brinkmanship with North Korea. Some Chinese foreign-policy experts have asserted that Beijing should back Pyongyang in the event of war because of their shared history of humiliation by great powers, while others have favored working with other regional partners. Another theme in Chinese discourse about North Korea is that Pyongyang is an impetuous, ungrateful regime that impedes Beijing’s ability to attain its core interests of regional sta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eightened global influence. This negative assessment of North Korea drove Beijing’s endorsement of stricter UN sanctions in 2017. While Beijing has punished Pyongyang for its wayward policies, China responded favorably to North Korea’s decision in April 2018 to stop nuclear tests and partake in international dialogue. Beijing seeks to help Pyongyang gradually disarm and develop its economy within a Chinese-led East Asian order.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explaining how Beijing’s recent, more positive view of Pyongyang is likely to affect its support for American efforts to dismantle North Korea’s nuclear-weapon program.  相似文献   

14.
15.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国内外当事人关于这场战争的回忆文章和著作较多,但对志愿军出国前有关战争准备的回忆资料却较为鲜见。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吴瑞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1950年10月8日改称志愿军第42军)军长,指导了该军出国作战的准备工作,参加了一系列相关的军事会议。其子吴继云将他有关这方面的遗作整理出来,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6.
1950年9月15日,侵朝美军在仁川登陆后,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疯狂北犯,逼近鸭绿江,并派飞机不断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进行轰炸扫射,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爆发时,我正在福州一中念高中。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我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了军事干部学校,被海军录取。我在南京海军联校第一分校水中武器专业进行了一年半时间的突击学习,于1952年5月毕业,被分配到华东海军,先后在济南舰、瑞金舰上服役。接受战斗任务1953年2月22日是我一生中记得…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 from a balance-of-power perspective. It is in the long-term interests of international peace for a secure and independent North Korea to serve as a buffer between US and Chinese ground forces. However, the conventional military advantage of the South Korean-American alliance over North Korea has grown drastically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reatening North Korea’s survival. Since North Korea lacks any reliable ally, nuclear weapons represent its most cost-effective way to restore a balance of power and thus secure itself. Accepting security guarantees in exchange for its nuclear arsenal is rhetorically appealing but not a viable approach. North Korea’s development of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s (ICBMs), however, has overcompensated for the post-Cold War imbalance, inviting talk in Washington of waging a preventive war. Persuading North Korea to give up its ICBM capability, not its nuclear arsenal, should therefore be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US diplomacy.  相似文献   

18.
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上海成立后,以光复祖国为主要目标,为此采取了多种手段。以尹奉吉在虹口公园投弹事件为标志,此后临时政府以武装斗争为复国的主要手段。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下,培训了大量军事干部,并先后组建了义勇队和光复军。义勇队和光复军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韩国临时政府也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培养了一支自己的军队,为武装复国准备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美国卷入朝鲜战争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内战爆发。这一天,在朝鲜是星期日,在美国是星期六,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他的故乡密苏里州独立城与家人共度周末,国务卿艾奇逊也在同一天飞回老家马里兰州哈伍德农场小憩。自认为“生性不善于突然地或轻易地作出决定”的杜鲁门等不及向国会打招呼,于 6月 26日(美国时间)晚果断命令麦克阿瑟以海、空军部队增援李承晚,美国由此卷入长达三年之久的朝鲜战争而不能自拔。杜鲁门政府如此匆忙地把美国带入一场大规模战争在美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但匆忙决策只是一种表象,追根溯源就不难发现掩藏在表象下面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20.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DPRK) justifies its nuclear weapon arsenal with the concept of deterrence. It means that it will try to miniaturize and modernize its warheads and missiles. This leads to a first-use doctrine of nuclear weapons. Obama's policy of engagement does not offer a solution to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as yet. In the context of its policy of crit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DPRK, the European Union has three key interests: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denuclearization, and human rights. The 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CSCE) could be a precedent. The CSCE process was based on three “baskets”: security, economics, and humanitarian. The multilateral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is a step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ree theoretical approaches: realism, 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and liberal internationalism. It concludes that a political strategy to create a stable North Korean peninsula has to go beyond nuclear deterrence that is based on the realist notion of balance of pow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