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兵团建设》2013,(9):51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淮阳太守汲黯与汉武帝刘彻,在人才问题上产生过一场争论。据《资治通鉴》卷第十九载,争论得很激烈。直言切谏的汲黯大动肝火,怒气冲冲地对刘彻说:"皇帝陛下不辞辛劳,苦苦求贤,可对贤才未尽其用,就草率地杀掉了,‘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  相似文献   

2.
心平无险路     
景景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把宰相宋找来,交代他一件私事。玄宗的才情高,孩子也多,给王子起名字、给公主起邑号也颇费脑筋,就把这事托付给了宋,让他各取30个备用。临了,他又特别嘱咐说,"你在这30个之中,单给我想一个漂亮的名字和一个漂亮的邑号,要与众不同才好。"原来此时他正宠爱武惠妃,心里非常喜爱和她生下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宋一听,就把眉头皱了起来。他说:"陛下,您既然当了皇帝,心就一景  相似文献   

3.
我只不过是个凡夫俗子,我不是上帝,因此,我要像耶稣那样为自己辩护。他曾说:如果我说了什么有罪的话,请拿出证据来指证我。我是一个卑微、无足轻重、易犯错误的人,除了要求敌人提出所有可能反对我教义的证据来,我还能要求什么呢?至尊的皇帝陛下,各位显赫的亲王,听我说话的一切高低贵贱人士,我请求你们看在慈悲上帝的分上,用先知和使徒的话来证明我错了。  相似文献   

4.
甘厚兵 《国防》2013,(7):74-74
宋史中记载着这么一段令人深思的史料:秀才胡文秀写得一手好文章,进京赶考中了状元,宋仁宗赵祯召见了他,问道:"你是本朝奇才,不过卿卷内的‘唯’字为什么写成‘厶’字旁?"胡文秀信口解释道:"这两者可以通用。"宋仁宗当即写了"吉去"、"吴矣"、"吕台"等几对字,递给胡秀才道:"既然可以通用,这几对字给朕念一念,讲一讲。"胡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14,(7):43
正公元626年,唐太宗登基刚两个月,趁着唐太宗尚未站稳脚跟,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亲临挂帅,带领十万铁骑直扑中原,一路攻关夺城,所向披靡,唐军节节溃败。不久,兵锋直指都城长安。有士兵报告了颉利可汗,说唐朝的皇帝只带六个人在帐外不远的渭河桥上。颉利可汗带人急忙走出帐内。唐太宗见颉利可汗出帐,便冲着他大声高喊:"颉利可汗,你快滚回去,你们是孤军直入,否则雪雨天一到,你们就会前无进路,后无退路,势必全军覆  相似文献   

6.
王冰 《政工学刊》2006,(6):61-61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听到这句话,相信很多人眼前会有寒光闪过,心头油然生出恐惧之感。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面对白刃或滴着血的刀子,谁不觉得生命的可贵呢。但在无形的刀子面前,有人选择的却是欣然“赴死”。《南史》载:齐末,萧衍的权力日盛,做天子、建新王朝已经指日可待。本来身为齐臣的范云这时却奴颜婢膝百般讨好萧衍,因巴结有术,被内定为萧衍王朝的黄门侍郎,是一个“肥缺”。当萧衍就要举行皇帝登基大典的时候,范云突然病倒了。要是不能参加登基大典,官也就泡汤了。他急忙问医生有没有办法让他的病立刻就好,医生回答:“你这病…  相似文献   

7.
澳门回归,万众欢腾。欣喜之余,很多人都在思考,这400多年的耻辱,竞然产生于"强盛"的大明帝国,实在是不可理喻。而事实上,正是政府腐败,官员受贿成全了殖民主义者的野心。"史鉴常照终不殆",回首嘉靖年间的有关人事,对于坚定反腐倡廉的决心,肯定是大有益处的。明代嘉靖皇帝,"正史"上称其为"中材之主",而实际上,在登基之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他也做过一些如"大赦天下"、"纵内苑禽兽"、"革锦衣卫冒滥军校"等有益之事,其它则无甚称道的了。嘉靖迷信道教求长生,由严嵩、严世蕃父子把持朝政,他竟20多年不见朝臣,足见其昏庸之极。  相似文献   

8.
狄仁杰豁达不私敌王余根《资治通鉴》上有个故事:一次,武则天对宰相狄仁杰说:“你在汝南做刺史,为民办了很多好事,但当时却有一些人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狄仁杰谢过武则天,说:“陛下如果认为我还有过错,我请求指出改正,知道我没有过错,是我的幸...  相似文献   

9.
韩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宰相。他心胸宽阔,气量过人,因此在朝廷上下享有很高的威望,为人处世之道也被后人所称赞。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因为事务繁重,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当他夜间伏案办公时,总有一名侍卫在旁边举着蜡烛为他照明。有一次,韩琦又在夜里起草紧急公文。  相似文献   

