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巴以冲突局势犹如填满的“火药桶”,大规模战争可谓一触即发,充斥街头的报复和仇杀让世界都悬起了心。人们都在焦急的祈盼和平的曙光能早日降临地中海岸边那片多舛的土地。前不久以色列宣布紧急征召3万名预备役军人。这是自1982年第5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最大规模的一次征兵。世人的目光再次被吸引到以色列这个国家和它的战争动员体制上。  相似文献   

2.
1月4日晚上,以色列总理沙龙因大脑中风及大面积出血,住进哈达萨医院,进行了第3次手术。昏迷不醒的沙龙不仅牵动着世人的心, 而且使中东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本文叙述的是沙龙军旅生涯中的一些片断,从中可以窥见沙龙与以色列国防军间斩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4月17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舆论失望的叹息声中离开中东,为10天的斡旋活动画上一个残缺的句号。他3会以色列总理沙龙,两晤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终究没有说服双方达成一个停火协议,白跑了一趟。这个结局并不令人意外。正如舆论所指出的,面对你死我活的巴以冲突,美国的调解姗姗来迟不说,其国务卿鲍威尔又耐着性子在冲突地区外围观望,盘桓数日才去“灭火”。难怪摩洛哥国王不留情面地说他应该先去耶路撒冷而非拉巴特。其实,谁都明白,这是要给以色列留下足够时间去把巴勒斯坦自治区翻个底朝天。  相似文献   

4.
9月10日晚,以色列总理沙龙因9日在国内连续发生两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提前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回国。9月11日晚,以色列安全内阁作出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蕴含着引发更多暴力冲突的巨大风险。沙龙此举将严重阻碍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对此国际社会深表忧虑,并呼吁其放弃这一“愚蠢的决定”。 以色列现任总理沙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曾有两句著名的评价:历史学家说,战火频繁的中东战场只造就了一个名将,那就是沙龙,而时事评论家则说,只要沙龙存在,中东就永无安宁之日。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加沙地带的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激烈冲突,再次将世人的目光吸引到中东地区。作战中一边倒的态势,显示出以军在战术、训练以及武器装备上勿庸置疑的优势。以色列军事强国地位的取得,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选择的独特的军事工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9月30日,在以军“解除”对阿拉法特的围困、和平僵局依旧的情况下、以巴冲突进入第3个年头。在整整两年的冲突中,2300多人失去了生命,2.4万多人流淌了鲜血。惊回首,人们看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清单,也是一幅令人扼腕的经济社会灾难图。 在过会两年中,特别是在沙龙去年3月执政以来,以色列飞机、坦克、装甲车和推土机不断开进巴控区,对巴勒斯坦城市实行长时间封锁和戒严,直接造成172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近2万人受伤。 在这两年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制造了102起针对以色列的自杀性爆炸和难以数计的枪击事件,共造成623人死亡、4500多人受伤。这些伤亡人员绝大 冲突给以巴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以色列官方估计,两年来的冲突至少给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作为冷战遗产的朝鲜半岛问题一直是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晴雨表”。前一段时间,全世界都在关注美伊之间的再次较量时,一波三折的朝鲜核问题又引起了轩然大波,朝美之间的新一轮对抗和朝鲜半岛的走向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人们关注,是否会因为核危机而爆发军事冲突,使朝鲜会成为下一个伊拉克?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多难的中东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自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发动对加沙的“铸铅”行动以来,已有千余名巴勒斯坦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  相似文献   

9.
去年夏天,我有幸随“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技术培训考察团,前往以色列进行培训考察.对我来说,以色列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熟悉的是在我所在公司的业务中,经常可以涉及到这个国家的设备、技术和品种;陌生的是在这个有着亚洲的土地,欧洲的血统的国度里,在不断的战乱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是如何生存的?他们又是如何使农业高度发达,并走向现代化的?带着这些疑问,我来到以色列。  相似文献   