10.
还有个棋子     
正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话用在北宋围棋高手贾玄身上最恰当不过了。贾玄是宋太宗时的翰林院棋待诏,就是陪皇帝下棋的人,这可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尤其是与对围棋还有点研究的皇帝下棋,赢了呢,皇帝没面子;输了呢,皇帝又不乐意,说你是故意放水、弄虚作假,得在不让而让上把握好分寸,这就是一个需要高智商的脑力活儿,弄不好,不但会丢了饭碗,甚至连脑袋都保不住。这天,贾玄陪宋  相似文献   

11.
汉文帝时 ,陈平和周勃分别为左右丞相。有一天 ,文帝与他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问右丞相周勃 :“天下一年要判多少案子 ?”周勃面露愧色 ,连说不知。文帝又问 :“天下钱粮的收入、开支 ,一年要多少 ?”周勃冷汗直流 ,还是回答不出来。文帝转而问左丞相陈平 ,陈平很镇静 ,回答说 :“各有主事的人嘛。陛下要问判决狱案 ,应该找廷尉 ;要问钱粮 ,应该找治粟内史。”文帝很不高兴 :“那还要丞相干什么呢 ?”陈平解释说 :“丞相么 ,管住臣下。陛下如果不知他如何控制臣下 ,那就该拿他问罪。丞相之职 ,上辅天子掌管全局 ,下协调各方使各级官吏各司其…  相似文献   

12.
梁守磊 《国防》2008,(5):79-80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他人去害人。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但作为一个计名,出自于明代戏剧《三祝记》。说的是宋仁宗年间,宰相吕夷简、谏议夏竦、御史韩渎等人结党营私,视主张改革的范仲淹为生死仇敌,密谋将他除掉。韩渎  相似文献   

13.
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他人去害人.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但作为一个计名,出自于明代戏剧<三祝记>.说的是宋仁宗年间,宰相吕夷简、谏议夏竦、御史韩渎等人结党营私,视主张改革的范仲淹为生死仇敌,密谋将他除掉.  相似文献   

14.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12,(13):55
幽你一默野生部落固定工作六岁的小芳很可爱,常常有班上的男生向她求婚。有一天,小芳回家后跟妈妈说:"妈妈,今天小强向我求婚,要我嫁给他……"妈妈漫不经心地说:"他有固定工作吗?"小芳想了想说:"他是我们班上负责擦黑板的。"指挥儿子对父亲说:"爸爸,学校成立了一个乐队,我想参加,学校说乐器要自己带。"父亲盯着儿子想了半天,随后递过一根筷子说:"孩子,咱家穷,你去当个指挥算了!"我也是有个人第一次在集市上卖冰棍,不好意思叫卖。  相似文献   

15.
《兵团建设》2010,(4):40-40
陈桥兵变的前几天,京城开封的人都在悄悄地传说,赵匡胤要当皇帝了。赵匡胤回到家里。看到姐姐正在厨房做饭,就跑过去问她:“外面议论得很凶,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16.
公元604年,京城长安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喋血政变:当朝皇帝隋文帝杨坚,被他的二儿子扬广杀死在金銮殿上,杨坚的大儿子储君杨勇因要继承父位,也死在弟弟杨广的屠刀之下。杨广当即黄袍加身,成了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即隋炀帝。  相似文献   

17.
上至治理一个国家,下至管理一个团体或单位,领导者唯贤是举,知人善任,是成就大事的先决条件之一。“以贤举善用人”是领导者有才识、学问和德政的表现,因此其本人就是成功者。 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无论是政绩显著的帝王将相,还是农民起义领袖,无不得益于云集左右的贤人良才。刘邦由一个泗水小亭长,何以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其妙策无他,就在善于用人。刘邦登基后不久,一次大宴群臣。他问群臣道:“朕何故得天下,项羽何故失天下?”大臣中有人答道:“项王忌贤妒能,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所以将士不肯尽力,因此失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看明朝的电视剧时,常看到"厂卫"里的人抓捕人."厂卫"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在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恐怕要数明代的"厂卫"了.在明朝,中央除设刑部等部门依法办理案件外,还设置了"厂卫"办案,"厂卫"直接隶属于皇帝,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它主要掌握大臣的动态,搜集谋反人的情报,处理违旨、对抗朝廷的人.  相似文献   

19.
<正>皇帝和势力集团上一期我们讲到拜占庭来到10世纪,在马其顿王朝时期渐渐进入了其最后一个军事高峰期,也就是马其顿王朝。这里顺便解释一下,罗马帝国与中国不同,中国封建王朝,只要皇族血统一换就被视为国家朝代换了,罗马皇帝最早的渊源就是一个为国家主持打仗的执政官,国家稳如泰山而皇帝换了血统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而马其顿王朝这个名称的由来则是因为866年当上皇帝的巴希尔一世被时人称为马其顿人,但实际上他只是早年  相似文献   

20.
何谓"担当"?简单地说,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温家宝总理有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