10.
王春生 《环球军事》2012,(10):24-26
5月9日的红场阅兵是“胜利日阅兵”,是胜利者的庆典。时隔4年,又一次登上权力之巅的普京总统成为胜利日阅兵中当之无愧的焦点。而这次规模宏大、意义非凡的红场阅兵,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军队近日在巴勒斯坦自治城市拉马拉横冲直撞,大动干戈,致使阿拉法特官邸断垣残壁,弹孔累累,血迹斑斑。他们不但断了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的水电供应,还荷枪实弹地站到了距他咫尺之遥的地方。面对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国际社会纷纷表示强烈谴责,但同时却传来了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美国对以色列的举动表示“理解”。 美国是怎样“理解”的呢?美国认为,以色列有权“自卫”。但现实情况是,以色列长期占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并依靠坦克大炮对巴勒斯坦进行统治。巴勒斯坦人一有反抗,以色列就武力侍候。据此,在巴以这对矛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伊朗战争的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世人担心,一旦第三次海湾战争爆发,战争必将空前残酷,会直接封杀整个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和红海的世界海运战略航线,直接影响邻近伊朗的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完全打乱世界经济的正常运作,后果异常严重。战时包括石油在内的战略物资的海运航线如何调整?如何趋利避害,将战争对全球化经济的危害减到最低限度?人们不得不将目光再次投向南大洋。日渐凸现的南大洋战略地位现代意义上的南大洋是指环绕南极洲大陆的一片海洋,由南纬60°以  相似文献   

13.
顾海东 《国防》2001,(10):45-46
吸引世界目光的中东局势持续高温不减,以色列出手频频.这个建立于二战后的区区小国如此霸气十足,所倚仗的是其远远超出巴勒斯坦的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快速高效的战争动员体制在其中无疑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以之间已经爆发过5场战争。而在新世纪之初,这一地区的形势再度恶化。伊拉克几百万名志愿者磨刀霍霍,利比亚、也门、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随时准备同以色列开战,阿拉法特又拿起了枪……人们不禁要问:阿以会不会走向“最后决战”?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伊战争的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世人担心,一旦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战争必将空前残酷,会直接封杀整个经地中海、苏伊土运河和红海的世界海运战略航线,直接影响邻近伊拉克的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完全打乱世界经济的正常运作,后果异常严重。战时包括石油在内的战略物资的海运航线如何调整?如何趋利避害,将战争对全球化经济的危害减到最低限度?人们不得不将目光再次投向南大洋。  相似文献   

16.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0,(22):36-38
10月22日,英国最先进的核潜艇“机敏”号意外在苏格兰海域附近触礁搁浅。一时间,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对如此先进的核潜艇也会意外搁浅大为不解,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潜艇搁浅这一敏感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如果可以用标点符号来表示2003年,人们可能要在疑问号和惊叹号之间犹豫一阵子。 首先,人们心中有很多疑团未被解开:为什么多边主义的趋势正在加强,而单边主义却依然我行我素?为什么“要和平”的呼声响遏行云,而战争却依然大行其道?为什么全球联合反恐在加强,而恐怖活动却有增无减甚至进入高发期?为什么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巴以之间的冲突至今没有停歇? 其次,2003年的世界又有许多理由让人们为之惊叹。和平解决伊朗、利比亚核问题取得重要进展就是其理由之一。 人类需要秩序,需要理性,需要和平,需要发展,需要合作,需要“共赢”。2003年世界军情再一次告诉人们,新秩序、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要与战争、冲突、单边主义等作不妥协的斗争才能得到的。 把眼泪和悲伤留给过去,让希望和阳光普照未来。 ——编者  相似文献   

18.
春风拂面     
每年的两会都是中国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今年的两会,其意义更是非同寻常。不但国人的目光聚集北京,世人的关注同样锁定中国北京。面对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能否迎风而上、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无数投向中国北京的目光充满疑惑,又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9.
仅有616万人口的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后,先后经历了5次大规模战争和难以计数的各类冲突,从而奠定了国防在国家事务中的核心地位。以色列历史上大多数总理,包括前任总理巴拉克在内,都身兼国防部长。在国家安全意识很强的以色列人眼里,国防部长职位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总理。日前,现年65岁的前通讯部长本-埃利泽力挫竞争对手,在沙龙新政府中出任国防部长要职,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 巴拉克的密友 本-埃利泽出掌以色列国防部,既与他在工党内的巨大影响力有关,也归功于难得  相似文献   

20.
在宽阔的世界版图中,以色列的地域可以称得上袖珍,但就是这样一个袖珍小国却能使世人都无法以轻蔑的口吻提及它。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2001~2002年度国际军火销售报告。以色列这个中东小小超级大国居然位列十强之中。战火中以色列何以在武器装备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不仅自足而且出口,并且也因此使新生的以色列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以色列的武器装备发展之路处处充分体现了以色列国民具有的种种意识。忧患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必须发展武器装备,竞争、效益、创新意识使他们用心思考如何更好地改进武器装备,而开放意识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